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不要刻意迎合任何人


題頭:昨天沒什麼大不了,今天也要心向陽光

大家好,我是方辛。

昨天,剛剛上班三個月的朋友突然找到我,

摘下口罩,開口便說:“上班太難了,我想辭職”

作為應屆畢業生,他在公司裡的確是屬於“輩分”最低的。

“小陳,去順豐幫我取一下快遞,放我桌上就行,一會取件碼發給你。”他手機響了。

是組長髮來的“工作安排”。

我看著他神情猶豫了一會,仍然是打開聊天框,皺著眉頭寫下“好的,組長”,發了過去。

他抬起頭,看著我苦笑了一會,“沒辦法,還是下不了決心”。

我拍了拍他的胳膊,安慰道:“沒事,那就再緩緩,再好好想想。”

接下來的時間裡,他給我說了很多在公司的經歷,比如接觸不到核心工作,在組裡只是個打雜的存在。

有時中午加班,還要給組裡訂餐,現在工作流程還沒有搞清楚呢,每個人的口味卻瞭解的很透徹。

每次訂餐時,看著自己逐漸清零的賬戶餘額,他想著:“下一次讓別人訂了,這是我最後一次!”

可等到下一次,他卻沒有勇氣張口。他不知道如果他說“要不換個人吧,我卡里所剩不多了”,他面臨的是什麼。

他怕同事們的閒言碎語“不就是一頓飯麼,記得真清楚”,也怕因為這件

事而得不到組長的重視。

其實他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好先生”。

在知乎上看到好多網友的留言,看到他們的經歷,我真的挺心疼的。

去吃午飯的路上,一條大金毛犬猛地撲出來嚇得我不自覺尖叫了一聲(我不怕狗,只是當時太突然了),金毛沒拴繩,沒戴面罩,主人就坐在旁邊吃東西。

我當時是什麼反應?

被嚇到以後,我一個勁兒地向他們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說了好幾遍。

男主人在打電話,順勢白了我一眼。女主人倒是脾氣好,跟我說:“沒關係”,我才心安理得的離開。

現在我真想抽那個卑微的自己兩個大嘴巴子。

——@舒雲

從小父母不在身邊,儘管爺爺奶奶對我很好,但有時候想想還是孤獨的。

這也就導致我從小就是“討好型人格”,生怕得罪了身邊的朋友。

別人讓我幹什麼,我也不會拒絕,怕她們孤立我,所以有什麼錯,都是我先低頭認錯。

而且我還特別敏感,只要有人在背後悄悄說話,我就會覺得在說自己。

久而久之,在她們的認知裡我就是個不需要關心而且脾氣還特別好的人。

——@冰糖葫蘆冰

一般具有這種人格的朋友,大多是內心高度敏感的或者自卑的。

他們渴望愛,但不知道怎麼去獲得,因此,“只有滿足他人的要求,別人才會肯定你”的想法越來越深。

在傳統家庭教育中,我們從小便會被輸入“吃虧是福”等觀念,使得我們在面對每一次糾紛時,總是不自覺的低人一等,覺得自己應當大度一點,雖然吃了虧,但是我們的人際關係還是不錯的呀。

你真的覺得自己這樣做很大度麼?你自己開心麼?

當你百般為難自己,而對別人的要求無限寬容時,真的能換來他人的肯定而不是無視麼?

總是如此“大度”的後果背後,是你自我意識的一次次貶低與懷疑,是對自我價值的極度不信任。

接下來,我們談談怎麼擺脫“討好型人格”。抓緊拿起小本本,我要傳授“神功”了!

RC&E大法!

R——relax、refuse(放鬆、拒絕)

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並不是依靠於他人的肯定而活著,我們也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請放鬆自己的心態,沒有必要因為他人的言行而對自己產生莫名的壓力。

巴菲特說,把別人的評論當做無足輕重的事。

如果馬雲關心自己被說成傳銷,那就不會有現在的阿里王國;

如果馬化騰關心自己的產品沒有受眾,那就不會有現在的QQ與微信;

做好自己的事情,永遠比關注周圍人的臉色更重要。

其次請學會拒絕,學會說“不”。樹立起自己的一套原則,並且努力維護。

在生活中要學會厚臉皮,該要拒絕的就不要答應,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感受,因為在乎你的人不會在意你的拒絕,在意你拒絕的人一定不是真的朋友。

C&E——confidence&enrich(自信、充實)

“討好型人格”問題主要的來源便是心中空虛,缺乏自我價值認識。

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向外界尋求肯定和支持,通過滿足對方條件而充滿獲得感。

因此,需要一顆自信且充實的心時時刻刻給予後援力量。

可以通過給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目標,例如為自己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學會一項基礎技能,讀完一本好書……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並完善三觀。

當我們的內心世界足夠充實且強大時,就不必再需要外界的滋養,也不會被外界各種消息所左右。如此,我們才能堅定的做自己。

從現在開始,做回你自己吧,別去想“我是不是又說錯話了”、“我這樣做是不是不好”,管

他呢,說都說了,反正又收不回來,自己開心才最重要!

今天是“霸道總裁式”初見HAY:

“寶貝,別想了,睡吧”

“晚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