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創二代"們決定

文 | 夏墨老師 栩先生

首發 | 學長微課堂(公眾號ID:cztuan)


都說同一個世界,同樣的雞娃。"雞娃",就是指家長給孩子打雞血,督促孩子讀書的一種說法。


"雞娃"這件事現在已經成了時代潮流,弄得家家都像養雞場,父母爺爺奶奶齊上陣,一個娃要好多人同時"雞":


大概有負責接送上下學、接送補習班的"運輸雞"(通常由爺爺奶奶負責);

有負責每天從早到晚排計劃、跟進度的"打卡雞";

有負責在媽媽氣急敗壞的關頭突然出來打圓場的"消防雞"。

旨在不讓孩子輸在鬥雞場上,要他成為雞毛油光順滑、翅膀揮舞有力的一隻戰鬥雞。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我們活在一個滿是雞血的世界裡,不僅我們自己每天都要打上一通雞血,以便奮起繼續完成數不清的工作任務。

做報表、寫文案、刷數據,KPI就是生命線。


與此同時,別忘了給自己的孩子也來一管雞血,畢竟他們也有數不清的培訓班要上。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雞娃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翻開歷史,我們一起找找答案。放眼三國,哪一家在雞娃方面比較有發言權呢?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1:劉備VS曹操:比什麼?


劉備VS曹操,論拉攏人才,曹操的禮賢下士就像精彩絕倫的表演,劉備的求賢若渴常給人一種情真意摯的感受。


論能屈能伸,曹操為對抗董卓,不惜先屈身迎合,獲得董卓信任,劉備更是曾經投奔過不少諸侯勢力。

但他們在有一點上差異卻很大:培養下一代。


如果把魏蜀吳當作三大集團來看,蜀漢的繼承人培養得不怎麼樣。


劉禪,諡號"蜀漢懷帝",慈仁短折曰懷。


同款諡號為"懷"的,有疏遠屈原導致楚國衰亡的楚懷王,巧的是他的孫子熊義被起兵抗秦的項羽所害,諡號也是懷王,還有永嘉之亂時被漢昭武帝劉聰俘虜的晉懷帝司馬熾(司馬炎之子)。


其實,這兩個人對下一代的重視程度也很不相同。


劉備是個沒落貴族【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尚且存疑】,一度淪落成草根,集團是由幾個兄弟合夥開的,因為地盤的問題東奔西跑,公司不穩定。


這種處境下,你讓劉備考慮子女教育問題,只能說,這不是他最大的訴求。


所以劉備在繼承人的培養方面,確實比不上曹操。


曹操為什麼會特別重視培養繼承人?一言以蔽之,他目光長遠,放眼未來。


不止自家的繼承人,包括衡量別人家下一代優秀與否,這都是他經常放在心頭的事。


比如他在公元213年與孫權隔江對峙的時候,就感慨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意思是孫權是個好兒子,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跟小豬小狗差不多。


在這種對於下一代的重視之下,曹操基數巨大(25個)的兒子之中,有5位算得上人中龍鳳青史留名的,有曹昂(讓馬救父)、曹丕(曹魏高祖文皇帝)、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藝過人)、曹衝(早慧稱象)。


接下來我們來採訪一下曹孟德先生。


2:三國人物訪談:曹孟德雞娃啟示錄


本報記者:你好曹先生!網傳您的兒子都是相當優秀,請問您有什麼育兒訣竅嗎?

曹孟德:咳咳,首先呢,孩子很小的時候,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安定的成長環境,不要整天像大耳朵備備那樣跑來跑去的,自顧不暇。


本報記者:有道理,還要注意什麼呢?

曹孟德:還有一點,就是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媽媽的陪伴。不要像大耳朵備備那樣,糜夫人死了,赤壁之戰的時候連甘夫人都死了,好不容易有個孫夫人又被騙回東吳,大耳朵賊克妻。


本報記者:這一點看來您的卞夫人起了很好的作用哦!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曹孟德:等娃們長大一點,我就開始培養他們處理軍政事務、戰場搏殺的能力。這裡我又要說一說大耳朵賊了,他那窩囊兒子從來也沒跟他學點東西。

【補充說明:曹昂弱冠舉孝廉,曹丕十歲就跟著曹操出征宛城,曹植十五歲跟著曹操討伐東萊賊】


本報記者:我們聽說劉備讓阿斗多讀《漢書》、《韓非子》,還讓諸葛亮親自給阿斗抄書,也學射箭啊,看起來挺素質教育的。


曹孟德:大耳賊自己都不愛讀書!我聽說當年這小子跟公孫瓚一起跟著大師盧植學習,他就沒上心,光惦記玩。哪比得上我這種打仗都在研讀兵法、受精英教育出身的爹呢?


