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小海按:極端情況下爆發出的潛力股,會是曇花一現還是能重塑行業?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正在逆势爆发?

來源 | 燃財經

作者 | 唐亞華 閆麗嬌

一場肆虐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大多數線下商業一夜之間歇業。蝸居家中,線上業態反倒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爆發。

2003年,“非典”曾經把大眾困在室內,間接導致短信使用量劇增,增加了中國移動等公司的收入,同樣也讓一些互聯網公司找到了盈利模式,推動了新浪、搜狐、網易三大互聯網門戶的崛起。

移動電話使用率提升之後,互聯網寬帶的接入率也開始大幅增長,民眾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嘗試網購,也重塑了娛樂方式。馬雲用搬到線上的電子商務孵化出了淘寶,培養出了網民的新消費習慣。

17年後,當重大疫情重演,“互聯網+”也重演了當年互聯網服務加速普及的過程,在滲透率低的領域,開闢出了一片新天地。非常時期、非常事件會壓垮一些商業形態,但非常時期也是一個重塑人們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的機會。

每天上好鬧鐘、網購蔬菜、在線問診、買藥送貨上門、在線上課、遠程辦公開始成為疫情期間的生活日常。曾經絞盡腦汁想觸達更多潛在用戶的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企業服務、本地生活便利服務等,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疫情成了催化劑,讓很多用戶有機會認知和使用那些“互聯網+”的垂直服務。

而與此同時,集中爆發的線上娛樂在疫情之後恢復常態之時必然會迎來冷靜,短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比如購物和旅遊,也將會迎來“報復性”的增長。擴大了滲透率的那些“互聯網+”服務,將面臨由短期的獲客到長期的轉化、運營、留存考驗。對企業來說,短期利好帶來的是“叫好不叫座”還是“收割市場”,還要看綜合能力,看其後續的服務是否能真正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但眼下,機會已經擺在了一些行業面前。

在線問診、遠程醫療、醫藥O2O

互聯網醫療企業迎來出圈機會

疫情之下,醫療健康領域反應最快,也是最直接的需求爆發點,二級市場的情緒直觀地反映了這一點。2月3日,年後第一個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暴跌,但醫藥股卻掀起漲停潮,超級真菌、流感、病毒防治板塊逆市上漲。

在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相關公司,比如阿里健康、騰訊健康、平安好醫生、微醫、醫聯、丁香醫生等平臺都開通了在線義診,初篩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緩解線下壓力,減少交叉感染,也讓更多人體驗了互聯網醫療。

阿里健康數據顯示,截至1月30日,在線義診累計訪問用戶數超280萬,醫生數量超1000名,參加線上義診的在線醫生人均日接診量超100單。

易觀醫療健康分析師陳喬姍表示:“這一波動作,互聯網醫療企業證明了自己的調配、組織、運營能力,向B端、C端證明了他們的可信度和可應用性。例如,醫院信息化企業提高了醫院對遠程醫療的認知度,既給企業獲客引流、教育市場,也讓其價值在政府和C端公眾面前得到驗證,是一次很好的出圈機會。”

陳喬姍觀察,這次疫情中互聯網醫療、醫院信息化、慢病和婦幼等細分領域的互聯網企業大多都參與了進來。在短短几天之內,各家都義診服務了幾十萬人次,參與醫生超過10萬人。一方面排查疑似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減少社會恐慌。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幾家頭部平臺的日活、月活。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正在逆势爆发?

圖 / Pexels

疫情給了遠程醫療一劑催化劑。很多醫院對遠程醫療的態度從抵抗、不在乎變成了試著去接受,並從中受益。“信息化企業之前幫很多醫院做了互聯網化改造,增加線上問診,但很多醫院沒用起來。這次幫醫院開設通道和服務,給醫生培訓,緩解了醫院的線下門診壓力。”陳喬姍說。未來2-3年,遠程醫療會進一步普及,尤其是缺少醫療資源的地方。它是分級診療的補充,將有利於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根據易觀數據,互聯網醫療在互聯網人群中的滲透率大概在3%,與其他服務相比滲透率較低。“之前阻礙行業發展的因素是信任度,現在大家自願或半自願去接觸互聯網醫療,又是義診,用戶體驗到了實惠。在用戶增長趨緩下,有一部分新用戶可以轉化。這些公司觸達了以前他們試圖用很大精力想去影響的人群,比做任何廣告的效果都大。”陳喬姍表示。

此外,疫情也助推了醫藥電商O2O教育了用戶。以前大家覺得買藥是低頻,門口有藥店就行。但這次送藥上門讓人們體會到了它的方便、安全。陳喬姍提到,“當然服務最終是落到垂直醫藥電商手裡,還是美團、餓了麼口袋裡還不好說。”

