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外貿!訂單全面取消,外貿人扛不過疫情下半場!

口述:陸先生(外貿公司業務經理)

3月18日,我組了一個100多人的聊天群,這個群裡的人都是我提供外貿綜合服務的客戶。

這個群裡,大多數人最近晚上睡不著覺。凌晨2點,還有人在說睡不著。

我做外貿服務業務15年多,公司有外貿綜合服務業務,也有自營產品出口業務。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外貿行業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系統性的、全面取消訂單的情況。

真的好慘!

2020年外貿行業最慘,沒有之一

疫情對全世界經濟的破壞度是全面的、徹底的。

原以為國內疫情控制住,就可以安心復工,迴歸正軌,誰也沒想到,疫情不休息,它跑完上半場,還要來個下半場。

大家都說,2020年外貿行業是最慘的,沒有之一。

現在全球疫情越來越嚴重,很多國家封城的封城,封國的封國。

歐美的許多公司,他們的融資槓桿比例很高,都是重資產,很多連鎖超市、門店,從商鋪到貨款都是通過借貸方式來運轉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月不營業,兩個月不營業,他們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會不會破產。

救救外貿!訂單全面取消,外貿人扛不過疫情下半場!


這個時候,他們真的也很難。

無論訂單處於什麼階段,客氣的他們會說,要麼先放一放,停一停,一些強勢的客戶,就直接取消訂單。

我服務的很多客戶,就這樣被取消了訂單。

現在連郵件都不敢收,擔心又是取消訂單

2月份,國內疫情嚴重時,我們怕中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立足之地,就拼命證明給人家看,我們這邊很好啊,你看我們政府是強有力的,我們疫情控制得很好,我們馬上就能夠復工復產了。

復工復產了,我們繼續拼命證明給人家看,你看我多健康啊,我多有活力啊。

其實我們內心很虛啊,好不容易頂著壓力揹著責任,許多工廠機器轉起來了,可因為各地疫情的影響,工人不能全部到崗,我們還不能完全恢復以前的生產,客人要的訂單還是不能儘快送到客人手中。

3月份,我們喜洋洋打開門,迎客,可是客人沒有來。

我們不停地跟客人確認,你們的貨什麼時候要,你們的訂單什麼時候來?結果客人說,現在我好慘。

現在我們連郵件都不敢收,因為很可能又是來說哪個訂單取消了,都很慌。

轉產防疫物資可行嗎?許多訂單根本難以落地

現在全世界緊缺的是防疫物資,口罩、防護服、消毒液。

全世界都在向我們買口罩,買其它防疫用品,造成我們整個外貿行業,感覺全民都在做防疫用品,但實際上大家都是不專業的。

從外貿的角度來講,我們確實可以做點防疫用品,但是,由於歐美,以及歐盟之間的清關入關的一些限制,導致許多訂單都在天上飄,落不了地,到不了客人手裡。

就拿貨運來說吧。我們要把貨運到國外,最常見的是海運和空運。


救救外貿!訂單全面取消,外貿人扛不過疫情下半場!

運輸防疫物資,海運週期長,不現實。山高水遠,等你千辛萬苦把口罩運過去了,人家那邊疫情可能已經控制住了。

而空運又不可控。

國際貨運業務基本都是通過國際客運航班帶貨加貨機包機,現在絕大部分客運航班停掉了,空運的整體運力在垂直下降。

還有,即使貨進了歐洲,你也不一定能送到客人手上。

歐盟有申根條約,各個國家通行沒有限制,但是疫情來了,各國邊境開始到處設卡。許多航線也停掉了,比如意大利的東西,我們可能要運到比利時,或者運到德國,然後再轉到意大利,中間要經過別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它的過境條件,你拿出來的貨物,很可能就被別的國家“截胡”了。

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歐洲國家的貨運司機緊缺,路也很堵,要想把貨運到客人手上,真的是千辛萬苦,很不容易。

而如果你貨到不了客人手上,等於貿易環節沒完成,那就是一錘子買賣,不能形成貿易鏈。

外銷轉內銷行不行?想得美!

