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裡短見真情扶貧路上顯擔當

房縣人民法院軍店法庭扶貧側記

貧困戶需要修建豬圈,他們變成了“建築小工”。

貧困戶需要打掃衛生,他們變成了“保潔叔叔”。

貧困戶遇到家庭矛盾,他們變成了“知心姐姐”……

扶貧路上,他們不是孫悟空,卻能“七十二變”。

家長裡短見真情扶貧路上顯擔當


幫忙修葺的“建築小工”

“今年政策好,想再養三頭豬,但是豬圈需要翻修。”房縣法院軍店法庭幫扶幹部許寶林在入戶摸排產業發展意願時,雙柏村二組的幫扶戶譚華永談起今年的規劃,“養豬是最主要的收入渠道,還有三間閒置的舊豬圈可以多養幾頭,但是太久沒用屋頂都壞了......”譚華永家的舊豬圈能否搶在仔豬發放之前翻新並投入使用是他最關心的問題。隨後許寶林再次上門實地統計,幫他購買了30多張水泥瓦,由法庭幹警騎著三輪車將水泥瓦送到了譚華永家,“你們志向大,我們來添瓦。今天咱們是建築小工,趁著這幾天仔豬還沒到位,大家一起出力把豬圈翻新維修好!”法庭幹警再三叮囑維修豬圈時要先斷電保證施工安全,細細將復工復產政策逐條解讀給譚華永聽,並幫助他完成了豬圈的修繕翻新工作。

家長裡短見真情扶貧路上顯擔當


熱心解決矛盾的“保潔叔叔”

軍店法庭的包保貧困戶周代雲因自家院子堆放雜物過多影響環境遭到鄰里投訴,也影響到了自家“清潔戶”評定。軍店法庭幫扶幹警們瞭解到情況後,主動上門為其整理庭院、打掃居家衛生,當起了“保潔叔叔”。經過連續幾次的清理打掃工作,周代雲家的居家環境不僅得到明顯改善,家人也逐漸意識到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好處,鄰里矛盾也隨之有效化解了。

家長裡短見真情扶貧路上顯擔當


細緻共情的“知心姐姐”

貧困戶陳從仁的幾個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工作忙、離家遠,疏於對家中老人的關心。這位老人思念長年在外務工的子女,也因子女很少關心自己而情緒低落,每每法庭幹警入戶探望他時,老人都要念叨自己離家的子女幾句。幹警徐一丹敏感意識到老人情緒後,主動與陳從仁子女聯繫,跟他們“閒聊”陳老身體近況,轉述老人希望他們常回家看看的想念之情,並講述自己的故事——同樣也是遠離親人在異地工作,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勸導陳老子女多多關心老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今年年前,老人子女紛紛回老家過年,陳老為此還專門打電話告知法庭幹警:“我兒子今年回來了!他說你們經常給他打電話說我(的事),謝謝你們啊!”


家長裡短見真情扶貧路上顯擔當


近年來,軍店法庭為貧困戶恢復生產、解決家庭矛盾糾紛、幫助貧困戶“潔家園”、在冬季為五保戶和低保戶等困難群體送棉衣和棉被......涓涓細流匯成溪,聚少成多見真情,正是由於軍店法庭幫扶幹警的真扶貧、扶真貧,換來的是貧困戶對法庭幫扶工作100%的滿意度。軍店法庭2017-2018年連續兩年被鎮黨委政府評定為“精準扶貧先進鎮直單位”。扶貧工作永遠在路上,軍店法庭幫扶幹警們深知,只有真正走進了貧困戶心裡,成為他們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尋求幫助的“貼心人”,才能如期完成精準脫貧的工作目標。他們是這樣想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鄧沛、劉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