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戰略版》攻守兼備,後發制人——勇者得前戰法解析

戰法簡介

《三國志・戰略版》攻守兼備,後發制人——勇者得前戰法解析

《三國志・戰略版》攻守兼備,後發制人——勇者得前戰法解析

勇者得前(以下簡稱:勇者)簡析:

1、 突擊戰法。戰鬥中,武將進行普通攻擊後有一定概率發動的戰法。因為依靠普攻才能觸發,所以繳械狀態對其非常剋制。比如:盛氣凌敵、白衣渡江、傳檄宣威等。

2、 發動機率45%。初始便是這個數值,相當的高。

3、 效果有兩種,攻守兼備:

(1) 【抵禦狀態】自身獲得1次抵禦

可100%抵禦1次任何類型的傷害,包括被動、指揮戰法帶來的傷害。

(2) 【增傷狀態】使自身下一次主動戰法傷害提升80%

兼容任何主動輸出類戰法,兵刃謀略皆可用,是打爆發的不二之選。不過因為是普攻才能生效,而在行動過程中,主動戰法會優先於普攻執行,所以勇者得前的增傷效果只能在下回合生效。這便意味著該狀態的上限是4次(默認8次普攻的前提下),也因此與需要讀條的戰法格外合適。

常見搭配戰法:橫掃千軍、萬箭齊發、熯天熾地、四面楚歌、所向披靡。

如何用好勇者得前

1、 突擊戰法懼怕繳械、震懾

前面提過,非特殊情況下(呂布決鬥,連擊等…),勇者增傷狀態在一次戰鬥中所能觸發的上限是4次(1回合觸發增傷 - 2回合生效 - 3回合觸發增傷 - 4回合生效 - 以此類推,正常增傷狀態生效回合:2、4、6、8)。每一次繳械,就少1次觸發(假設第1回合被繳械或震懾,那依照上面的模式,生效回合變為:3、5、7)。所以十分懼怕以桃園為首的控制鏈,也常常因此自閉。

2、 增傷狀態提升的只能是主動戰法

增傷狀態提升的只能是主動類型戰法,且必須具備傷害。像淨化、驅散等戰法雖然沒有任何傷害,但也不會消耗勇者得前帶來的增傷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勇者提升的只是「傷害」,對「戰法帶來的增益效果」沒有提升。如誘敵深入和沉沙決水的第二段提升兵刃謀略輸出的效果,不受勇者的影響。

3、 勇者狀態存在時間

除非被【驅散】或觸發,否則勇者雙狀態(抵禦+增傷)會一直存在。

4、 常見使用武將

(1) 勇者樂進

簡單粗暴。樂進自帶戰法傷害極高,配合勇者一擊足以打斷敵軍的大動脈。要不是單騎S和1.83的武力成長限制了他發揮,T1強隊勇者樂進必有一席。

(2) 勇者呂布

當前回合觸發的勇者增傷狀態,會在下次決鬥(無下無雙的3次決鬥都有效果)中全程享受,當前回合沒任何效果(間隔回合生效)。如果在決鬥的過程中觸發了勇者得前,則決鬥中的下一次攻擊傷害提升80%。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決鬥那次攻擊屬於主動戰法傷害,能觸發突擊技能,但不享受對普攻的加成(例如,橫戈躍馬、武略)。

(3) 勇者關羽

通常會配合橫掃千軍使用,且為了最大化提升輸出,勇者關羽會佔主將位置。

PS:著名影帝,慎用。

(4) 勇者黃忠

就戰法而言,黃忠是遊戲中兵刃輸出第一人,簡而言之,會心勇者的傷害不發則以,一發驚人。因為勇者的提升是在原主動戰法之上的80%傷害(假設原本主動戰法傷害為100%,那麼勇者提升後變為180%),而會心提升的是最終造成傷害的2倍(即180% * 2 = 360%),整整翻了近4倍傷害!但黃老爺子畢竟也是影帝頭把交椅的有利競爭者,慎用,慎用,慎用。

戰報賞析

《三國志・戰略版》攻守兼備,後發制人——勇者得前戰法解析

《三國志・戰略版》攻守兼備,後發制人——勇者得前戰法解析

《三國志・戰略版》攻守兼備,後發制人——勇者得前戰法解析

關羽、黃忠這樣的高傷害武將,一場只要觸發一次勇者得前基本上就能宣告勝利了,呂布攜帶勇者得前雖然在傷害上略有欠缺,但是在面對時下大火的白毦槍時會有奇效,勇者得前帶來的抵禦效果可減少呂布在決鬥中死於諸葛亮之手的風險。

以上是個人對戰法勇者得前的一些見解,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