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 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南充市三原實驗學校 李 燕

第一次觀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時期,因為當時除了喜歡那些外表惹眼的演員以外,也被一些不以外表取悅觀眾的演員所打動,摩根·弗里曼就是其中一位,因此《肖申克的救贖》和《百萬寶貝》就必看不可了。這一次,因為接到了郭老師的安排,我也喜得重溫這部老電影。

影片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鏡頭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儘管影片的大部分場景只是在灰色基調的監獄裡,可是你卻絲毫感覺不到壓抑,看《肖申克的救贖》就像聽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訴說。或許是因為當前的疫情,我的情緒多少有些低沉的緣故吧,便覺得《肖申克的救贖》就是一劑困境中的強心針。

希 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這些高牆很奇怪,最初你恨它,然後慢慢習慣,最後離不開它.其實,任何一種處境,都不可能對每一個人來說是好的,反之亦然。”

——瑞德

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是瑞德,一位適應了肖申克,並樂在其中的老獄友,在獄中,還有著自己的“小事業”。他看似輕鬆幽默,出獄被拒依然雲淡風輕,毫不在意,好一個看得開,放得下。當我看到他再次出獄被拒流露出來的輕鬆,當我看到他解讀了老布魯克斯為了不出獄而刻意犯罪,當影片將他的出獄軌跡和老布魯克斯契合在一起時......突然明白,瑞德的內心一潭死水,已經被高牆吞噬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希望。

希 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離開肖申克,總有一天能,不為別的,只因為......希望。”

——安迪

處在影片C位的安迪,因為“殺死”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被判兩次終身監禁,他是一個註定離不開肖申克的人,但是他依然對瑞德說了上面的一番話,並且不止一次。他抓住獄警和典獄長的需求,從送給獄友的啤酒,到監獄圖書館,再到成功逃離,都源於他的心懷希望且堅持,不放棄。

安迪不是空想家,他與瑞德剛好相反,看似靜默寡歡,但是內心時刻跳動著對自由無限嚮往的火苗,對生活的熱愛讓他沒有迷失自我,而是審時度勢,一步一步朝著達成希望靠近。

希望,希望是什麼?詞典會告訴你,那是人們心中期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這,就是希望,但這不是希望的全部,我們的生活,對於希望有著更加有血有肉的詮釋。

希 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我懷著女兒的時候,看了一部關於生育的記錄片——《生門》,它記錄了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產科裡,那些每天都會上演的“生死抉擇”。最打動我的是腦癱孕婦張穎。她出生後不久,因為嚴重的黃疸多方治療無效,患上了腦癱。張穎的媽媽從未放棄過她,每天堅持為她按摩,配合醫生治療,後來父母發現張穎雖然行為有所異常,但是熱愛學習,就把她送進了夜大。張穎經過不斷摸索,學會了使用電腦,開了網店,經營得也不錯。後來機緣巧合之下還認識了年輕帥氣的小夥子劉洋,戀愛,結婚,並生下可愛的“小核桃”。張穎住院待產期間,病房裡時時傳來張媽媽爽朗的笑聲,提到自己的女兒,她自豪又滿足,女兒是她的驕傲。也許是受這樣一位樂觀媽媽的影響,張穎性格也十分開朗,天天都要陪她肚子裡的“小核桃”聊天,在丈夫劉洋麵前也是小鳥依人,醫生護士們都十分喜歡她。從這對母女身上,感受不到一絲遺憾或是對生活的埋怨,有的,都是幸福的體驗。

希 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2019年末,新冠病毒引發疫情,全國疫情形勢嚴峻的那一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要關注疫情報道和各種有關的新聞。那些穿行於病房的可愛身影,他們帶給病人向死而生的力量。醫生護士們,與病人的交談,除了病情的詢問,更多的是帶給他們關心、鼓勵,傳遞給他們力量,燃起對生的希望。面對死亡的時候,堅強的毅力,會是生命延續的強大支撐。

一位新冠患者在出院時,多方尋找曾在他病重時寫信鼓勵他的醫生。他入院以後,十分低落,一位醫生將一封鼓勵信悄悄放在了他的枕邊,在他持續高燒39.5的四五天裡,那封信點燃了他生的希望,成為了支撐他挺下去的最大力量,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希 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希望是什麼?希望是一種愛的力量,是安迪對自由的熱愛,是張穎和她的媽媽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的態度,是新冠疫情下的人們對生命的渴望......

瑞德出獄了,他走出的是“肖申克”的精神牢籠,是安迪喚醒了他的希望。

腦癱的張穎自信又陽光,積極樂觀,不言放棄,是媽媽照亮了她的希望。

新冠患者抗擊了病魔,走出病房,那封“鼓勵信”帶給了他更大的生的希望。

我們懷揣希望的更大意義,不僅僅在於自我的救贖,更是用這種人性的光芒去實現更大的救贖,照亮更多人的內心。

供稿:李 燕

審稿:郭林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