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網上搜同款下單,這種行為“卑劣”嗎?

商場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網上搜同款下單,這種行為“卑劣”嗎?

逛街時,朋友看上一件春季新款風衣,1499RMB,試穿之後,她更加喜歡了,除了凸顯出她的苗條身材,更是襯得她整個人都很有精氣神。

可在價格上,她糾結了好大一會兒,依然不捨得買。不過轉瞬之間,她去某寶搜了同款,價格1299RMB。

在反覆確認兩者是同樣的款式、同樣的材質後,她馬上在網上下單了。省下來200塊錢,她開心了一整天。

商場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網上搜同款下單,這種行為好嗎?

想必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操作。

這是消費者的自由,合理並且理性,讓收益最大化,沒什麼不可以。之所以這種情況越來越常見,我認為主要有3大原因:

商場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網上搜同款下單,這種行為“卑劣”嗎?

第一、對比價格,想省錢

除了線上線下同款商品之外,通常情況下,商場相對於淘寶網店,很多東西都貴不少,畢竟有店面租金、人工等成本。

比如一件打底襯衣,商場499元,淘寶199塊,便宜了300塊,用300塊錢買豬肉不香嗎?

錢不好賺,為什麼不省一點呢?

開源也要節流,才能存到錢。

如果放在以往,我們只能去家附近的實體店買到喜歡的東西。即便是貴不少,也會買下,因為沒有其它渠道買到更低價格的同類商品。

而現在隨著萬物互聯,電商平臺在逐漸縮小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價格落差。比如,某二手車買賣網站的口號直接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即便是隨著流量越來越貴,網店需要做推廣、營銷,價格並沒有前幾年那麼優惠了。

反而是很多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有各種打折活動,力度比網上還要便宜一些,但很多消費者對於淘寶有很大的期待。

商場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網上搜同款下單,這種行為“卑劣”嗎?

第二、不著急買,又怕錯過

一些人逛商場,只是漫無目的閒逛,或讓自己開心。偶爾看到喜歡的東西,不急用。

但是又怕錯過或忘記,就先收藏起來,等哪天有優惠了再買也可以,反正一年有那麼多節日,都是折扣。

而且消費者喜歡“貨比三家”。

在商場看到一個東西,不一定100%滿意,或許只是喜歡某個設計或樣式。基於平臺強大的數據推算,或許在淘寶上可以找到更滿意的商品。

這和時間管理上的“四象限法則”一樣,只有“緊急重要”的事情,才會第一時間處理。

面對一件商品,除非急需且特別喜歡,消費者才會馬上為之付費,否則也就看看而已。

商場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網上搜同款下單,這種行為“卑劣”嗎?

第三、淘寶讓“消費者剩餘”變高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消費者剩餘”,指消費者願意為商品支付的價格減去商品的實際價格得到。

也就是說,如果一件商品,不能給消費者帶來除了這件商品之外的滿足或附帶價值,這將是一筆理性的消費,消費者會很小心地分配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到底是做當前消費,還是考慮到未來。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淘寶網店相對於實體商場,具有3個方面的附帶價值

淘寶有商品評價

即便大家知道那不完全可靠,依然對它有一種隱隱的莫名期待,甚至更願意相信那些積極正面的評價。

畢竟,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即便受騙了,又不只是我一個人。

商場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網上搜同款下單,這種行為“卑劣”嗎?

可以隨時退貨、維權

買回來不滿意,讓快遞上門取件即可退掉。而在商場買過之後,一是不容易退掉,二是即便商場給退,消費者還得親自跑一趟,太麻煩了。

等快遞的期待和拆快遞的愉悅

正所謂“萬能的淘寶,流水的客戶”,下了單就可以期待喜歡的寶貝早點到來,然後享受拆快遞的快樂,這些都不是商場購物能帶來的。

總結

隨著各個平臺直播、帶貨達人kol呈噴井式湧現,大家都更願意選擇信任的人和事。比如,面對一隻口紅,大家或許更願意相信李佳琦的推薦。

尤其是經過了這次疫情,實體店損失慘重,接下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線上服務和消費。

and夏小麥: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青春不老,我們一起變更好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