整體利好,但盈利難題短期還會存在。陳喬姍分析,平安好醫生的財報顯示,其服務收入佔比較低,更多是醫藥電商收入。雖然各家都在試圖吸取更多現金流,但成效不夠好。“很多策略,春雨醫生2014年就已經嘗試失敗了。如今,市場環境雖然更成熟,付費觀念、健康關注度也在上升,但怎麼運營轉化,還是一個挑戰。

峰瑞資本副總裁馬睿認為,概括來說,此次疫情會使原來一些低頻行業的線上化機會出現,培養在線習慣後能夠有留存的企業將直接受益。長期來看,資本會進一步流向生物醫療行業,支持利用創新技術獲得新藥、疫苗和其他診療方法。

線上線下企業同押注在線教育再站風口

疫情爆發後,線下培訓機構為避免聚集而停止營業,各地大中小學也紛紛延期開學。不得已自救的線下培訓機構開始轉向線上授課,而迫切需要增長的在線教育企業更是盯緊了這次機會。在線教育再次回到風口。

據釘釘官方消息,截至1月31日,廣東、江蘇、河南等20多個省份紛紛加入“在家上課”計劃,超1萬所大中小學、500萬學生通過釘釘直播上課。此外,ClassIn、EduSoho、沐坤科技等在線直播平臺均免費開放技術能力。新東方几十萬學生已經開始陸續接入新東方線上直播系統“雲課堂”,上萬老師也從線下轉到線上。

眾多企業也推出免費課程,降低體驗門檻必然會增加在線教育產品的使用率,給企業帶來留存轉化的巨大機會。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正在逆势爆发?

疫情期間的教育企業援助舉措 來源 / 億歐

前VIPKID高管、在線教育專家王思鋒告訴燃財經,疫情對在線教育是必爭機會:“新產品爆發,需要技術成熟,也需要市場推動力。2003年非典加速了電商,疫情也必然加速在線教育等一些領域佔領市場。”他提到,從一線城市到低線城市,線下機構都在上線線上課自救,這很可能是低線城市用戶第一次大規模接觸線上課,這批用戶通過這個階段被催熟。

“目前行業共識聚焦在在線雙師大班課。這是唯一在成本結構上大規模跑出來的產品模式。另一方面,隨著AI在語音、圖像、視頻等領域的成熟落地,互動課可能是下一個爆發點。疫情影響用戶習慣,而習慣一旦養成,很難回退。聽過好老師,就很難將就普通老師。”王思鋒表示。

創新工場合夥人張麗君則表示,疫情會加速用戶對線上教育的認知,滲透率和轉化率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獲客成本會降低一小段時間再恢復。長遠看是加速了OMO(線上、線下融合),也能夠提升教育培訓行業整體的數字化程度、迭代速度和運營效率。

“實際上,無論是教學場景本身的線上化,還是教學服務運營流程的線上化,線上與線下融合都是必然趨勢。”張麗君表示。疫情會加速市場格局調整,服務體驗好且穩定的企業會在長期勝出。

但同時她也提到,線下教育培訓機構未來依然是必要的,因為託管、孩子在線下社交、線下學習氛圍的訴求都是剛性的。更多人會成為線上、線下教育機構的共同用戶。

企業服務迎來高光時刻

在眾多上班族無法坐辦公室的時期,兼顧在家隔離與在線工作的遠程辦公工具迎來了高光時刻。

企業遠程辦公涉及到即時通訊、協同文檔、在線會議、雲盤以及客戶管理、合同管理、員工培訓等等多個領域產品和服務。任一細分應用場景背後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阿里的釘釘、騰訊的企業微信、字節跳動的飛書作為巨頭公司產品,已擁有大批用戶;石墨文檔、小魚易連等創業型公司也曾獲得上億人民幣融資。部分公司基於既有產品,在疫情期間針對“在家辦公”推出了新舉措,比如升級原有功能、上線健康板塊、免費開放等。

易觀分析師孫夢子告訴燃財經,2020年的這場疫情倒逼企業員工在家辦公,但長期來看,將會推動遠程辦公向縱深發展。被迫在家辦公的企業,開始反思自己對數字化的重視程度。

孫夢子表示,疫情下全民遠程辦公是硬需求,深度線上化辦公有了一個契機。“雖然在家辦公是暫時的,但有了用戶習慣的培養,只要服務跟上,體驗好,符合用戶基本需求,互聯網輕量化的辦公理念一旦被市場廣泛接受,後續在出差期間、多點辦公等情形下,轉化率和留存率都會比較高。”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正在逆势爆发?