有人說,做不成外銷,我們做內銷,你想得美啊。

外銷轉內銷僅僅是理論上一個美好的假設。

外貿的產品和營銷手法都和內銷不一樣。

外銷有很多貿易的工具,比如支付上的工具,中信保,包括政府配套的一些,還有成熟的世界物流,都是對我們整個貿易鏈的保障。世界貿易的整個信用體系是比較成熟完備的。

在國內做生意,大多數要放賬,要給客戶墊款,到了年底收錢還不知道能不能收回。

現在通過國內的一些支付平臺也能實現有信用的支付,但這也僅僅限於網上電商。

傳統的內銷市場,靠的是另外一套信用體系,而這套信用體系相較國際貿易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往往做過外銷的都不願意做內銷,理念也沒有那麼快轉過來。

當然,如果全球疫情一直控制不住,許多人確實會考慮轉內銷,尤其是跟網上的,包括跟一些直播平臺結合,但怎麼在國內開發市場,轉換沒這麼快。

可是,就算做外貿的願意轉內銷了,我們的經濟體量有這麼大嗎?

拉動整個國民經濟俗話說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

我們當然也希望把內需市場搞得非常繁榮,然後把整個經濟的體量搞大,但實際上這個過程很漫長。尤其是我們老百姓本身的可支配收入,並沒有達到那個層次。

再說了,我們中國的經濟體量再大,也沒有全球的大。

中國人長期以來養成的消費觀念,也讓我們不敢輕易這麼做,何況每個家庭都有房貸要還,有子女要教育。

我也想消費,可是我沒有票子,我怎麼消費?我也想救市,可我力量太渺小,怎麼救?

疫情過後,大家的購買力肯定沒以前那麼強,再加上許多產品都是季節性的,或者說是一些快時尚的產品,你過了這個節點,就失去了銷售時機。


救救外貿!訂單全面取消,外貿人扛不過疫情下半場!


現在政府也在推出很多政策促進消費,比如杭州拿出16.8億消費券發給在杭人員,這當然是好事,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關鍵還是,政府給老百姓託底的就業、醫療、社會福利和退休保障制度,還不足以讓老百姓可以放心地放開消費。

外貿行業非常脆弱,再不救就遲了!

通過這次疫情,我切實感受到外貿這個行業是非常脆弱的。

我們目前最需要救的是做實體經濟的企業,他們辛辛苦苦養了這麼多工人,如果不救,那社會就容易出現問題。

也只有這些實體經濟才是解決就業的主力軍,只有他們立穩了,我們的經濟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像我們做外貿的,我們從國外拿進來一個訂單,幾十萬幾百萬,或者一年千把萬,那麼我們就可能解決七八十個人的就業,這七八十個人的背後就是七八十個家庭。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政府通過這次的疫情,會更多地為我們這些實體經濟,出臺一些能夠落地的實實在在的政策。

救救外貿!訂單全面取消,外貿人扛不過疫情下半場!

事實上政府也已經在不斷出臺助企惠民政策,比如提高出口退稅率、減免企業社保,等等。

像我們這些做實業的,可能更關心與業務息息相關的一些細枝末節的政策。

目前政策層面所制定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可能是宏觀的,更長久性的,但是反映在我們這些小的實體經濟,傳導到我們的時候,很可能已經遲了。

你翻山越嶺的來,我也知道你是愛我的,可等你到我身邊,我已經沒法救了,或者已經熬過去了。

政府不要擔心稅收減少,流失也是百姓得利

我們思想要更開放一點,不要擔心稅收流失或減少,其實非常時期,流失也好,減少也好,都是惠民的,都是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都是百姓得利。

比如原來4月15日要開的春季廣交會,現在已經正式推遲,但推遲到哪一天沒有說。

實際上,具體到我們去參加廣交會的人,大家都希望遲點開。

廣交會是一個全球性展會,來的買家全都是境外的客人。在這樣一種狀況下,老外會不會來,有沒有航班來,或者說,來了之後他們要不要隔離,都很成問題。

攤位就那麼大點地方,就算老外來了,你能不能跟他密切、細緻地去談產品、談價格,也是很現實的問題。


救救外貿!訂單全面取消,外貿人扛不過疫情下半場!


