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詩必盛唐——

似乎我們習慣了談到古詩,就要談大唐,有時問你,唐朝之前的詩人你知道幾個,可能會有很多人語塞。

當然,有知道多的,屈原、宋玉、劉邦、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陶淵明、謝靈運......

除了這些人,你還知道誰?

其實唐朝以前,詩歌和詩人就必然存在,否則唐朝詩歌高潮到來的就太過“突兀”,

南北朝時,就有一個叫鍾嶸的,寫過一部評論他之前的詩人的詩歌的著作——《詩品》,他的《詩品》是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監十二年)以後於今南京寫成的。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兩漢至梁竟然有122個詩人,當然兩漢之前早有詩歌的存在,鋼蛋簡單說說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當然還有公元513年以後的人物。

如果從詩經算起,超過千年的詩歌發展,才使詩歌在大唐綻放了最璀璨的光華!

《詩經》——最古老的詩歌總集,是我們先民的智慧結晶。它是我們中華詩歌的起點,300多首詩歌的作者已經無從可考,唯一可知的是,《詩經》反映了周朝人民的勞動、愛情、戰爭、徭役等多方面的生活,其中頗多反剝削反壓迫的呼聲。不少詩作嘻笑怒罵、冷嘲熱諷,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醜陋。也滋養了後世千年的詩人。

屈原——中國詩歌官方記載的詩歌第一人,其浪漫情懷,憂國憂民之心,為萬世追思,有“詩祖”美稱。

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只可惜楚王昏庸,屈原眼看不能救國,只能自投汨羅。這是失望到什麼程度,又剛烈到什麼程度!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宋玉,相對屈原的文學成就,他的美貌更為人稱道——古代四大美男子,也不知沒有照片,怎麼評的,是不是群眾海選的。

流傳作品有《九辯》《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等。《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東牆"的典故皆他而來。

劉邦是帝王,一曲《大風歌》暫且把他列為詩人,說實話,對於文化不多的他,說他是詩人,真是高抬了他!

雖然,兩漢文學以“賦”為主,但並沒有影響詩歌的發展,潛移默化中,詩歌迎來了他的第一次春天——三國兩晉!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注意,曹操是東漢末年人物,不是三國人物,他兒子曹丕篡漢之前,他以去了。

一個英雄橫空出世——曹孟德,不僅平定北方,而且大有一統天下之勢,曹操也是一個有才情的政治家,他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都是經久傳唱的詩歌,這些詩歌,無不表現出他遠大的抱負和廣闊的政治胸襟。我有時覺得,曹操的詩詞可以主席詩詞氣度媲美。

虎父無犬子,所以他的兒子曹植和曹丕,在詩歌方面都很有造詣,

當然,曹植更勝一籌,《七步詩》千古流傳,而在謝靈運的心中,他是天下之才十鬥有其八的曹子建!

曹丕的詩雖然沒有曹植那樣飄逸有想象力,但也是一時俊傑——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說到三曹,就不得不說建安七子,而說到建安七子,就不得不說到劉楨。

建安時代,詩歌以四言五言為主,而劉楨在五言詩歌創作方面堪稱一時豪傑。

什麼?你沒聽過?

不,你一定聽過!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愴,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贈從弟》

這就是他的詩。

劉楨少年天才,五歲讀詩,八歲誦《論語》,少年成名,與曹子建交好,自然成為曹丕稱帝的股肱之臣,但劉楨的詩沒有華麗辭藻,更多的是樸實的言語,通古論今,其中不乏譏諷時事,詠物抒懷的內容。他更多的是關注社會,而不是宮廷,從歌頌帝王,到描寫平民。

劉楨生性耿直,但其文章卻寫的很有氣勢。

元好問《論詩絕句》說:"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就是欣賞他這種壯氣。

只可惜,天不假年,三十七歲時,不幸染病身亡。只留下“文章之聖”“五言之冠冕”的美譽,後人卻並無太多人知曉。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建安文學之後,當屬陶淵明最為有名,

