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創投市場丨字節跳動教育野心再加碼;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將獲軟銀3億美元注資;阿里創投減持光線傳媒套現超5億

在本週的創投市場中,互聯網巨頭們的新業務備受矚目:字節跳動在教育領域的佈局再度升級,滴滴的自動駕駛公司被曝將迎來老股東軟銀加持。此外,投資機構中,阿里創投減持光線傳媒套現超5億,高瓴資本旗下研究型醫院本週開建。疫情影響下,亞布力論壇空中開講,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在近日分享中表示,現在談互聯網醫療的拐點和大爆發還為時尚早,也遠未到下半場,要對行業保持理性預期。

成立新公司、籌劃線下K12培訓收購?字節跳動教育野心再升級

近日,北京博學互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字節跳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北京星雲創跡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教育諮詢、基礎軟件服務等。每經記者統計發現,至此,字節跳動旗下教育企業數量已超過10家。

進入3月,字節跳動加速在教育領域探索的消息頻出:在日前字節跳動成立八週年之際,張一鳴在致全球員工的內部信中透露,教育是公司跨界嘗試的新業務方向,也是他本人重點關注的工作之一,“最近在線輔導市場非常熱,我覺得現在還是很早期,教育業務必須有更根本的創新”。隨後,字節跳動高級副總裁陳林透露,公司教育業務今年將會招聘超過一萬人。而在本週內,字節跳動又被曝正在秘密接觸位於河南和江蘇的兩家營收規模在1億元左右的線下K12培訓機構。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字節跳動此舉極有可能是想通過收購一家線下機構、搭建一個區域化網校、進而輻射一個省。

對於字節跳動為何選擇教育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原頭頭是道基金董事、湖畔大學招生官許維認為,教育是個大市場,而且可以在線化,它有可能成為繼廣告、電商、遊戲之後,互聯網公司的第四個真正變現的業務;對於字節跳動而言,目前這一領域的對手都不算強:好未來、有道的口袋遠沒有其深,融資做教育的創業公司基本上都在生死線掙扎,AT涉足不深,字節跳動做的贏面比較大;此外,他認為,教育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因為其產業鏈短,複雜度遠遠比電商、本地生活低,所以字節跳動作為後來者,其實是有得追的。

軟銀擬對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輸血3億美元

近日,據The Information消息,軟銀集團牽頭對滴滴自動駕駛部門的投資交易已經接近完成,擬投資3億美元。記者注意到,滴滴是軟銀押注未來出行的重要一環,此前曾多次向滴滴注資,金額超80億美元,對於這筆新投資,滴滴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自動駕駛業務被視為未來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滴滴對自動駕駛的探索始於2016年,由彼時滴滴研究院院長何曉飛負責,目標瞄準L4級自動駕駛以及完全無人駕駛。2017年程維曾表示,“(自動駕駛)這件事情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比本土化競爭高10倍,滴滴會成為谷歌之外唯一活下來的無人駕駛公司”。2019年8月初,滴滴宣佈分拆自動駕駛業務,成立獨立的自動駕駛公司,滴滴出行首席技術官張博兼任自動駕駛新公司CEO,原順為基金執行董事孟醒出任COO。

進入2020年,自動駕駛領域融資消息不斷:上個月,小馬智行(Pony.ai)宣佈獲豐田汽車4億美元投資,以加速自動駕駛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此輪融資後公司估值超30億美元。此外,馭勢科技也對外公佈在B輪融資中獲博世戰略投資。同期投資的還包括深創投、中金資本等頂級機構,由此可見,這一賽道強者恆強趨勢愈加明顯,資本向自動駕駛頭部集中。

阿里創投減持光線傳媒套現超5億

近日,光線傳媒對外公告稱,截至3月24日,公司第二大股東阿里創投已減持公司股份5766.48萬股,減持比例達1.97%,至此其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按照減持均價9.72元計算,阿里創投此次減持套現金額超5億元,減持後,阿里創投持有光線傳媒的股份為6.82%,依然為第二大股東。

據悉,阿里創投此次減持的股份,是2015年光線傳媒向阿里創投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彼時正值阿里大舉進軍影視市場之際,阿里創投認購光線傳媒9909.17萬股,認購價格為24.22元,認購金額近24億元。2016年5月,光線傳媒曾公告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阿里創投持股成本減半。如今按照3月24日光線傳媒股價10.08元計算,從投資收益的角度來看,五年來阿里創投基本沒賺到多少錢。

