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这是头条号“历史小白学历史”的第10篇文章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经说过,我自己是一名典型的“理工女”。理工女往往是风格比较朴素,不太注重化妆打扮。像我自己动不动就加班,忙的焦头烂额的,所以也就顾不上什么妆容啥的了。我身边的同事也大多和我风格类似,基本上以素面朝天居多,就算买美妆产品也是以护肤保养为主。

不过即使是我这样的不太时尚的人,也是听说过一些美妆主播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口红一哥”——李佳琦。2019年李佳琦真是太火了,都火上春晚了嘛。他的那些标志性的语言,什么“偶买噶,姐妹们,买它”更是成为了大大小小的节目中普遍使用的时髦用语。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我虽然对美妆主播不是太了解,但是我对历史感兴趣啊,据我所知,中国古代妆容最为花样繁多的毫无疑问是唐代了。唐代的女子在美的追求上,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簪环首饰,还是妆容发髻,唐代女子都玩出了各种花样。比如唐代的女子在化妆上,其流程步骤跟现在的化妆相比也不逞多让。唐代化妆主要有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七个步骤,就如同下图中的a-g所示。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唐代化妆流程图

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那么有哪些时尚单品会吸引他们的目光,被他们所种草,让他们喊出:“偶买噶,姐妹们,买它”呢?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唐代那些让“美妆博主”们纷纷种草的时尚单品

01 花钿——最潮时尚单品,起源竟然跟创可贴一样?

今天推荐的第一件时尚单品,就是花钿。

啥叫花钿?我们先来查查古代字典。《说文解字》中载:“钿,金华(花)也。”所以,钿应该是用金做的花,所以又叫做花钿。

在古代,花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插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另一个是在脸上装饰的妆饰。我们这里讲美妆单品,当然是第二个意思。所谓花钿是唐代一种非常时尚的化妆方式,往往是采用金箔,彩纸、昆虫翅膀等各种材料制成,有的是圆点,有的是花的形状等等。使用的时候往脸上或者眉心一贴就行了。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唐代绘画《捣练图》中女子眉心就贴着花钿

花钿的起源这就说法很多了,有的说秦代有的说汉代,但是文献记录比较多的还是唐代。这可能是因为花钿在唐代发扬光大,成为了大家都喜爱的时尚单品,所以很多唐代文献都有花钿起源的记载。在这些唐代文献中,花钿的起源,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人,那就是在中唐时代赫赫有名的一位才女——上官婉儿。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上官婉儿剧照

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婉儿……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这意思就是上官婉儿曾经因为忤逆了旨意被武则天处罚过,判过黥刑。这个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不过人家一个女孩子,也不能刺多大字,估计就是在脑门上轻轻划了几下吧。

可是那也毕竟算是脸上有伤了,以后出门怎么办呢?这就用上花钿了。根据《酉阳杂俎》记载:“今妇人施用花子,起自唐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这意思就是上官婉儿用花钿来遮盖自己的伤痕,结果还挺好看。无意中还引领了时尚潮流,火出了圈。很多当时的女子也都学着上官婉儿的样子,在脸上贴花钿。这花钿就成了最火爆的时尚单品了。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要是这么说,花钿最初的作用是遮盖伤痕,这不就跟现在的创可贴一样吗?看来只要能好看,哪怕是创可贴都能让大家贴的不亦乐乎。当然了,真要是贴个创可贴那肯定不好看,所以唐代女子发明了多种多样的花钿,有花朵形的、有鱼鳞形的,多种多样,争奇斗艳。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唐代若干花钿式样

读到这里,很多读者朋友应该会有跟我一样的疑问,花钿是怎么固定在脸上的呢?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在脸上画,另一种就是贴在脸上。各位姐妹们有的混古风圈的应该知道,花钿这玩意不好贴,脸上皮肤一出油就经常容易掉。为此,古代贴花钿所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胶,叫做“呵胶”。注意,不是阿胶是“呵胶”。

啥叫“呵胶”呢,就是在花钿背面涂上一层干胶,用的时候只需要轻轻呵气,干胶遇热溶解就可以直接贴在眉间了。宋代叶廷珪的《海录碎事·百工医技》记载:“呵胶出辽中,可以羽箭,又宜妇人贴花钿,呵嘘随融,故谓之‘呵胶’。”看来这胶还挺结实的,能用来沾箭的羽毛。

这种用法好像跟我们现在的邮票很像,都是背面有胶,抹点口水或者呵气直接往上一粘就齐活。或者我们以前宿舍里打牌输了在脸上贴的纸条也有点像。比如唐代诗人赵光远的《咏手》诗中就有“舌头轻点贴金钿”这样的诗句,这连动作都写出来了。有了呵胶的固定,花钿就在时尚单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02 口脂——唐代口红也是个长条,不是电视剧里的红纸片

