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27事件會爆發並持續近1個月?12個方面的因素導致了這一切

先要找到原因,才能知道怎麼解決


​​近日,某明星粉絲舉報《下墜》引發的一系列事件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這場鬧劇,在舉國抗疫的當下,一步步發酵,佔用了大量的公共資源,甚至造成了社會價值觀的撕裂和許多人人際關係的隔閡。

任何一起事件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這次也不例外。 這起事件,集中體現了網友法制觀念的薄弱、同人文學在我國的發展困境、飯圈思維對青少年的毒害、飯圈職黑的危害、網絡暴力、網絡實名制的必要性等等問題。

事件初期爆發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同人文學與黃色文學的界限不清,國內尚未建立完善的分級制度,黃色文學在國內不受法律保護。

  • 類似《下墜》這樣的同人文學有損害明星姓名權、名譽權的嫌疑,明星本人可以使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
  • 對於涉嫌淫穢色情的文章,粉絲以及任何個人都有行使舉報權的權利。
  • 傳播淫穢色情的行為違法,任何人都有義務進行檢舉。
  • 這件事確實讓部分同人愛好者受損,黑肖戰是他們能找到的唯一的發洩出口。

2. 肖戰短時間內大火,根基不穩,尚未完全打開國民度,又動了很多娛樂圈同行的蛋糕,不排除有競爭對手趁此機會下場。

  • 227中就極有可能包含大量肖戰競爭對手的粉絲。他們對肖戰如今取得的地位和資源不忿,希望將肖戰拉下來。他們熟練採用飯圈的常規做法(比如披皮黑?)一步步引導輿論,導致部分不明真相又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圍觀群眾出於跟風心理落井下石。

3. 事態敏感,又趕上疫情時期,肖戰團隊發言顧慮重重,難以把話說透,進一步導致了事情的發酵。

  • 這就是為什麼最初的道歉聲明沒有平息事件。

4.飯圈長期以來的弊病積怨已久。這件事成為人們發洩對飯圈的憤怒的導火索。

  • 飯圈問題不僅在肖戰一家存在。只是小飛俠恰好是過去一年最大的流量明星的粉絲。成了靶子。


事件一步步發酵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飯圈職黑和營銷號的推波助瀾。

227眾人人員混雜,大量職黑在其中煽風點火,有組織地對其他人進行洗腦和煽動。大量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被有組織地製造出來,並在各網絡平臺進行傳播。造成大眾對此事的持續關注,加劇了大眾對肖戰及粉絲的誤解。

  • 比如,刻意混淆“同人文學”與“淫穢色情”的概念,刻意美化AO3平臺,汙名化“舉報”行為。
  • 比如,散播小飛俠舉報各平臺、打擊異己等沒有事實依據的行為,汙名化整個粉絲團體。
  • 比如,製造並散佈肖戰粉絲“在海外抹黑祖國”、“133家官媒下場幫助洗白”等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
  • 比如,宣揚“資本有害”等理論,煽動人們對肖戰及其背後團隊的仇恨,鼓動人們去開發票、狙代言。
  • 比如,將肖戰粉絲的任何行為及表態汙名化為“洗白”,甚至汙名化肖戰粉絲的公益行為,使肖戰粉絲一步步喪失話語權,最後基本放棄表態。

2.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導致輿論進一步發酵。

  • 此事涉及的同人文等話題較為小眾,很多媒體從業者對這些缺乏瞭解,導致報道中出現偏差。
  • 此事涉及的利益面眾廣,不排除部分媒體從業者為了自身利益在報道中喪失客觀性,進一步煽動對立情緒。
  • 還有部分媒體斷章取義,對檢察日報等官媒的文章進行曲解,造成了輿論的混亂和失衡。

3.部分公眾人物的進一步參與。 馬薇薇、高曉松、汪海林等人出於不明原因先後發聲,然而並沒有對事件的深層次原因進行解讀,沒有引導公眾正確看待這一事件,造成事件一步步升級。

4. 肖戰粉絲結構複雜,部分粉絲不成熟的行為加劇了事態的嚴重性。 肖戰去年大火,粉絲急劇擴張,粉絲團體結構複雜,有大量年輕的、深受飯圈思維影響的粉絲,也有大量初戀追星的、不瞭解飯圈的大齡粉。後援會對粉絲缺乏有效約束。發生此事後,他們的應對方式各有不同,難以預料和管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更大的影響。

5. 疫情時期,主流媒體聚焦抗疫,對此事的關注和表態有限。 雖然檢察日報等有發文,但沒有充分解決人們的疑惑,事件相關問題沒有得到充分的討論,也就遲遲無法平息。

6.疫情時期,學校沒開學,很多人沒上班,關注度高。 大量沒有足夠社會閱歷、容易被誤導和煽動的學生被利用,加入這一事件。 大量沒有復工的人對此事高度關注,持續參與,導致事件熱度居高不下。

7. 部分網友指出肖戰背後涉及的利益方複雜,商務合約、影視約等都在不同的公司,涉及面甚廣,導致肖戰及團隊顧慮重重,無法輕易表態。(存疑) 另外肖戰自己的工作室又成立不久,工作能力、危機處理能力都可能存在不足。(存疑)

8.部分網絡平臺長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公眾對平臺的做法缺乏信任,加劇了各種陰謀論的發生。

  • 比如,很多網友認為肖戰團隊在事件爆發後有“鎖詞條”、“封廣場”的做法,這些做法到底是微博官方出於“法律法規”採取的正常操作,還是確實是藝人團體的行為,微博能否及時給一個解釋呢?
  • 還有很多網友認為明星存在“買熱搜”的做法,到底熱搜能不能買、哪些熱搜是買的、哪些不是,微博是否能夠將這些規則更明確地告知用戶?

目前,事態仍在持續。對於這場掀起輿論大地震的事件,主動或被動捲入該事件的各方,粉絲、飯圈、227、媒體、個人該有怎樣的反思?期待看到更多專業人士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