關於“阿里系”出走光線傳媒,業界普遍認為光線傳媒頻頻與騰訊系展開合作是重要原因之一:2017年,光線傳媒控股的貓眼和騰訊系的娛票兒正式合併,而貓眼的對手正是阿里旗下淘票票。2018年,光線傳媒出售新麗傳媒股權,接手方也是從騰訊分拆上市的閱文集團,上述動作均被視為光線傳媒整體靠向騰訊,使其與阿里難以產生除投資外的其他協同效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3月18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發佈公告稱,擬以不超過4億元收購天津銀河酷娛60%股權。據悉,銀河酷娛具有豐富的綜藝節目製作經驗,能夠與淘票票(電影宣發)、劇集製作、阿里魚(衍生品開發)等各條類業務線開展合作,發揮協同效應。由此看來,未來阿里和騰訊未來在文娛戰場上的競爭與廝殺或許會更加激烈。

近日,高博研究型醫院在北京昌平區開建,預計將於2023年投入使用,該醫院由昌平區、高瓴資本、高博醫療集團三方共同打造,而高博醫療集團亦為高瓴資本全資控股的醫療平臺。根據合作協議,高瓴資本及高博醫療集團將發揮其在生物醫藥投資、醫療產業轉化等方面優勢,將這一國際研究型醫院打造成為“醫產研”一體化的醫療服務和科技創新平臺,為醫藥企業提供從早期臨床試驗到藥品註冊上市的全週期服務體系。

高博研究型醫院項目也是高瓴資本近期密集佈局生物醫藥及大健康領域的又一動作。疫情之下,高瓴資本“買買買”節奏不斷,2020年一季度以來,其在股權投資、定增、大宗交易等各個領域均有捕獲:1月,高瓴資本跟投生物製藥公司創勝集團的B+輪融資;2月,高瓴資本通過定增方式、以不超過23.11億元現金方式全額認購凱萊英醫藥1870萬股非公開發行股票,成為該機構持股5%以上股東;3月,高瓴資本增持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微創醫療,總金額約為6.45億港元,增持後持股比例為6.61%。

來自胡潤研究院發佈《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榜單數據顯示,在此次上榜的102家市值超過150億的企業中,高瓴投資了其中的27家,佔比超過26%。其中市值前十位的企業,高瓴資本投資了7家。

本週人氣觀點

互聯網醫療出現拐點和大爆發還為時尚早,要有理性的預期。@丁香園李天天

互聯網醫療企業在此次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隨著國內疫情整體上得到較好控制,互聯網醫療健康企業是否迎來了下半場競爭的重要契機?近日,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在由亞布力論壇設置的“空中亞布力”上分享了他的判斷,以下為他的主要觀點:

2020年,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會出現大爆發嗎?我認為不會,主要基於三個理由。

首先是技術尚未突破,當前的技術尚不支持我們大規模、低成本地拿到用戶在居家環境中有意義的、醫療級別的數據,當技術真正得到突破可以實現上述數據的採集,醫療才算真正移動起來。從這一點看,我認為整個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出現拐點和大爆發還為時尚早,我們應該保持一個比較理性的預期。

其次,政策有待鬆綁。最近有很多鼓勵互聯網醫療的行業政策出臺,但利好行業不等於利好企業,現階段的政策利好的仍是是公立醫院,或是納入醫保的醫療機構,而不是互聯網醫療企業。

第三,醫療是低頻行為。疫情這樣的偶然事件不太可能會為行業帶來一個根本的、爆發式增長。疫情過後,各地的醫療機構、醫院重新開張,疾病還是會迴歸到線下的服務場景中,線上服務又會迴歸到正常水平。醫療是以疾病為中心,是低頻行為,醫療不太能創造新的需求。

總體而言,我認為雖然此次疫情讓互聯網對醫療健康行業的推動較之前更深入、更全面,但技術和政策層面尚存障礙,從業者不要過於樂觀。醫療與其他行業不一樣,確實很多行業都已經到了下半場,但醫療行業我覺得還遠遠未到。與醫療相比,健康則是以生活方式為中心,健康服務也更高頻,更容易創造出一些因消費升級而帶來的新需求。我認為在公共衛生和大健康領域,存在著更多的機會,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