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中年危機,從買不起學區房開始

90後的中年危機,從買不起學區房開始

2020年,最年輕的一批90後,也已經年過三十,而第一批90後戴上了“而立”的帽子。成家立業,便是這十年裡必修課。

結婚前:攢錢,不存在的!

結婚時:爸媽就是半邊天!

結婚後:我的天!原來買房養娃這麼貴!

九零後還沒走出嬌生慣養,婚房還沒住熱乎,就要研究能不能扛得起學區房,90後不知不覺成為買房大軍的中流砥柱。

今天的主角畢畢,是一個非常典型的90後。

2013年參加工作,她萌生了買房的打算,一入地產深似海,從此買房不求人!

2014年,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一年,因為中海在長春北邊蓋了一個起價“3”字頭的房子,這給很多像畢畢一樣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一個置業的機會。

畢畢從75㎡兩室,看到了85㎡兩室,最後買了99㎡小三室。

同時也完成了人生頭等大事,潦草的把自己嫁了,ps:因為一個人的公積金不夠。

2018年,入地產行業五年的畢畢,物色到一個她認為一定能升值的房子,又買了一套85㎡的兩室毛坯房。

園區破,房子破,物業更破,除了便宜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完全沒太大的喜悅,從買房到交房畢畢一共去了兩次。

只有一個信念,但願它能升值。

2019年,畢畢完成了人生第二件大事,生了娃,四處借錢下血本買了第三套房,所謂的名校學區房。

至此,畢畢年僅30歲,就買了三套房,總結起來就是第一套自住,第二套投資,第三套學區剛需。

年紀輕輕背上了三套房貸,一共將近8000元/月。這裡有的是期房,有的因為一家老小住比較擁擠,因為種種原因,賣掉其它只留一套暫時還實現不了。

無論這樣買房對不對,都是為了過得好一點。

同事嘴裡的“三套房小富婆”,現實卻是:睜眼工作、閉眼房貸的生活,只有畢畢自己才能體會到水深火熱。

不知不覺一身買房經驗的還不止畢畢一個,他們總結出了幾點90後的買剛需房的一些心得。

第一,能買多大買多大,使使勁能買個三室,就別買兩室,多出來一個房間簡直太有用了。畢畢生娃坐月子倆媽都來了,偶爾還會有來看娃的親戚,多個房間來客人不至於睡客廳,再不濟變成雜物間,孩子越大東西越多,再多的房間也能填滿。

第二,剛需不用非要買好樓層,樓間距可以的前提下,不好的樓層能省出買傢俱家電的錢,其實住進去沒有太大的區別。就算住4樓,前面是18層的小高層,陽光每天九十點鐘爬上來,下午兩三點鐘才會下去,採光足夠了。家裡有老人,小區停電,走樓梯也能少爬幾層。

第三,儘量選品牌開發商,中海、萬科、華潤、保利等等都不會太差,後續物業服務總會有大開發商該有的樣子。

第四,裝修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如果你沒有耐心,就別買毛坯了,精裝房省事又省心,就算真的買毛坯,慎選開放式廚房,安個拉門真的很有必要,東北菜油煙重,很可能你剛洗的衣服沒等穿就一股油煙味兒。

其實沒有完美的房子,只有最適合你的房子。

如果你是改善,那淨月南城豪宅隨便看,只要資金實力允許,想買哪買哪。畢竟還是很少有人吐槽大房子住著不舒服。

如果是跟畢畢一樣是剛需,首先,盯緊優惠力度大的品牌房企,比如像融創楊浦壹號,為什麼賣那麼火,因為品牌+低價=性價比。

其次,盯緊貨量充足,新盤扎堆,房企競爭壓力大的片區,比如北湖、八一水庫板塊等。

最後,緊盯新興剛需板塊,第一波入手會比較合適,比如裝備區板塊、二道國際物流區板塊、淨月新立城板塊。

  • 邁入中年危機的90後,已逐漸成為買房隊伍裡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你對買房有哪些想法或建議,可以留言給我們,90後“三套房小富婆”會一一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