本報記者:怪不得說,雞娃不如雞自己呢。


曹孟德:哈哈還有一點,我兒子可是在鼎盛的中原文化圈裡長大,好比在京津冀讀書,可不甩他們巴蜀鄉下地方十萬八千里?


本報記者:曹先生你真的是雞娃楷模了!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總結一下,曹操在雞娃方面的五個要點——

1.保證童年成長環境安定;

2.母親的配合教育;

3.理論聯繫實際,給兒子大量軍事實踐機會;

4.父親的榜樣作用;

5.利用地區的教育氛圍。


3:三國結局:創二代的舞臺


大家會發現,當魏蜀吳的"創一代"們或老或病或死,被生命的無常被迫帶離歷史的舞臺時,"創二代"們的故事似乎遠遠不如一代精彩。


因為不止曹操,整個曹魏集團的二代培養都比較成功。


曹魏這邊,曹操的五個優選兒子,司馬懿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鍾繇之子鍾會,夏侯淵之子夏侯霸,還有文藝領軍天團"竹林七賢"裡嵇康之嵇紹、阮籍之子阮渾。人才輩出,繁星璀璨。


蜀漢這邊,諸葛瞻、關興、張苞、張興、趙廣、趙統、黃敘、龐泓、蔣斌、費承,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和影響就遠遠不及他們的父輩,雪泥鴻爪,腳印太淺。


孫吳集團呢?孫權晚年在立嗣問題上的三立二改,昏招迭出,導致朝中政局不穩。


除了"創二代"之間的實力懸殊以外,魏蜀吳在勢力範圍和人口方面也一樣實力懸殊。


論版圖,"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

論人口,

"吳蜀不能居半。"


孰弱孰強已經一目瞭然,連懸念都沒有。三國之間的勢力爭奪戰沒那麼精彩奪目了,《三國演義》後段的重點就落在了宮廷權位鬥爭。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沒有強有力的"創二代"繼續支撐,蜀、吳的統一中原夢,也更迅速地,走到了盡頭。


而且更讓人怨念萬分的是,因為二代們的普遍弱勢,帝國夢境的破碎時分,一點也不悲壯。


甚至,還有點草率,有點滑稽。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諸葛瞻父子抗敵戰略失誤,蜀漢亡。


諸葛瞻沒能像他的父親一樣,成為支撐大廈不倒的巨木,畢竟,連諸葛亮親傳的姜維,都做不到。


張飛的兩個兒子,張苞戰死,張興投降曹魏。

關羽的兒子關興早逝,關平已隨關羽戰死。

趙雲的兒子趙統趙廣隨姜維戰死。

劉禪將自己捆綁,出城投降。


這封投降書,和《出師表》連起來看,簡直沒辦法不為這種潦草滑稽的結局而悲傷。


"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闇弱,竊貪譴緒,俯仰紊紀,未率大教。"


【大意是,以前曹魏讓他投降,因為諸葛亮這老傢伙不讓,導致他沒有早日投降。】


作為一封投降書,表示臣服自然是它的首要功能,劉禪一直對諸葛亮敬重有加,有人也認為劉禪投降是為了保全蜀國人民免受戰火。


但更多的人卻稱許劉諶的膽氣,他是劉禪之子,以身殉國,看起來雖然魯莽衝動甚至愚蠢,卻給這個帝國的落幕,留下一個熱血不死的驚歎號。


我的心頭開始響起《出師表》的聲音——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是一位老者,他鬚髮微白卻目光炯炯,他這一生,不過為了一個帝國夢。

為了這個夢,他率軍南征七擒孟獲,他五伐中原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我還清晰地記得,那個28歲挑著草鞋、在涿縣的街頭看討伐黃巾軍的佈告的年輕人,他長相奇特,像長臂猿,耳垂又那麼長。


