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與河南(9)

一、陳姓的來源與分佈。

(一)陳姓的來源。

陳姓的來源相傳黃帝與西陵氏之女生有3子:昌意、玄囂、龍苗。昌意之孫為高陽氏顓頊,接黃帝之位;玄囂之孫為高辛氏帝嚳,繼顓頊為帝;龍苗之後南移為南蠻之祖。帝嚳娶陳鋒氏之女,生子放勳。放勳繼位後稱堯。舜的部落居於山西永濟蒲州鎮南的媯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姓媯。公元前2070年,禹繼舜而建立了夏朝。夏王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古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稱有虞氏,後稱虞國。現虞城西有商均墓村,是商均的墓地。

而居於媯水旁虞鄉的舜的後裔虞遂,被夏王遠封於遂,故地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商朝時,商王改封虞遂的後裔於陳,古城在今河南淮陽東南。陳所處之地為帝堯的母親氏族陳鋒氏部落的故地,岡而稱為陳.媯姓陳國誕生於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以取代親商朝的虞遂後裔的陳國。至少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

(二)陳姓的分佈與名人。

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四川、福建、江蘇、浙江五省,大約佔陳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佈於河南、湖南、安徽、湖北、臺灣、山東、廣西、貴州、江西九省,又集中了38%。廣東為當代陳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陳姓總人口的13%。

陳氏迄今,全球陳姓人口總規模超過9000萬。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陳姓人口由420萬增加到中國大陸陳姓人口7000萬(一說5800萬),為全國第五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4.63%,增長了近17倍多。名列中國第五大姓,在南方地區和海外名列第一大姓。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陳姓歷代名人1218名,佔總名人數的2.6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位;陳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3.94%,排在第五位;陳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4.4%,排在第三位;陳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4.52%,排在第四位。

陳姓人才輩出,彪炳於史冊的人物數不勝數。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東漢法學家陳寵,大臣陳藩,文學家陳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唐朝詩人陳陶;南宋思想家陳亮;元末割據江南稱帝的陳友諒;明朝畫家陳洪綬;清朝名將陳化成,醫學家陳修圓,太平天國名將陳玉成;國民黨名將陳誠,近代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國民黨元老陳果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老陳雲,元帥陳毅,數學家陳景潤,歷史學家陳寅恪、陳述、陳垣,昆蟲學家陳世驤,植物學家陳煥鏞。

(三)陳氏滿公系84世入杭世祖梅山公及其後裔分佈。

此陳氏派出黃帝、舜帝。周初,舜帝后裔滿受封於陳國,子孫以國名“陳”為姓。滿,諡胡公,尊稱胡公滿,為陳氏受姓始祖。此後,陳氏裔孫派衍全國,名懣天下。東漢,滿公43世寔公,字仲弓,潁川人,諡文範,開派潁川陳氏。

陳寔33世旺公,公元731年4月自廬山遷九江,開基德安縣常樂裡永清村,特授德安知事;唐大順二年(891)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義門陳氏,創造了3900餘口、歷15代、330餘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諧共處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長、團結最緊的和諧大家族,成為古代社會的家族典範而名動朝野。

宋嘉佑八年(1063) 年,義門陳氏奉旨分291莊;旺公九代魁公,時任汀州太守,率族九十七人在寧化石壁開基。魁生嵩,嵩生欽,欽生爵壽,爵壽生仲八郎,仲八郎生梅山、梅宗、梅嵩、梅佐、梅安,稱五梅,宋末先後進入上杭、永定、南靖開基。