圖 / Pexels

除了遠程辦公場景中的各種協同工具之外,企業運營在線化這一趨勢也將加速發展。“危機之後,資本市場給純SaaS軟件的估值會提高。原來10倍PS(市銷率)的估值模型,甚至會提高到12到15倍。”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 吳世春說。

不惑創投創始人李祝捷說:“紅十字會半個月沒有協調好的物資,九州通用了2小時就解決了,九州通就是一個專業的醫療供應鏈平臺。假設整個醫藥行業的整合、數據化、在線化完成,就能清楚全國經銷商、廠家、零售終端有多少口罩,只要把前端醫院的需求接進來,就可以自動分發。疫情會繼續催生供應鏈的數據化和在線化,也就是所謂的產業互聯網。 ”

李祝捷分析,供應鏈數字化和線上化是一大趨勢。SARS之後,京東、淘寶使得C端消費開始線上化。 這一波疫情和上一波非典的典型不同之處是B端(企業運營)的數據化和在線化。

長石資本合夥人丁忠民告訴燃財經,雲計算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視頻會議、協同辦公、視頻點播都會較快增長,5G的推進速度可能也會更快。因為在5G支持下,這些應用會得到更好地發揮。

生活服務受益明顯

疫情催化了配送到家各種相關業務的快速增長,主要幾個平臺在春節期間都出現了訂單量暴漲。

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訂單量達到了春節節前單量的2-3倍,京東生鮮配送到家業務相對節前環比增長370%。據生鮮電商每日優鮮數據顯示,除夕至初四,平臺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春節後隨著快送配送人員到崗,配送到家各業務將進一步增長。

疫情期間,線下需求轉到線上後,各大電商和O2O平臺獲得了一批新客戶和潛在客戶。尤其是生鮮電商,很多消費者在疫情發生後才開始接觸生鮮電商平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此前線上平臺獲客成本高企、獲客難度加大的緊張局面。

在恐慌導致的搶購潮考驗下,那些後端供應鏈、配送服務更完善的平臺凸顯出競爭優勢。而疫情期間,那些面向餐廳、酒店、企業食堂等B端服務的企業也靈活調整,比如此前覆蓋200多萬家餐飲商戶配送的美菜,加大了C端配送。1月29日,美菜將供應餐廳的菜品開放給了個人用戶下單。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正在逆势爆发?

圖 / 視覺中國

在李祝捷看來,“疫情期間,大的商超去的人越來越少,生鮮電商和社區便利店,如果這時候能開業,業績都在井噴。疫情加速了社區便利、連鎖形態的增長,而大型連鎖商超像沃爾瑪、家樂福卻是利空的。”

“有些線下渠道反而會越來越好,只是形態會發生變化。我們有個被投公司鍋圈,最近單日銷售額迅速增長到2000萬上下。他們是在社區邊上開一個賣火鍋食材以及成品菜的連鎖店。”李祝捷告訴燃財經,像這種社區邊上的便利剛需服務,未來還會進一步增長。

吳世春表示,線下便利店、生鮮電商,接下來會有很大的分化,能夠適應更高質量產品、更好組織方式、更快物流的企業將快速發展。

線上娛樂,集中爆發的“黑馬”

在春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國內A股眾多股票跌停的時候,除了醫藥股版塊,遊戲板塊中仍有幾支個股表現堅挺,三五互聯漲停,崑崙萬維漲超5%,電魂網絡上漲3.07%。

受春節期間疫情持續發酵影響,包括遊戲、短視頻在內的在線娛樂異常活躍。今年春節,國民對手遊的熱愛超過了預期。《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兩款明星遊戲更是展現了超強的吸金能力。

國金證券傳媒與互聯網研究團隊經過計算,《王者榮耀》除夕當天的日峰值流水高達20億元人民幣。而2019年除夕,《王者榮耀》的單日流水紀錄為13億元,單月流水記錄為2019年2月的71億元。互聯網分析師裴培表示,《王者榮耀》可能在今年春節打破此前的單日、單月流水記錄。

另有數據顯示,春節期間《王者榮耀》的峰值DAU在1.2-1.5億之間;《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億之間,都創下歷史新高。

在用戶規模上,其他遊戲也實現了大幅增長。據七麥遊戲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iOS遊戲暢銷榜前15名的遊戲中,14款遊戲除夕後的預估下載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完美世界的《新笑傲江湖》,春節下載量峰值較除夕增長220%。還有社交遊戲《玩吧》,與疫情有一定關係的《瘟疫公司》都成為春節期間的黑馬。

易觀分析師廖旭華認為,遊戲領域短期利好是肯定的,長期來看,也會對各類遊戲有促進作用,尤其是小遊戲和棋牌遊戲。但只有具備長線運營能力的廠商,才能把長期利好轉化成業績。也就是說,此次特殊事件,尤其會利好頭部廠商。

“對遊戲公司來說,今年春節檔開了一個好頭,但需要整個行業加碼精品化、長線化發展,才能兌現紅利。”廖旭華說。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正在逆势爆发?

