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蚰蜒[scutiger],拼音(yóu yán)∶蚰蜒是百足蟲的一種類型,節肢動物,像蜈蚣而略小,體色黃褐,有細長的腳十五對,生活在陰溼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


與蜈蚣是近親,黃褐色比普通的蜈蚣小,觸角和腳部很細很長,毒顎很大,棲息房屋內外陰溼處。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俗名錢串子、草鞋蟲、草鞋底、梭子蟲等


蚰蜒白天在腐葉、朽木中休息到了晚上才出來覓食,行動迅速,以昆蟲及蜘蛛為主食。

蚰蜒,屬於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的物種。種類頗多,我國常見的大蚰蜒或稱花蚰蜒,分佈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節活動,爬行速度較快,常棲居房屋內外陰暗潮溼處,爬行於牆壁、蚊帳、傢俱、床下,以捕捉小昆蟲為食。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蚰蜒和蜈蚣的區別:


結構與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區別是:蚰蜒的身體較短,步足特別細長。當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時候,這部分步足就從身體上斷落下來,使身體可以逃脫這是蚰蜒逃避敵害的一種適應。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蜈蚣顏色比較暗,腿短,爬行的時候彎彎曲曲的行進,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發現它多些,而蚰蜒多半發現它在牆上游走。


蚰蜒也咬人,但不很厲害,有毒,被咬請去醫院。蜈蚣比較厲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沒有生命危險。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關於蚰蜒的神話傳說:


傳說有個貌若天仙的妙齡姑娘叫蘭子,尚未定親出聘。古代的姑娘不像現在的女孩這麼快樂自由,絕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知道遵從父母之命、依媒妁之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掃帚夾著走。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月黑風高之夜,一個目如郎星、面似滿月的美男子不知怎麼就進了門窗緊閉的閨樓。男子含情脈脈地看著蘭子,蘭子又驚又喜。沒有多少鋪墊,兩個人就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了。從此之後,美男子幾乎每晚都來。蘭子問美男姓甚名誰家住何處。美男說:“小生姓遊名延晶,家住牆角陰溼村,父母已故去,可憐孤獨身。”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幾個月後,蘭子顯懷了。其母大吃一驚,經母親耐心開導,蘭子紅著臉頗訴說了原委。她還堅決地說:“媽你別管這事兒,女兒我今生只嫁遊郎!”蘭子的母親怕女兒想不開,也沒敢深說,但她決意要弄個清楚。


一天晚上,蘭子的母親躲藏在隱避處偷窺閨樓及左右。約半夜時分,她赫然看見一條足有五尺多長、椽子粗細的蚰蜒慢慢地順牆爬到閨樓窗口,忽閃一下不見了。她就躡手躡腳地轉到了閨樓門口,扒門縫朝屋裡瞅,屋裡有一位貌似潘安的俊美男子。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蘭子的母親食不甘味、憂心如焚。她慕名向一位法名叫智能的老僧人討教。智能聽罷,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罪過呀罪過呀,你女兒被蚰蜒精纏上了。而且她已經懷上了蚰蜒種,如此下去恐性命難保。”蘭子的母親急得大哭,求智能發發慈悲救女兒一命。慈善的智能便指點一二。


這種農村常見的多足蟲居然還有一段神話傳說。

按智能之言,蘭子的母親烙了九張白麵油餅撂在一起,讓女兒蘭子坐在熱乎乎的油餅上。少頃,小蚰蜒們聞著油香,紛紛從女兒下身爬出來,貪婪地在油餅上駐足吸食。蘭子的肚子很快就小了。


姑娘肚裡的問題是解決了,接下來該對付蚰蜒精了。智能抱來一隻沒有絲毫雜色的白公雞。每到晚上,智能就親自把白公雞放進閨樓與蘭子為伴;智能則守在閨樓外打坐。那蚰蜒精便不敢進樓親近蘭子,因為雞是蚰蜒的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