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縣:千年楠木林, 傳奇故事多。

福建省政和縣東平鎮是千年古鎮,不僅因是福建著名革命老區而出名,而且因該鎮鳳頭村有106畝華東最大的楠木林而名揚全國。鳳頭村楠木林以其楠木樹木數量之眾多、樹身之高大、歷史之悠久、保存之完整而名冠九洲。2012年,“全國珍貴樹種培訓班"就在楠木林入口處舉辦。經專家認定,這片楠木林是我國迄今樹齡最長、保護最好、面積最大的楠木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中國第一閩楠林”和“中國楠木林之鄉”的美譽。

中國特有 珍稀漸危

位於東平鎮金峰山下的鳳頭村,這裡106畝的稀珍原始楠木林中有楠、樟、花犁木、紅豆杉等名木古樹。其中閩楠1100多株,樹齡300年以上多達240棵,最大的閩楠胸徑達1.37米,樹高34米,樹冠直徑13米。閩楠樹幹端直,樹冠濃密,樹皮淡黃色,呈片狀剝落,棵棵挺拔蒼翠。經專家考證閩楠為中國所特有,為國家二級珍稀漸危樹種。閩楠屬樟科楠屬常綠大喬木,木材芳香耐久,淡黃色,有香氣,材質緻密堅韌,不易反翹開裂,加工容易,削麵光滑,紋理美觀,材質細密,還有山水人物花紋,是上等的工藝雕刻、建築、傢俱及造船之良材,在古代被作為皇宮御用木材,非常珍貴。在古老的建築中,經久不腐、百蟲不侵、歷久彌新。

在這片楠木林中,還有許多百年的古樹名木,如紅豆杉等樹種,其中一棵紅豆杉樹高達40多米,樹齡達600多年,被稱之為“紅豆王”。

狀元神樹 神奇佳話

狀元樹,胸徑2.36米,樹齡1000多年。相傳很久以前的村子中,有位姓樟名沐的才子,家住掃帚嶺,進京應試赴考,不僅文章寫得很好,而且書法華麗,字體工整,榜上高中,獨佔鰲頭。京城下發榜文到村中卻無人接榜,差役既無奈又不想在村中過夜,突然間榜文不翼而飛掛到樹上,迎風招展,此事一時傳為神奇佳話。聖上聞知此事,大為驚訝,特御賜神樹為“狀元樹”。在古村門口有一副楹聯可以作證:上聯“文人著作傳鰲夢”,下聯“聖世恩賜披風池”(現改名為風頭)。如今的狀元樹仍鬱鬱蔥蔥,傾斜地生長在棧道靠茶山一邊的樹林邊,靠近根部鼓出一塊樹瘤,酷似一個人的頭像。當地人相傳這是狀元樹狀元頭像,只要摸摸狀元樹狀元頭像祈禱,學業就會成功。

千年古樟 香樟王神

千年古樟,胸徑2.66米,樹高36米,樹齡1000多年,如圖—4,木材堅硬,含有大量的香樟油。自古以來香樟油在國際市場上高價不菲,相傳在清朝中期有一位油商在樹下裝了煉油設備,企圖砍樹煉油,提取樟樹油,大發橫財。當夜天氣突變,雲霧猛起,風雨交加,一聲霹靂巨響,擊中樹下的煉油設備,嚇得油商連夜逃跑,村民知道後很多人前往祈拜,流傳至今,故有香樟王神之稱。

鄉規民約 保住楠木

鳳頭村楠木林的保護,不僅立有鄉規民約,而且群策群力,深入民心。據歷史記載早在清道光九年六月就有石碑禁約,內容是關於禁止砍伐森林、保護水土,碑上還生動地記敘了某盜伐者被處罰的記錄,警示圖謀不軌的人,別毀壞森林,具有現身說法的教育意義。雖然早有多規民約,但鳳頭村的“楠木林”依舊曆經過滄桑歲月,村民們為了保衛這片綠色家園,走過了一段曲折而又值得自豪的道路。那是1943年初,國民黨派出20個團兩萬餘兵力,以師長錢東亮為綏靖總指揮,向閩浙贛蘇區發動3次軍事圍剿。4月初,國民黨第80師參謀長柴毅率3個團的兵力,坐鎮東平,圍剿蘇區游擊隊。當柴毅知道地下黨和蘇區游擊隊經常在這片楠木林裡接頭開會時,便下令砍伐楠木林以便圍剿,並圖謀將楠木用做槍托製造槍支。蘇區幹部聞訊後,立即發動群眾連夜趕製馬釘,釘在每棵樹幹中。第二天,當國民黨士兵揮起斧頭,砍向楠木時,斧頭刃火光四濺,士兵誤以為楠木有神靈保佑,紛紛逃離,向長官報告謊稱楠木為蟲子所蛀不能用,他們只好作罷。由於村民的機智和保護才使楠木林免遭砍伐,不少樹杆上留下的樹疤就是歷史的記憶。

為了保護這片楠木林,解放前村裡民約規定,若是有人偷砍楠木林,處罰是“一個灶臺半斤豬肉”(也就是給每戶人家送半斤豬肉),還要請木偶戲劇團在村內表演兩天。解放後,處罰則為砍伐者提著銅鑼繞村莊敲打一天,請全村人看一場電影,從此再沒有人敢越雷池一步。

六棵楠林 有序排列

千年榮茂,樹冠高擎,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楠香陣陣。一進鳳頭村村口,就可以看到四周青山環繞,一片原始樹林格外翠綠、古樹蒼天、醒目,一股股清香樸鼻,沁人心脾,特別村道旁有六棵百年楠木一字排列,其中第五棵是楠木林中最大的一棵,樹高39米,樹齡近600年,最大胸徑達1.5米,需要兩三人才能環抱。如今這棵“楠木王”已成為這片森林中當之無愧的明星樹,凡是到楠林參觀旅遊的人們都會停留欣賞。

“綠紅”結合 傳承紅色基因

為更好地開發利用楠木林資源,做到保護與利用並舉,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參觀考察、旅遊休閒路線,政和縣積極投資建設楠木林公園,擬建成全國面積最大的楠木基地和閩楠資源保護區、蘇區紀念館。2012年下半年,在政和舉辦了各省造林處長參加的《全國珍貴樹種培訓班》並對楠木林公園內樹種進行掛牌,不僅使楠木林成為閩楠採種基地、古樹名木風景區,而且成為學者、青少年參觀考察、休閒旅遊的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線。

目前,鳳頭村已建成楠木林慢遊棧道1000米;修復了1928年鳳頭村成立的政和縣第一個黨支部和政和縣農協會代表大會舊址、陳貴芳故居等陳列館等。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傳統、紅色文化、紅色基因,今年,縣委縣政府決定投資1280萬元,在楠木林一側建設蘇區紀念館。

現在,鳳頭村楠木林公園每天都會吸引大批遊客觀光遊覽,成為福建著名的紅色旅遊名勝區。

參加“新作者扶植計劃”第二期活動之三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