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取經前,都是安排好的,鬧天宮?別傻了,其實是一場戲而已

《西遊記》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許多經典的小說人物形象,其中以取經五人組最為經典,他們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唐僧和小白龍,在這五人中則推孫悟空為首。孫悟空之形象,小說問世,加之後來傳播,可謂家喻戶曉,男女老少無人不知美猴王孫大聖的。“大鬧天宮”、“鬧龍宮”、“鬧地府”、“三打白骨精”等橋段更是被藝術家們多番加工,再創作,發展到現代更是多番被搬上熒屏,成為香噴噴、成影視行業中創作的重要素材之一。

孫悟空取經前,都是安排好的,鬧天宮?別傻了,其實是一場戲而已

《西遊記》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對於孫悟空的形象,大家更多注意力還是在於他的勇猛,法力高強,天不怕地不怕,無所畏懼,囊然成為神話英雄。然而,迴歸著作之中,其實孫悟空的武藝、法術真的不算什麼,能勝他的真是大有人在,只是那些高手一直默默地隱居幕後,未有出手罷了,那麼他們為何不出手呢?且聽筆者悔昔繼續道來:

孫悟空,其實從出生到西天取經,他的命運已經是被他人所規劃好的,無論是他入水簾洞成大王,還是遠渡重洋遍訪名師學藝,然後到鬧地府、鬧東海等,這一步一步皆是有人安排好,有心讓人潛移默化地牽引其發展方向,按著計劃者的早定的方向行走。比如說,孫悟空剛出生之時,眾猴才發現水簾洞,然後就一個出來冒泡說誰能先進去然後出來,大家就拜他為王,有那麼巧合嗎?後來,猴子生老病死,通背猿猴跳了出來,說這世間有人可以跳過生老病死,那就是“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孫悟空取經前,都是安排好的,鬧天宮?別傻了,其實是一場戲而已

《西遊記》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然後唆使孫悟空出洋尋師學藝。學藝歸來,這老猴又潛移默化地瑣事孫悟空前往早已為他命運既定好的武器金箍棒。後來,暗中計劃者又安排鬼差來將孫悟空勾走到地府,鬧了出大鬧地府勾勒生死簿的好戲,列位鬼差說是勾錯了,這種低級錯誤他們絕對不會犯的,而是有心之舉。

人間前期的計劃已經完成,後續便是安排猴子上天,繼續完成他的命運規劃路線。先招猴子上天庭,然後又不重用他,先讓他去做弼馬溫,這個安排也是沒有誰了,猴子是誰,能做這樣的官職嗎?對,玉帝肯定知道,所以他才會讓猴子去做,然後在安排上武曲星君、木德星君等一眾有演技的神仙,瞎糊弄孫悟空,最終孫悟空中了計嫌弼馬溫小下了凡。玉帝為何要安排,其實目的就是一個促使孫悟空大鬧天宮。一計不成來二計,於是又將孫悟空召回了天庭,這次更是有心的安排他去蟠桃園,天哪,讓一隻猴子去管理桃園,這主意不是大錯特錯嗎?對這就是人家要的結果,故意而為之,然後又派遣七仙女故意氣孫悟空,如此拉開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好戲。

孫悟空取經前,都是安排好的,鬧天宮?別傻了,其實是一場戲而已

《西遊記》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別看很熱鬧,真正高手出來的沒幾個,一個王靈官就讓孫悟空吃不消,進都進不了凌霄寶殿的門,連玉皇大帝的面都沒見到(別被電視給騙了,原著便是如此)。然後,玉帝看戲演得差不多了,該收場了,於是派人去請真正幕後的策劃者如來佛祖收拾孫悟空,玉皇大帝其實就是買佛祖的面子,率領眾神仙陪孫悟空演戲,目的就是佈局五百年後孫悟空取經的命運。筆者曾在寫過200餘篇來分析西遊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往前兩年的文章看看,分析點到為止,具體的就不多說了。(文:悔昔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