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民國戰火紛飛,家族於刀尖舔血度日,自是父功子承,然有古話,"功不過三代""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虎夫也會生犬子,父子間因利益、權勢而反目也是常有之事,反而是野心喂大的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又與父親一條心較為難得。馬步芳馬繼援就是難得之父子。

馬繼援乃馬步芳獨子,自得馬步芳全心栽培,22歲依靠父親當上了軍長,但本人也非孬種,自有一套領兵打仗之方法,為西北馬家軍添一份兵力,獲蔣先生讚賞,令彭德懷頭疼。但英雄造時事,時事也造英雄,祖國的解放大勢,令其父子不得不退出西北邊境,轉投蔣先生,但也未獲重任,最終定居海外。

人之垂老,其言也善。或許是旅居國外久的人總對祖國懷有一份深情懷念,或許是老年回憶年輕時的金戈鐵馬對烈士的鮮血懷有歉意,或許本就不是鐵血之人只是時局弄人,汶川地震時馬繼援於沙特為家鄉匯了5000美元。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子承父業,軍長之路

馬繼援之名,馬步芳取自馬援,意為"馬援第二"。何人為馬援?馬革裹屍之主人,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凱旋歸來,友人勸其接受俸祿,過平安喜樂生活,卻被馬援訓斥了一頓,"匈奴和烏桓不除,我怎麼能安心在家養老?是男子漢就應該戰死沙場,馬皮包裹著屍體下葬。"自是年邁仍然請纓,東征西伐,為後人所尊敬。

馬步芳十分敬仰馬援,也是為好戰的人物。理應為一方之霸之人物,必是妻妾成群,兒孫繞膝。

但馬步芳妻妾確實眾多,甚至傳出"唯生我之人,與我生之人不可負",濫交之廣,令人歎為觀止,卻始終不得多子多孫的福。唯有一子馬繼援,但這也不能說不好,畢竟九子奪嫡、父子反目之事在古代也不少見。只有一子可能才是他們父子一心的保障。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馬步芳對馬繼援極為器重,甚至為了他兒子能繼續學習建了一所高中,並且特地聘請軍事方面的專家做他的老師。馬繼援早年的成績可謂完全依靠其父親馬步芳而來。

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青海省南部警備司令部的上校參謀長、陸軍步兵少尉,此時的他甚至沒有經過軍校的培訓,也沒有任何行軍打仗的經驗,純粹是一名高中生。

建立學校對於民國有權有勢之人確實不算什麼,甚至成立個軍團給新出廬的後輩歷練歷練對當時有軍權的人來說也是小事,畢竟戰火紛爭,強悍的軍事實力為王。

馬步芳就為從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馬繼援成立了一個軍官訓練團,讓兒子培養自己的直系部下,以便在未來擁有左膀右臂。而後,又為馬步芳成立了一個騎兵旅,馬繼援為旅長,而此時馬繼援才19歲。19歲,很多人還乳臭未乾的年紀,靠著家庭庇護下的馬繼援卻成為了年紀最小的將軍。

在父親如此"溺愛"之下,年輕的馬繼援會是下一個劉阿斗嗎?當時馬家軍已被國民黨收編,子承父業也不是簡單地世襲制,還是需要獲得中央軍政部的批准,因而馬步芳才急著為兒子打造好看的軍事履歷,但如果馬繼援真的是個"扶不起的劉阿斗",父業也斷然不會落到他的頭上。

而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兩件事——增編汽車兵連解放軍西北戰役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現代思想整頓軍隊,增編汽車軍連

馬家軍一向以兇悍的兵力著稱,仰賴青海的自然環境,漢子們對騎馬作戰十分擅長,而馬步芳一向就是個好戰之人,他手下的軍隊自然暴戾。五大三粗管軍隊,自然又無謂軍法軍紀。對於俘獲的紅軍殘忍殺害5600人,死法極為殘忍,便能對馬家軍的風格可見一斑。

馬繼援作為接受過軍校教育,自然行事風格與此有所不同,他會更多地思考到軍事戰略、戰備等馬步芳未曾留意的環節。因而,在軍隊中他一直推行現代化改革,以此來適應戰爭的需要,而這第一步便是解決軍備補給的問題

當時西北地區的軍隊物資運輸依舊保持老式傳統,依靠肩挑人抗、馬車等人力啦運輸,這對人力、時間是極大的消耗,尤其是在緊張的戰時,糧草先行才是勝仗的依靠。對此,馬繼援提議增編汽車連。

與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各部到1949年依舊沒有解決補給問題,不得不說,這也是國民黨最終潰敗的原因之一——現代化改編不足

除此以外,接受過一定西方教育的馬繼援對於馬家軍對周邊百姓的殘酷掠奪和殺戮也難以忍受,嚴格強調了軍規軍紀,甚至要求馬家軍眾人幫助百姓。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解放西北,潰敗而逃

馬家軍與中共積怨已久,一則在陝西根據地時,馬家軍經常前來騷擾;二則長征結束後的西征,紅軍諸多戰士被馬家軍殘忍殺害。因而,解放戰爭主席在向彭帥下令時,就明確了對馬步芳的處置——"就地處決,決不允許改編和起義"。但收拾西北馬家軍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畢竟馬步芳兩父子都是主戰派,且兵力較為強盛。

在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結束後,解放軍開始解放偏遠地區,其中西北馬家軍就是重點對象。在胡宗南嫡系部隊被重創後,蔣先生將翻盤的重任交予馬家軍,尤其是已經嶄露頭角的馬繼援。此時的馬繼援已經全盤接手了父親的軍隊,年少輕狂,真是威風之時,但他的生涯巔峰也就永遠留在此刻了。

在彭帥帶領下的解放軍攻勢凌厲,拿下沈家嶺、營盤嶺、馬家山三個關鍵防禦營地後,馬家軍逐漸潰敗。馬繼援見已是強弩之末,之得灰溜溜地離開,乘坐飛機前往廣州尋找父親。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蔣先生曾希望馬步芳等人能回西北之地,繼續負隅頑抗,但此時的馬家軍已經被解放軍殺破了膽,再也不敢回了,因而馬步芳、馬繼援在臺灣也不得好,最終只能灰溜溜地前往沙特定居

2008年,馬繼援為汶川大地震捐款5000美元的消息一登報,便引起了一番為馬繼援的"洗白",但他和他父親殘忍殺害紅軍是不爭的事實,是難以得到原諒的。

而馬家父子也算是輝煌一生,兩人皆為領兵打仗之棟樑之才,一個兇橫,一個有頭腦,若是順應歷史之潮流,而不是頑固做抵抗,興許也能在歷史上留下一星半點的好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