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經歷,成為眾多文人心中的準繩,而作為“田園”詩派的代表,他卻和李太白有著同樣的愛好——“愛喝酒”——一首首《飲酒》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他與李白在時空的隧道中相遇,一定會與李太白喝的酩酊大醉,然後勸太白絕了當官的念頭——

官場黑暗,一人之力,無力迴天,心有壯志,不如歸隱田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原來,“山水田園”詩派在唐朝以前,還沒有合二為一,田園派是陶淵明,而山水詩派的代表則是謝靈運。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謝靈運,一聽名字就不是泛泛之輩。謝家乃晉國名門,謝安、謝玄都是響噹噹的人物,挽狂瀾於既倒,擊退前秦苻堅的大軍,為東晉續了命,而謝靈運就是謝玄的孫子。謝家世代為官,家底深厚,謝靈運自然是有遊山玩水的本錢,而他也是兩晉全力寫山水詩的第一人——朝旦發陽崖,景落憩陰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兩晉詩人還有很多,比如,楊方、李顒、庾闡、殷仲文和謝混。

只可惜,謝靈運那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性格,各處得罪人,謝家也沒有了硬人支撐,謝靈運最後竟然被逼有了謀逆之心::"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要不是皇帝看他祖上有功,就處以死刑了。只是充軍了事,然而謝靈運謀逆之心不死,後被人檢舉,皇帝忍無可忍,就地正法。

人,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兩晉人才輩出,而能看清自己的人真是太少了。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春日憶李白》杜甫 (唐)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庾開府,鮑參軍何許人也?杜甫拿他們兩個與李白並稱。

先說鮑參軍——鮑照,他與顏延之、謝靈運同為南北朝宋元嘉時代的著名詩人,合稱"元嘉三大家",

鮑照,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的人生經歷像極了盛唐的詩人,初出茅廬,毛遂自薦,無人賞識,幾經努力,終於得償所願,走進仕途,只可惜他沒有生在盛唐,而是南北朝亂世,為官為民都有性命之憂。

鮑照一心想要建功立業,所以他的詩作中很多表現了這一願望,當然,由於他曾無人賞識,所以,懷才不遇的詩詞也寫了不少。建功立業,懷才不遇,這不是唐宋詩人才有的待遇嗎?

原來歷朝歷代皆有此嘆。

而且鮑照還寫過邊塞詩,為大唐的邊塞詩打下了基礎。

鮑照啊,擅長駢文,大唐之前,大多數文人似乎都喜歡駢文。

被稱為"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的詩人。

其詩歌注意描寫山水,講究對仗和辭藻。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只可惜這樣一個牛人,最後竟然死於亂軍之中,南北朝,文人的命運真如水上浮萍。

讓我們來欣賞他的一首詩《代北風涼行》

北風涼。雨雪雱。京洛女兒多嚴妝。 遙豔帷中自悲傷。沉吟不語若有忘。

問君何行何當歸。苦使妾坐自傷悲。 盧年至。慮顏衰。情易復。恨難追。

是否看到了某首詩的影子?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這是鮑參軍,那庾開府呢?

毛主席曾說過,南北朝作家,妙筆生花者,遠不止江淹一人,庾信就是一位。

這個庾信,就是庾開府

庾開府——庾信,出身名門,書香門第,“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說的就是他家。

他的人生,喜憂參半,前梁後魏晚年在北周,生於南北朝時代,註定漂泊無所依。

四十二歲之前,他是梁的文學侍臣,一面要寫出供君王消遣娛樂的詩詞,一面還要看君王臉色,那時他的詩詞風花雪月,歌聲舞影,閨房器物等等,沒有太深的思想水平,純屬消遣。

四十二歲之後,他出使西魏,沒想到這變成了他與故國的永別,梁被滅了。

隨後他歷經西魏和北周,先後官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等職,位極人臣,卻難掩思鄉之愁苦,我們知道,古代文人的創作巔峰,大多都是在逆境中,而庾開府也是,此時的他,嘆恨羈旅,憂嗟身世,把一生的經歷和情感寫進詩中,達到了"窮南北之勝"的高度。而且他詩風已經跳出南北朝的格調,開始有了新的發展,為後面的盛唐做了鋪墊。

