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節奏劃分的方法哪些?

佳思佑語文


一、“意義單位劃分法”:

文言句朗讀的停頓劃分可先揣摩意義,再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則“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有一定停頓。

二、“語法結構劃分法”:

根據語言順序處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動補”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謂之間、謂賓之間、狀語與中心語之間、動補之間要作停頓,以使語意明顯。

1、 主謂之間、狀謂之間、動補之間可作停頓。

2、 動賓之間,結合緊密時不停頓,但賓語有定語限制或修飾,就須停頓。

3、 幾個狀語之間雖有停頓,但只相當於現代的頓號級別,可不作停頓。

4、 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一般不停頓。

三、“文言句式特點劃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點,如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定語後置)、省略句、判斷句、被動句、固定結構句等,劃分停頓時須維護其古代語言特點和意義的完整。

四、停頓要體現關鍵詞的管轄範圍。

五、留心名作狀的朗讀停頓。

六、留心形同於現代雙音合成詞現象的朗讀停頓。

古代漢語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形同於現代的雙音節合成詞,朗讀時必須分開,不能把古代兩個單音詞讀成現代的雙音合成詞。

七、留心句首關聯詞及語氣助詞“夫、蓋、且、若夫、至若”,將其自成音節,專作停頓,以發揮統領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話題的作用。

八、留心古代的“國名、年號、地名、官名、郡爵、史實”。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讀時應停頓,不能誤為副詞,如作句尾語氣助詞則不作停頓。

十、句式整齊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讀時可用相同的停頓來讀,使語氣語調一氣貫通。


清音雅苑


文言文語句節奏的劃分:

一、句首語助詞(又叫句首發語詞)、關聯詞後面應有停頓.

二、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而現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詞的,要分開讀.

三、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動詞—補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以使語意明顯.

四、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若分開讀,就錯將狀語當成了主語,改變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後應該停頓.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麼就不能停頓,也就是說,“而”字不能和後面的詞語分開讀,應該連讀.

1.“而”在句中如果連接的是形容詞(或副詞)與動詞,即“形容詞(副詞)+而+動詞”,這時前邊的形容詞或副詞充當狀語,起修飾後面的動詞的作用,不能分開讀.

2.“而”在句中如果連接的是兩個動詞,即“動詞+而+動詞”,那麼而表示順接,也就是說,前面一個動作發生了,後面的動作緊接著就發生了,這時“而”後面就不能停頓,應和後面的動詞連續.

3.“而”連接詞性相同的兩個詞語(即兩個名詞、兩個動詞、兩個形容詞),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這時“而”後不應該停頓.

4.“而”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

六、節奏停頓應體現句子結構的原貌.

七、節奏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

八、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後停頓.如作句尾語氣助詞則不作停頓.

十、停頓要體現關鍵詞的管轄範圍.

十一、句式整齊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讀時可用相同的停頓來讀,使語氣語調一氣貫通.

文言文語句節奏劃分三條規律:

一、根據文言句子語法結構確定朗讀節奏(主、謂、賓).

二、根據發語詞、句首的語氣詞、關聯詞等虛詞或總結性的詞語來確定朗讀節奏.

三、語句倒裝之處要停頓.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必須正確理解文意,因為這是確定文言文停頓節奏的前提.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打好紮實的文言基礎,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語感.


王志毅


劃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讀節奏的方法:

1、句首發語詞、關聯詞語後面要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起強調語氣或領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蓋”、“故”、“惟”、“至若”、“若夫”、“誠宜”等,在這些詞語後面應稍作停頓。

例如: 夫/環而攻之;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故/有所覽輒省記

2、文言文中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詞,朗讀時必須分開,而不能讀成雙音合成詞。

例如:可/以一戰;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3、根據語言順序來處理停頓,即主謂之間應停頓,動賓之間應停頓。

例如:佳木/秀而繁陰;問/今是何世;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

例如:其一/犬坐/於前;山行/六七里

5、朗讀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當作沒有省略來讀。

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6、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在朗讀文言文時,要根據語境理解文意,只有確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準確地停頓。

例如: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7、並列短語間要停頓。

例如:山餚/野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8、不能停頓的情況:

偏正短語:例如:而/鄉鄰之生/日蹙

介賓短語:例如:不足/為外人/道也;生/於憂患;其/如土石何

9、對文言文中的國名、年號、官職、史實、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讀。

例如: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10、詩句節拍間要停頓。古詩的朗讀有其規律性,一般說來是兩字一停頓,即按音節停頓。

例如:幾處/早鶯/爭/暖樹 ;天門/中斷/楚江/開

也可以按意義單位停頓:例如:幾處早鶯/爭暖樹;天門中斷/楚江開


嘉峪關天下收藏玉器館


一,句首語助詞、關聯詞後面應有停頓。

二,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現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詞的,要分開讀。

三,根據語言順序來劃分。

四,根據語法結構


大張半仙兒


1、地名、人名不能斷開

2、固定短語不能斷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