下一件时尚单品,就是口脂,也就是唐代的口红。这算是李佳琦的专业范围了。

古代的口红,我们很多电视剧里大家都有印象。比如古装剧里很多女孩子梳洗打扮完了,最后肯定是拿出一张小红纸片,拿嘴一抿就抹上口红了。我以前看古装剧以为这个红纸就是过年写对联那个红纸呢,后来才知道那个其实是在胭脂水里浸泡过的,用的时候拿水稍微化一下就能出红颜色了。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其实真正古代用这个都是明清以后的事了,而且用的也很少,大部分的人所用的口红其实不是这个造型的。那唐代真正的口红是什么样呢?唐代的口红前面说了,也叫作口脂,大家看这个名字,口脂,就肯定跟油脂类的东西沾边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最早的口脂其实主要原料是“丹”,也就是朱砂。毕竟朱砂的颜色红艳艳,好看啊。我们现在人知道朱砂其实含有重金属元素,有一定毒性,但是在唐代以前其实大家对朱砂的毒性普遍没有什么认识,所以用朱砂做口脂,大家也就稀里糊涂用了,毕竟为了好看嘛。

可是朱砂毕竟是矿物质,粉末状,这玩意抹在嘴唇上容易掉粉,也待不住啊,效果不能持久。所以到了汉朝,人们在朱砂中加入了动物油脂,这样既方便涂抹,也能够保持,还意外起到了润唇的作用。所以在女性中广泛流行开来,鲜艳欲滴的唇也凸显了女性的魅力。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还有口脂的实物。这个口脂往往是做成糊状的,存放在精致的漆匣中,出土时候虽然历经千年,色泽仍然红艳。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马王堆出土的唇脂

虽然口脂采用了动物油脂,可是这玩意毕竟携带和使用都不太方便。到了唐代,人们将口脂中的动物油脂换成了更容易凝固的蜂蜡,这样一下子就把糊状的口脂变得可以做成膏状凝固起来,同时,附着性也更胜一筹。这样一来,口脂就由原来的必须装小盒里逐渐变成了可以做成条状了。这就有点像现在的口红造型了。

比如唐代传奇《莺莺传》(也就是后来《西厢记》的故事源头)中就有这么个情节,说崔莺莺收到了张生从京城捎回来的礼物,崔莺莺就给张生回信说:“捧览来词,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这里的“口脂五寸”,显然指的是五寸长的条状口脂了。可见唐代也有长条形状的口脂了。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有了口脂,不但能够让唇保持红艳,还能够对唇形加以修饰。唐代的唇形审美是越小越好看,樱桃小口一点点最好。所以就造成了唐代的唇妆画法随着时代发展也越来越向着小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只好越画越小。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这简直就是那句歌里唱的“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啊,确实画出来真显小,来个唐代画作大家感受一下。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看到了吗,各位大唐姐妹们,你们想不想拥有这样的樱桃小口呢?那就去购买口脂吧,买它!

03 斜红和面靥:让宫廷女子来告诉你什么叫做高级

其实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对于时尚往往不是那么敏感的,这也难怪,毕竟古代没有什么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的,也没有什么流行趋势的最新发布会之类的活动。古代的女孩子对于时尚的感觉,其实主要来自于宫廷。毕竟宫廷肯定是最高端最洋气的,绝对代表了时尚的潮流。

比如我们下面要说的斜红和面靥,就都是从宫廷中流传到民间,在民间风靡的妆容。

斜红基本上是现在很少见到的一种妆,它是指用胭脂在女子两边眼角处描出一条弯弯的红线的妆。这在我们现在的审美中难免显得有些奇怪,好像是脸上磕破了一样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还真没毛病,因为斜红最早的起源,就是来自于伤痕。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唐代绢画仕女,眼睛旁边有一道月牙状的红妆,这就是斜红

根据南唐诗人张沁所著的《妆楼记》中记载,说魏文帝曹丕有一次在宫中夜读,旁边立了一座水晶屏风。结果有一位叫做薛夜来的宫女,不小心一头“DUANG~”的撞上了屏风。魏文帝吓一跳,赶忙问:“咋的了?猪撞树上了,你撞猪上了?追尾了是不?”这魏文帝曹丕可能原来当过厨师。

薛夜来撞上了屏风,顿时脸上就出血了,薛夜来秒变“血液来”。血痕干了以后在眼睛旁边留下了一道弯弯的红色痕迹。这完了,肯定破相了,可是没想到魏文帝还觉得这个伤痕挺好看,“如晓霞将散”,还越来越宠爱这位薛夜来了。这么一来整个宫廷中的女子个个都在脸上涂了两个红道道,都争先恐后的让魏文帝看到,那意思好像是说:“皇上,你看,我也撞猪上了!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这位仕女脸上也有斜红