他的詩賦在中國賦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它不同於前人騷賦,也不同於後人的律賦。

他將兩漢以散文入賦變為以駢文入賦,使賦更具有形式美,將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同時,庾信還開唐人以詩入賦的先河,唐代王勃、駱賓王的駢作皆受其影響。

六朝駢文盛極,而庾信可謂集大成者。

《寄王琳》

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

可以看出,他的詩也是很有氣勢的。

庾信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位繼往開來的人物。在鮑照之後的齊、梁、陳三朝和北朝,沒有一個人能和他相比。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當然,上文還提到了一個叫做“江淹”的,就是江郎才盡的“江淹”。

江淹擅長寫“賦”,但詩的方面造詣也非常深。

江淹總共有詩歌一百四十二首,,江淹正處於處於元嘉詩風向永明詩風的過渡時期,他主張詩應該有"驚魂動魄"的藝術功效,同時兼具真、善、美等情志。

另外,江淹善於摹擬,在他的一百四十二首詩歌中,有四十八首擬古詩。江淹的擬作在摹擬對象、語言、題材、思想內容、風格等方面都達到了神形兼備的境界。

到底江郎有沒有才盡,年紀大了嗎,寫不出來詩詞正常。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在東漢兩晉時期,還有兩位女詩人——蔡文姬,謝道韞。

蔡文姬——蔡琰,東漢末年文學家蔡邕之女,有才名,匈奴南下時被擄走,後來被曹操重金贖回,其《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至今流傳,關於蔡文姬的故事有很多的版本,但不變的是她那一身才華,琴棋書畫,詩酒茶花。


謝道韞——詠雪才女,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就了千古佳話!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謝是大家士族,謝道韞生於謝家,嫁與王家,似乎註定一生榮華,然而丈夫死後,她獨居會稽,終生未嫁,半生淒涼。

謝道韞的詩歌水平是什麼水平呢?

讓我們來欣賞一首《泰山吟》

峨峨東嶽高,秀極衝青天。
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雲構發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唐朝以前詩人沒幾個?錯!那是你不知道幾個!

唐朝之前,最近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詩人很多:陳子良、 江總 、孔德紹 、孔紹安 、盧思道 、呂讓 、明餘慶 、孫萬壽 、王申禮 、王胄 、薛道衡、 楊素、 尹式等等

咱們就簡單介紹一下薛道衡——

時間關係,鋼蛋不多說,網絡百科如此介紹——

薛道衡(540~609年), 字玄卿,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隋朝大臣,著名詩人。

六歲而孤,專精好學,與盧思道、李德林齊名。隋朝建立後,拜內史侍郎、開府儀同三司。隋煬帝大業五年,因奏對不稱旨,逼令自縊,時年七十歲,天下冤之。

薛道衡從少時就是一個用心於文章字句之間的人,他喜歡在沉靜中構思,史稱:"道衡每至構文,必隱坐空齋,踢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

尤其長於詩作,比如他的《出塞詩》一首:"絕漠三秋幕,窮陰萬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斷鴻聲。"

詩中有一種邊地的悲論情調,而又瀰漫著一股粗獷壯大之氣,體現了北朝文風的特點。

同時,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陳朝,受南方文風的影響也較深,比如他的《昔昔鹽》一詩,辭采絢麗,對仗工整,描寫鋪排,極為細膩,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句,為千古吟誦的名句。

當時,薛道衡的詩名就極著,《隋書》講:"江東雅好篇什,陳主猶愛雕蟲,道衡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文風極盛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詩作,可見其成就之高。

作品有:


夏晚詩

流火稍西傾。夕影遍曾城。高天澄遠色。秋氣入蟬聲。

歲窮應教詩

故年隨夜盡。初春逐曉生。方驗從軍樂。飲至入西京。

詠苔紙詩

昔時應春色。引淥泛清流。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