梅山公,由福建寧化石壁遷上杭縣勝運裡(今稔田)豐朗村塘背開基為入杭始祖。梅山公長男百一秀世居豐朗村,次男百二進遷溪南里(今屬永定)金砂村,三男百三郎徙溪南里田心村。百一秀生七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千一郎公移在城裡,生四男。長房日新公遷舊縣開基,今舊縣鄉河東、河西、龍溪、鐵場、鐵東、角龍及才溪陳屋等村,均分佈有他的裔孫,以千一郎公為一世祖記代。第四房念四郎公之孫貴德公在城區西街天王寺前開基;孫貴壽公原居廬豐鄉額裡村,十三代時均遷江西武寧縣大峙裡開基。千二郎公之孫均政公、千三郎公裔迀長汀,千四郎公之孫均得公、均亮公、友忠公三繫世居豐朗,其中均公得次房孫宗義公遷黃砂口開基,均得公三子仲端公六世孫有福公遷芹菜坑開基,仲端公的九世孫玩岐公遷白砂洋善坑開基;千四郎公第三房孫友慶公遷中都管坑開基、志和公遷廬豐水竹湖開基;第六房石生公徙居舊縣梅溪村,其九世孫成玉公遷臨城玉女村陳嶺上開基,六世孫積公遷舊縣鐵場梅子角開基,後裔遷浙江龍泉市及本邑南陽雙溪開基。千五郎公徙居惠州博羅縣,裔孫返遷蛟洋鄒坑芙榕村,九世裔孫石財公遷南陽雙溪田。千六郎公輾轉遷徙終遷臨城白玉村開基為一世,五世孫清公遷舊縣水東村開基。千七郎公三世孫爐公在通賢大東村黃岐嶺下開基。

梅山公後裔分佈上杭境內舊縣、臨城、稔田、廬豐、中都、白砂、半境、才溪、通賢。本省比較集中有武平、長汀、永定、沙縣、寧化。外省的有江西、浙江、廣東、上海、貴州、四川、江蘇、香港、臺灣。以及海外新加坡等地。

(四)陳氏最大一脈——潁川陳氏家族:

由漢末入於魏晉,子孫歷十餘世貴顯,家族地位歷三百年而不墜,可說是魏晉間歷史最為悠遠的世家大族之一。陳氏一直列為潁川首姓。自陳霸先“自雲漢太丘長陳之後”以來,天下陳氏大都以潁川為祖。潁川郡望是其中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歷史悠久,名聲響亮,帝王將相,人才濟濟,影響巨大。在全世界9000萬陳氏人口中,潁川陳氏子孫達6000萬以上。

始祖陳軫:魏國人,生於齊國。戰國時期縱橫家、謀士,經歷齊、秦、楚三國官場。許多成語由他而來,比如:畫蛇添足、卞莊刺虎。

第一代 陳寔:東漢潁川許人也(今河南許昌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被稱之為“名士領袖”。其有6子,其中陳紀、陳諶最有賢名。當時人們把他們父子三人並稱為“三君”。

第二代陳紀、陳諶。陳紀,平原相。董卓欲徙都長安,不與隨行。建安初,袁紹為太尉,讓於紀;紀不受,拜大鴻臚。子群,為魏司空。天下以為公慚卿,卿慚長,.弟諶:與紀齊德同行,父子並著高名,時號三君。諶孫佐,官至青州刺史。佐弟坦,廷尉。佐子準,太尉,封廣陵郡公。

第三代 魏司空陳群,潁川許昌也。諡曰靖侯。子泰嗣。帝追思群功德,分群戶邑,封一子列侯。 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律》的主要創始人。東漢太丘長陳寔之孫、大鴻臚陳紀之子。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睿三代。

第四代 大將陳泰,追贈司空,諡穆侯。兒子陳恂、陳溫先後嗣爵。魏末鹹熙中開建五等,改封陳溫為慎子。陳泰同輩中著名的有陳佐,是陳諶的孫子,官至青州刺史。陳佐的弟弟陳坦,官至廷尉。

第五代 陳凖,陳佐子,官至中書令。陳凖的弟弟陳戴、陳徽及從弟陳堪,也都官位顯赫。

第六代 陳眕。晉元帝、明帝間陳眕還歷任尚書、鎮東將軍、幽州刺史、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陳眕襲封廣陵公,死後諡凱。陳眕有弟弟陳匡、陳規。陳匡在惠帝元康時侍東宮,當太子司馬的陪讀。

第七代陳逵:東晉給事黃門侍郎、西中郎將。陳逵在南渡士人中非常有名,當時人們將他和謝安、謝弈兄弟作比。其書法有羲獻之風。陳逵襲父爵封為廣陵公,死後追贈衛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