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中年危机,从买不起学区房开始

90后的中年危机,从买不起学区房开始

2020年,最年轻的一批90后,也已经年过三十,而第一批90后戴上了“而立”的帽子。成家立业,便是这十年里必修课。

结婚前:攒钱,不存在的!

结婚时:爸妈就是半边天!

结婚后:我的天!原来买房养娃这么贵!

九零后还没走出娇生惯养,婚房还没住热乎,就要研究能不能扛得起学区房,90后不知不觉成为买房大军的中流砥柱。

今天的主角毕毕,是一个非常典型的90后。

2013年参加工作,她萌生了买房的打算,一入地产深似海,从此买房不求人!

2014年,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中海在长春北边盖了一个起价“3”字头的房子,这给很多像毕毕一样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一个置业的机会。

毕毕从75㎡两室,看到了85㎡两室,最后买了99㎡小三室。

同时也完成了人生头等大事,潦草的把自己嫁了,ps:因为一个人的公积金不够。

2018年,入地产行业五年的毕毕,物色到一个她认为一定能升值的房子,又买了一套85㎡的两室毛坯房。

园区破,房子破,物业更破,除了便宜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完全没太大的喜悦,从买房到交房毕毕一共去了两次。

只有一个信念,但愿它能升值。

2019年,毕毕完成了人生第二件大事,生了娃,四处借钱下血本买了第三套房,所谓的名校学区房。

至此,毕毕年仅30岁,就买了三套房,总结起来就是第一套自住,第二套投资,第三套学区刚需。

年纪轻轻背上了三套房贷,一共将近8000元/月。这里有的是期房,有的因为一家老小住比较拥挤,因为种种原因,卖掉其它只留一套暂时还实现不了。

无论这样买房对不对,都是为了过得好一点。

同事嘴里的“三套房小富婆”,现实却是:睁眼工作、闭眼房贷的生活,只有毕毕自己才能体会到水深火热。

不知不觉一身买房经验的还不止毕毕一个,他们总结出了几点90后的买刚需房的一些心得。

第一,能买多大买多大,使使劲能买个三室,就别买两室,多出来一个房间简直太有用了。毕毕生娃坐月子俩妈都来了,偶尔还会有来看娃的亲戚,多个房间来客人不至于睡客厅,再不济变成杂物间,孩子越大东西越多,再多的房间也能填满。

第二,刚需不用非要买好楼层,楼间距可以的前提下,不好的楼层能省出买家具家电的钱,其实住进去没有太大的区别。就算住4楼,前面是18层的小高层,阳光每天九十点钟爬上来,下午两三点钟才会下去,采光足够了。家里有老人,小区停电,走楼梯也能少爬几层。

第三,尽量选品牌开发商,中海、万科、华润、保利等等都不会太差,后续物业服务总会有大开发商该有的样子。

第四,装修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耐心,就别买毛坯了,精装房省事又省心,就算真的买毛坯,慎选开放式厨房,安个拉门真的很有必要,东北菜油烟重,很可能你刚洗的衣服没等穿就一股油烟味儿。

其实没有完美的房子,只有最适合你的房子。

如果你是改善,那净月南城豪宅随便看,只要资金实力允许,想买哪买哪。毕竟还是很少有人吐槽大房子住着不舒服。

如果是跟毕毕一样是刚需,首先,盯紧优惠力度大的品牌房企,比如像融创杨浦壹号,为什么卖那么火,因为品牌+低价=性价比。

其次,盯紧货量充足,新盘扎堆,房企竞争压力大的片区,比如北湖、八一水库板块等。

最后,紧盯新兴刚需板块,第一波入手会比较合适,比如装备区板块、二道国际物流区板块、净月新立城板块。

  • 迈入中年危机的90后,已逐渐成为买房队伍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你对买房有哪些想法或建议,可以留言给我们,90后“三套房小富婆”会一一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