圖 / 視覺中國

除了遊戲,宅經濟也推動了長、短視頻平臺的發展。中金公司最新報告預測,長視頻平臺總體付費訂閱人數將出現明顯增長,但各平臺表現可能出現分化;短視頻頭部平臺在春節期間通過紅包和免費電影積極獲客,月活用戶將增長明顯,西瓜視頻表現亮眼;但由於受短視頻市場搶佔和春節季節性影響,未見疫情對直播有明顯拉動作用。

受疫情影響,多部春節檔電影相繼撤檔。賀歲電影電影《囧媽》與字節跳動的合作為行業提供了新思路。截至1月27日零時,《囧媽》在字節跳動四大平臺(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抖音火山版)及智能電視應用鮮時光總播放量超過6億,總觀看人數1.8億。有分析認為,這一波流量更有助於頭條系產品下沉到中老年用戶群體。相對付費電影,免費電影更利於出圈。疫情下的線上娛樂為原本增長觸頂的平臺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吳世春提到,危機中也有一些商業模式會演進和分化,比如直播和很多行業的結合會加速,像直播相親、直播教育、直播健身。

鼎翔資本創始合夥人吳瓊告訴燃財經,此前已經在用短視頻或直播方式帶貨的公司,疫情期間,業務受影響較小。

整個電商產業鏈有多個沉澱價值點,引流、獲客,最後才是轉化。正常時期,用戶獲取環節可能面臨其他營銷方式的分流。但在特殊時期,通過線上的內容運營,用戶聚合效果更明顯,在線時長變多,也變得更有耐心。疫情期間,整個電商產業鏈前面幾個環節的效率和比例會明顯放大。

相對依賴線下零售或線下轉化的業態,擅長內容營銷的電商公司依託抖音、快手等平臺能夠提高轉化率,待工期間可以通過內容運營積累大批潛在用戶。等到復工,就會把營銷價值轉化成最終銷售額。

馬太效應下,強者愈強

對於所有的行業來說,這次疫情是一隻意想不到的“黑天鵝”。對於某些行業和領域,經歷過這次疫情會加速其整體發展。但對於所有行業來說,疫情是危機,既是短期的壓力,也是一個行業格局變動的機會。寒冬讓企業優勝劣汰,挺過去的企業將會拿下“春天到來之時”更大的市場份額。

藍象資本合夥人周爽分析,“劇烈的市場動盪往往也是資本和企業抱團求生、行業進行戰略整合的好時機。最初的恐慌消退之後,有實力和遠見的資本和企業,可以和政府、銀行合作,操作超大型一級市場交易。這些交易往往會重新定義下一輪市場恢復後的行業格局。長遠來看,過去疫情觸發的風險投資低迷,後續都出現了反彈。”

她表示,疫情結束後,消費的報復性反彈是可以預見的。如果創業者能在這次疫情和全球封鎖中深刻反思,抓住機會,同時開啟科技創新的新增長引擎,就有希望看到中國一級市場出現里程碑式的交易或新的融資高峰。

不過,在疫情期間、恐慌之中,尤其是對創業公司和中小企業來說,資本還是很難幫上大忙,考驗的還是企業自身的實力和韌性。

周爽研究過,在SARS期間,受其影響,亞洲2003年和2004年融資水平比2002年分別下降了27%和29%。中國VC投融資活動在2020年一季度有50%-75%的減少也許不可避免。

李祝捷提到,因疫情帶來機遇的企業還是少數,對大部分公司來說眼下面對的是生死問題。2020年是比2019年更冷的一年,

每個投資機構手上都有一大堆公司,疫情之後第一反應是收縮投資,先照顧好手上的公司。資本寒冬還會繼續,投資機構募資難,創業公司融資會更加難。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正在逆势爆发?

圖 / 視覺中國

這次疫情本身也改變了很多投資人的投資判斷標準。吳世春觀察到,“很多投資人對重資產模式會更加看空,成本里面的固定成本,像人員工資、房租、設備租賃等成本佔比過高的重資產模式,資本會更加謹慎。

對組織靈活性會有考核,面對危機保持彈性的創業者會更被看好。

這個過程會讓很多公司更加兩極分化,利好的可能還會持續拿到錢,馬太效應還會繼續。現在企業只能自救了,不要去指望資本,資本在這個時候也自顧不暇。自救的核心是專注,把主業裡最核心的一件事做好,非主營業務只能‘壯士斷腕’。”李祝捷說。

“每次危機之後都會誕生大公司,危機會讓錢繼續往更安全、長得更快的地方聚集,這會是一次系統性洗牌。”李祝捷總結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