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當代中國和西方短篇小說最主要的差別在哪裡?

書為徑


一是中國小說通常注重結尾。《三國演義》、《水滸傳》和《儒林外史》,其結尾都是詩詞,還富有詩意。而西方小說比如《呼嘯山莊》中奇奇怪怪有點抑鬱的主人、《傲慢與偏見》年輕的男人出現在待嫁之女母親面前,開頭刻畫的都巧妙講究。

二是中國小說往往是單線式的發展線索,即便是雙線,也是交待清楚、層次分明的,是一種標準的線性結構。西方小說往往是多條線索同時發展,並且錯綜複雜地交織下去;一條線索的情況也有,但多數小說特別長篇小說,往往是複線性的,並且是相互交織,形成一種蛛網式的密集結構。一直到現在的美式電影電視劇,情節都是撲朔迷離,耐人尋味,不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三是中國小說往往像套娃一樣的形式展現。長篇小說中往往也有許多小故事。但西方小說則是以意識的流動為主線,在時序上有倒錯、插敘與交叉敘述的特點。即使在現在的美式影視劇中也有所體。現西方小說往往不以講述故事見長,而以是以對人物的心理刻劃與實際情況描寫為主,注重人物心理與情感發揮的作用。

有如此大的區別,可能存在的原因是信仰文化的不同。

中國早期小說受佛教文化的薰陶,而西方小說則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佛教教義往往將宇宙看作一個週而復始、循環往復,天地往往就是一個車輪式的運轉。因此,中國小說往往既重開端也重結尾,將前世、今生和來世都交待清楚,從而形成一個圓形的結構,就是可以理解的了。這樣就使得小說頭尾相互呼應,看起來磅礴大氣。

而基督教教義往往認為諸神創造天地,耶酥由受難與復活再到最後的審判,說明了世界的發展是曲折複雜的。所以西方小說結構更加複雜、多條線索同時發展。從而展現出情節一波三折,充滿意想不到的結局的意境。

下圖一是傲慢與偏見的第一版

另一個是翻譯版,有興趣可以看一看,很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