在一些實實在在的政策上,我們私下裡想,可不可以把後面兩屆廣交會的參展費大部分免掉?

還有就是增值稅的稅率,國家確實也在出臺政策降低稅率,但還可不可以再進一步的改革?

比如,可以用來抵扣的稅項,除了採購原料,買設備,包括買一些固定資產等可以抵扣,人工成本是不是也可以抵扣?

許多勞動密集型行業更大的一塊成本,就是用工成本。在現在這樣殘酷的形勢下,可不可以搞一些試點,把人工成本也作為增值稅部分進項抵扣?

具體操作的話,可以用社保來作為監控指標,這樣也能鼓勵企業積極繳納社保,社保的盤子也能做大。可以說你這裡失去了一塊,那頭得到了更大的一塊,未嘗不可。

總之,政府可以再給貿易鬆鬆綁,騰出更多精力投身於公共衛生、醫療、就業、脫貧、養老等基礎性的社會託底領域。

這樣的話,對我們這些搞實體、搞貿易、搞雙創的人能夠有一個更大的市場空間,整個市場整個經濟才能夠慢慢地恢復起來。

不妨利用強大外匯儲備,維持匯率在適當區間

還有一個非常直接的措施就是匯率“維穩”。

現在國際上除了美元是強勢,其他的貨幣幾乎都在貶值,國際貨幣貶值,就意味著你進來的東西成本在增加。人家老外買你的東西,按之前的合同付錢,貨到了他手裡,成本就增加了,從這一點上來說,他也會想方設法取消訂單。

改革開放40年,我們創造了這麼多外匯,積累了這麼多外匯儲備,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們的外匯儲備可能只有幾十億美元,後來最高有4萬億美元。

這主要還是我們這些外貿人,一個訂單一個訂單做,一千美金、兩千美金、幾萬美金積累起來的。


救救外貿!訂單全面取消,外貿人扛不過疫情下半場!


所以,能不能利用我們的外匯儲備優勢,把我們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區間範圍內?

金融市場要開放,我們的資本市場也要走向市場,匯率要隨著市場波動,理論上這麼說沒毛病,但是不同的時期就要有不同的政策去對待它。

假設我們跟人家籤的出口合同是10美元的生意,籤的時候匯率是7,如果匯率急劇波動,等收到貨款,匯率變成了6,這就意味著,我們拿進來的10美元,本來是70元人民幣,現在只有60元人民幣了。

這樣劇烈的動盪,會讓整個外貿行業失去利潤,也會失去訂單。

雖然我們也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以鎖定或對沖匯率波動,但面對突發疫情,又有多少人能夠未卜先知?何況金融工具也有做反的可能。

如果政府能通過外匯儲備,想辦法把匯率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範圍內,做外貿的就會心裡有底,跟老外談再大的單也不會怕。

做生意的人都喜歡鎖定成本,圖個心安。進口生意也一樣。

當然,這也只是在當前這種特殊的形勢下,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一下外匯儲備體量大的優勢,讓人民幣的匯率維持在一個適當的區間內,有一點波動不怕,但不要驚濤駭浪。

我們做外貿的人,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最盼望的是全球疫情儘快控制住,不然這將是全球的災難,將會是整個經濟、社會和文明的倒退。

我們已經如此繁榮,又怎麼能再退回十八、十九世紀的農業時代?

整理/薔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