我彷彿看見他和兩位兄弟在桃花盛開的地方義結金蘭,一位兄弟紅臉長鬍子,另一位,豹子頭圓圓眼,他們準備肅清天下、匡扶漢室,雄心勃勃的他們彷彿可以克服一切困難。


歷史前進的車輪轟轟隆隆無法阻擋,曾經赤壁鏖戰火燒連舟的盛況再次浮現,那火焰熾烈紅透了半天雲霞。


蜀漢的滅亡不只是一個政權的覆滅,這個曾經寄託了民間對於仁政渴望的理想政權,迎來了落日時代。


"一片降幡出石頭",歷史上所有覆滅衰亡的時刻,夕陽西下杜鵑啼血,都是一樣的哀涼。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4:創二代的人生啟示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阿房宮賦》


蜀、吳從歷史舞臺謝幕之後,曹魏的後人也很快體會到了"創二代"衰敗帶來的結局:


公元254年,曹芳被廢;

公元260年,曹髦被殺;

公元265年,曹奐被廢。


一個民族就關鍵的,就在於它的下一代。


同理,一個家庭最關鍵的,就在於孩子能否順利蛻變為獨當一面的成年人。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種蛻變,我們可以再次回顧曹操的【雞娃寶典】,最重要的一條其實是——


知行合一,學習與生活相關聯,與社會一起律動,與世界相聯結。


這一點,對於21世紀的青少年而言,更加重要。


我們唸書的時候,高中大家都很少有手機,大學才有第一部手機和第一臺電腦的人,大有人在。別說世界風雲了,就連國家大事,高中時期我們的認知都停留在政治課上老師告訴我們的那些,還有電視新聞報道。


現在的00後、10後,甚至已經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20後,是不太可能也不應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他們利用網絡建立起的和世界的聯結,對於當下社會事件的參與度,作為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意識,都要比以往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要強很多。


對於這次在疫情之中湧現出來的那些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的發言、行動,我是毫不意外的。


他們錄製原創音樂作品、演講等,為疫情發聲——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他們可能關心國計民生,在疫情中做相關調研——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他們身上的優點值得關注:

他們確實是關切時事,和世界密切聯結的一代。

他們同樣充滿青春的熱誠,而且思辨力更強。

他們也有著比過往數代更強的行動力、組織力。


當然,其他年齡層有的問題,他們也有。

他們之中也可能會有盲目狹隘的一些人,可能會有太過激的一些言論或行為,甚至有人無知無畏。


梁啟超百年前所說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百年前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有一群熱血青年舉著旗幟走上街頭,留下了憂國憂民、追求進步的五四精神。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我們樂於見到這樣的青少年們,他們會在建國70週年國慶節的時候看閱兵式看到熱血沸騰,會在QQ空間轉發《我愛我的祖國》的劇照再配上熱切誠懇的話語,也會在疫情爆發時自發組織志願活動、大力宣傳。


生於這個安定繁華盛世,"此生不悔入華夏",他們對國家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自豪感。


更值得一說的是,在信息海洋裡潛水長大的這一代,對於網絡世界上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信息,他們還是能夠小心求證、追求真相的。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並不是鴕鳥心態,只看"主旋律""正能量"的。他們求真務實,關注那些被損害的個體,也關心那些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的、真正的"罪魁禍首"。


他們渴望去探究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的真相。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配圖來自一個學生的朋友圈:討論模聯的一起事件


所以,當我看到鍾南山院士給江蘇連雲港的小學生的回信,不禁心懷激盪。鍾老的目光,同樣慈愛地望向新一代。


這位奮戰抗疫一線、備受國人敬重的老人,用蒼勁有力的毛筆字寫下"恰同學少年,願風華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證道。"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江山代有才人出,即便如曹操劉備孫權一般的亂世英豪,如關羽張飛呂布典韋一般的名將,終究也有被浪花淘盡、溘然長逝的一天。


他們未竟的事業,終究還是要交到下一代的手中。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他們肩負這個民族的未來,世界終究會交到新一代的他們手中。


最後還是用一段我們可敬可愛的魯迅先生的名言收尾吧——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劉備VS曹操:歷史的下半場,由


說明:本文引用的素材,主要來自《三國演義》《三國志》,《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所著;為行文通順,沒有在文中一一說明。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 END ——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後臺回覆"社群",可加入栩先生唯一成長社群,已有2000餘人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