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和蔣琬誰更厲害?誰才是蜀漢的棟樑之才?

悟堂居士


諸葛亮一生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死後,他力扶阿斗幾十年,至死都無二心,他常言“忠益者莫大於進人”,在諸葛亮出山之後的二十七年中為西蜀選拔、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文臣蔣琬、武將姜維可謂是西蜀政權後期國家的脊樑。

一、諸葛亮身邊工作六年,影響一生,武將姜維

姜維是諸葛亮親自選定為自己軍事方面的接班人。他在二十七歲時,諸葛亮任用他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真可謂重用。

姜維在諸葛亮手下工作了六年時間,從諸葛亮的言傳身教中吸收許多有益的東西。

諸葛亮逝世之後,姜維繼續堅持諸葛亮的北伐戰爭,打過些很漂亮的殲滅戰。如延熙十七年(254)在隴西與魏將徐質交峰,斬首破敵,攻下河關、狄道、臨洮三縣3次年,又“大破魏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當然,也打過敗仗。延熙十九年,在段谷敗於鄧艾。姜維吃了敗仗,也象請葛亮一樣,上表“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要求處分,從大將軍降為後將軍。從他身上可以看到諸葛亮的作風。

《三國演義》對姜維給以充分的肯定和讚揚。姜維死時,有一詩讚道:“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オ。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寫姜維的忠誠能幹,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表現諸葛亮的精神長在。

二、一心為公,文臣蔣琬

蔣琬與諸葛亮、董允、費禕被稱為“蜀中四相”。蔣琬是諸葛亮生前選定的接班人。後來的事實表明,他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望。

蔣琬在荊州時,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文書小吏,後隨劉備入蜀,表現出卓越的才能,為諸葛亮所器重。諸葛亮任丞相時,提拔蔣琬為東曹掾,處理丞相府日常事務。諸葛亮多次出兵都山,蔣琬留守成都,“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給”,保證充足的物資和兵源,支援前線,是一個治國理財的好手。

蔣琬為什麼能以一個小吏的低微出身被提拔為東曹掾,而能服眾呢?除了他具有傑出的才能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沒有私心和野心,辦事公道,事事處以“公心”,不計較自己得失榮辱,所以深得同僚的擁護。

蔣琬、姜維二人在西蜀政權後期,繼續延續諸葛亮治國策略,把國家治理的相當好。蜀漢政權仍然在後來的30多年間長治久安,此二人在政權中的重要性難分伯仲,都是各自領域不可或缺的頂樑柱。


佩奇老師1983


蔣琬和姜維都是諸葛亮所器重,引以為接班人的才俊,也都擔任過蜀漢大將軍。但二人所表現出的能力,還是有所不同的。

先來說蔣琬。

蔣琬謙遜寬厚,氣度不凡,又是荊襄人士,因而倍受諸葛亮青眼。蜀漢建興元年諸葛亮開府治事,蔣琬即為參軍,是丞相府的核心人員。從建興五年諸葛亮進駐漢中開始準備北伐事宜,到建興十二年病逝五丈原,這期間蔣琬作為丞相府二把手,總理國家政務,可以說是內政上實際的一把手。能夠使國家有條不紊地運轉,百姓安居樂業,而前線將士衣食無憂,縱使是沿襲諸葛亮的政策,也足以說明蔣琬至少是一個能吏。

在軍事方面,蔣琬曾經提出順漢水、沔水東進的策略,但順流而下,進攻容易,撤退卻是個大難題,因此被姜維、費禕等所阻攔。除此之外並無什麼建樹。

姜維和蔣琬則相反,內政方面幾乎為白板,他的才華全集中在軍事上。作為一個好大喜功的執政人,似乎就是為了戰爭而生。費禕在時,尚有人約束。費禕一死,姜維便放飛自我,開始了算得上是窮兵黷武的北伐。

姜維對魏國的戰爭,有過大勝(洮西大捷),也有大敗(段谷之戰),遇上鄧艾這個一生之敵,也使他產生了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劇色彩。

總的來說,在後三國時期,姜維的統帥能力還是屬於最頂尖的一批人的。但他的北伐,和諸葛亮的北伐,給人完全不同的觀感。諸葛亮帶著明確的目標,有著細緻、精準的計劃,再加上天下無敵的軍事實力,給人以強烈的信心。而姜維的北伐更像是為伐而伐,缺乏理論指導,個人能力的欠缺以及朝野威望的不足,都制約了他的成就,老實說,丞相北伐有四成希望的話,姜維連一成都不到。

言歸正傳。姜維和蔣琬一武一文,都是難得的人才,國之棟樑。但結合具體國情,對於蜀國而言,除非具有諸葛亮的才能,不然北伐是加速死亡,所以此時蔣琬更適合蜀國。待到五胡亂華,才是姜維大展才華之時,也是北伐的最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