因为薛夜来的伤痕“如晓霞将散”,所以这个妆最初也被称为“晓霞妆”。后来随着宫廷的时尚向民间传播,到了唐代,画斜红也成了化妆的固定步骤之一。斜红和前面说的花钿一样,起源都是与伤痕有关,只是花钿是为了遮掩伤痕,斜红却是让伤痕成为了妆饰的一部分。而斜红之所以风靡,我想,可能与其貌似伤痕的形状能够引起男子的怜香惜玉之心有关吧。

说完斜红,我们再来说说面靥。所谓面靥,就是在脸颊用胭脂点一个小点,或者画一个什么图样之类的妆饰方法。跟前面说的花钿一样,也是有画的有贴的。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跟斜红一样,面靥也是最早从宫廷中流传出来的。清代学者王先谦在引注《释名·释首饰》说:“以丹注面曰旳,旳,灼也。此本天子诸侯群妾当以次进御,其有月事者止不御,重以口说,故注此于面,灼然为识,女史见之,则不书名于第录也。

意思就是说,古代天子的嫔妃本来要轮流侍寝的,但是有的妃子那个来了不太方便,这事也不能跟皇上明说,所以在脸上点两个点,这样后宫负责给妃子排班的人就这几天不安排你了。

如果要这么说的话,我觉得这个跟上面的斜红不太一样,上面的斜红是皇帝喜欢的,这个面靥应该是皇帝不太喜欢的。你想皇帝兴致冲冲跑到妃子那去,一看脸上俩红点,得,今儿没戏了,换一家吧,肯定有点扫兴。可是这个皇帝不太喜欢的妆容却意外受到了民间的热捧。这可能就是因为面靥正好点到了脸上酒窝的位置,脸上要是有俩酒窝,会让人觉得面部表情比较丰富,显得活泼可爱。所以很多女子热衷于在脸上来个面靥,显得自己也有酒窝,也很可爱。

在唐代,随着时代的发展,面靥的面积也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唐代女子起床化妆,要贴花钿,描口脂,画斜红,再点个面靥,那脸上基本上就快没空地方了,出来的效果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偶买噶,买它!如果唐代也有“美妆博主”,他们会种草哪些单品?

敦煌壁画供养人像

把装饰品贴的满脸都是,其实正是晚唐的面饰风格,这样显得有些过于复杂,女子本来的相貌反而不够突出了,有点喧宾夺主

。这样其实感觉不太像在脸上化妆,倒像是把脸当做时尚单品仓库了。反正不管是花钿口脂还是斜红面靥,能往脸上“bia”的(这个字陕西人应该秒懂)都“bia”上。这我倒是觉得,反而失去了美妆的意义了,毕竟美妆是为我们增光添彩,不是为了喧宾夺主的。就跟现在的美妆博主,滤镜美颜开太多,都快不知道自己本来长啥样了。

【历史小白说】

自唐代以降,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在我们的心目中,唐朝作为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灿烂辉煌。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随着社会的开放而有了很大的提高。在《 》一文中我就曾经谈到,唐代妇女已经有了一定的财产权,自己的嫁妆也可以归自己独立支配。这在古代社会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的表现。

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权利也解放了女性的爱美天性,毕竟哪朝哪代,哪有女孩子不爱美的,不追求时尚的?所以一系列“时尚单品”也应运而生。无论是本文所提到的花钿、口脂,还是斜红和面靥,都成为爱美的女孩子们纷纷种草的单品和妆容。如果唐代,真的有“美妆博主”,我相信他们也会对本文所提到的这些单品感兴趣的,啥也别说了,偶买噶,姐妹们,买它!

唐代的这些“时尚单品”,同时也在反映这唐代整体审美的特征。从这些妆容中,我们看到了唐代昂扬向上,开放进取的时代特点,也看到了大唐盛世的华美与精致风格,这种雍容华贵与精巧细腻的相互融合,也带给了我们时代鲜活的表现和记忆,让我们在千年以后,还能够从文物中窥见唐代时代的风貌。那些文物中所表现的大气昂扬的女子,她们的一颦一笑,其实所展示的,是那个“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的时代所特有的自信和从容。我想这种令人神往的风采,也许就是我们喜欢唐朝这个时代的原因吧。


参考文献

1、《唐代女子花細研究》 李芳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传统艺术中的花钿研究》 吴倩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红妆黛眉——唐代仕女画面妆解读》 朱圆圆 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盛世华妆——唐代女性妆饰文化探究》 孟可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中国古代妇女的唇妆》 宋丙玲 文史杂志 2005年第3期

6、《崔莺莺们的唇膏——关于口脂的文学考察》 谷文彬 王齐洲 光明日报 2013年7月29日

7、《唐代女性妆容七步曲》 陈丽萍 乾陵文化研究

8、《唐代仕女面妆的符号特征及对现代时尚影响的研究》 范丽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