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考进天才班,普林斯顿读博师从诺奖得主,最终却毁在了这一点

中科大少年班,也被称作“天才班”,最早是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所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中国优秀人才的培养规律,从第一届学员开始,能进入到少年班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童。

而当年只有11岁的谢彦波,作为那届少年班中年龄最小的学生,他的天赋异禀完全不输于其他人。

11岁考进天才班,普林斯顿读博师从诺奖得主,最终却毁在了这一点

在同龄人还在为小学算术头疼的时候,谢彦波已经自学完了初高中的课程,刚升五年级的他已经开始钻研大学的微积分了,同年还拿到了高中生数学竞赛的二等奖。因此凭借着自身出色的表现,小学刚毕业,年仅十一岁的谢彦波就直接跨过了整个初高中阶段,拿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录取通知。

11岁考进天才班,普林斯顿读博师从诺奖得主,最终却毁在了这一点

即使在最不缺少天才的中科大,谢彦波的表现依旧亮眼,不仅以出色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还顺利拿到了中科大物理专业的硕士学位。然而,小小年纪就取得如此成就的谢彦波,在之后的读博期间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问题,由于其糟糕的沟通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谢彦波与其博士生导师的关系一度剑拔弩张,最后无奈选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其实单从这一件事上看,谢彦波其实是因祸得福,因为离开了中科大的他,得以进入世界最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业,不仅如此,其博士阶段的导师还是著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菲利普·安德森。

11岁考进天才班,普林斯顿读博师从诺奖得主,最终却毁在了这一点

身处世界一流的学术环境下,师从诺奖级的大师,谢彦波原本被国内给予厚望,认为他将来是能够为中国拿下第一枚诺贝尔奖的人才。然而另许多人大失所望的是,谢彦波的读博之路再次折戟于他糟糕的沟通能力和处事方式上。因为与导师关系不合,谢彦波迟迟没能拿到自己的博士学位,最后只好被召回国,做一名普通教师。

其实谢彦波身上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很明显,孤傲的性格,再加上沟通表达能力的缺乏,令他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成为一个很难相处的人,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之路。

我们都知道,想要在任何领域有所建树,除了要具备出色的专业实力之外,还需要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学术探索和科学研究更是不能闭门造车。所以,作为全球科研能力最强的美国大学,在招收学生是除了专业成绩之外也会对学生以下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考量。

11岁考进天才班,普林斯顿读博师从诺奖得主,最终却毁在了这一点

01沟通表达能力

在美国招生官看来,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必修课。沟通表达能力不仅是你个人内化实力的外在体现,也影响着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美国人际关系学奠基人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成功85%的因素要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而沟通表达能力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02 团队合作能力

美国人重视团队意识,不仅体现在他们出色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橄榄球上,在平时的学业中也随处可见。美国大学教授为什么总会布置那么多小组作业,为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小组作业来锻炼团队配合能力,学生在小组作业中,不再是单打独斗,只考虑自己,他们需要考虑什么样的分工最合理,需要考虑各自在团队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这些都是在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参与到更大更复杂的合作关系打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