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魔女宅急便》上映於1989年,主要講述了13歲的小魔女琪琪需要離家完成“魔女的修行”,以此為背景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劇本設計中琪琪必須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勤奮和技能留在落腳的城市,這對於一個13歲的女孩來說挑戰難度還是很大的,於是人們更加好奇人物的經歷和成長,故事內核反而顯得更加吸引人。

這部影片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導演的早期作品之一,也是他第一部賣座的動畫電影,上映後第二年就獲得了第1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具話題影片獎。30多年過去了,《魔女宅急便》依舊受到全球觀眾的喜愛,國內豆瓣評分超32萬人打出了8.6的高分,60萬人觀看過這部成長電影。

魔女琪琪生活的小鎮有一個傳統,滿13歲的孩子都要出門完成一次魔女的修行,活潑熱情的琪琪為此準備很久,一到時間就迫不及待的騎著掃帚飛出小鎮。冷靜下來之後,琪琪卻開始為生活發愁,自己留在哪個城市好呢?自己沒有技能該怎麼生活啊?初入社會的緊張感和無助感包圍了琪琪,但活潑的琪琪卻積極的尋求辦法。

之後,琪琪遇到了善良的麵包店老闆娘,有了暫時借宿的地方。琪琪想到自己會飛可以做快遞行業,於是興奮地做起了快遞工作,這個過程中她遇到了好朋友蜻蜓、和藹的老奶奶、畫家女孩和很多關心她的人,同時也面臨了失去魔法、找不到自我價值的煩惱。

故事看似普通,沒有古典敘事中正反派人物的突出矛盾和激烈的衝突高峰,結尾也沒有輸贏,而是聚焦一個少女如何自力更生,向內探索最終成長的內核。

正因為如此,這部動畫電影更具有現實意義,觀看這部電影的孩子都能從中找到認同感和學習的榜樣。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宮崎駿導演的大多數動畫作品都是以孩子們為主角的,比如《天空之城》講述了女孩希達和巴魯尋找天空之城的故事;《風之谷》講述了女孩娜烏西卡拯救風之谷的故事;《幽靈公主》以神話故事為載體,講述了少年阿席達卡與森林公主阿桑之間發生的經歷。

這些電影都離不開“成長”的話題,對現代社會下被稱為“溫室裡的花朵”的孩子們更具有指導意義。

《魔女宅急便》這部動畫跟以上幾部動畫不同的地方在於,雖然也添加了神話元素,但更貼近於現實,每個孩子都能從中找到認同感,比如說父母的管教、交朋友的興奮、獨立生活的渴望,都是同齡人擁有的“孩子的煩惱”。

成年人看動畫電影,除了欣賞娛樂之外,都在懷念童年的美好時光,而孩子們看動畫電影,除了被好玩的畫面所吸引,更要從中有所感悟,對成長有指導意義。

接下來,我會從兒童的視角分析這部電影的價值和魅力,從敘事主題、色彩設計和成長意義幾個方面入手,解讀這部電影促進孩子們成長的原因,同時我也會結合電影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影片傳達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01、利用線性敘事完整地展現魔女琪琪的成長經歷

影片以精緻的畫面開場,小魔女琪琪愜意地躺在草地上,純白色的雲朵在空中緩緩飄過,花朵隨風搖曳,小蜜蜂也勤勞地到處嗡嗡作響。琪琪的耳邊響起收音機的天氣播報,她得知最近幾天都會迎來好天氣後,開心的起身飛奔回家。

琪琪回家後告訴父母自己要遠行了,在媽媽和婆婆的聊天中,我們得知琪琪要出發參加魔女的修行,因為這是魔女的傳統,只要滿13歲就要獨自出門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城市居住下來。一切準備妥當後,琪琪告別家人,興奮地騎著掃帚飛向了天空。

琪琪喜歡靠海的城市,於是選擇在叫做克里克的小鎮住了下來。冷靜下來後,她發現自己帶的錢不多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賺錢生活。經過麵包店老闆娘的幫助,琪琪決定提供快遞服務,利用飛行為小鎮居民送貨。在這個過程中,琪琪認識了男孩蜻蜓、畫家女孩和慈祥的老奶奶,也遭遇了失去魔法的危機,最後通過大家的幫助和琪琪的自我尋找,魔法又失而復得。

影片採用線性敘事的結構,按照時間順序將整個故事完整的呈現出來。

對於兒童來說,由於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逐漸會萌生自主意識,平時在父母的照顧下,很難有自己做主的體驗。影片通過琪琪獨自出發、自由生活、遭遇挫折、實現成長的故事向孩子們提供了對生活更多的認知。

同時,影片也把同齡孩子遇到的煩惱表現了出來,比如:渴望獨立、美的追求、渴望友誼和存在感。這樣的設計很容易讓每一個孩子都在影片中找到認同和自己的影子,也引導成年人去關注孩子們遇到的煩惱,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魔女宅急便》這部動畫電影的敘事技巧並不是隨意設計的,從兒童視角來說,導演是如何通過這種敘事結構提升影片的魅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

①線性敘事結構的特點。宮崎駿導演的作品大多都採用了因果式線性結構和有技巧的故事模型設計,這種敘事結構的好處是便於觀眾理解劇情,通過故事的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比如說小魔女琪琪決定出發參加魔女的修行、受到了麵包店老闆娘的幫助、工作過程中遇到挫折、失去魔法遭遇危機、眾人幫助下琪琪逐漸找回魔法、實現了自我價值。

劇本看似簡單,故事內容平淡,雖然沒有明顯的正反派角色和激烈的矛盾衝突,但是劇情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不管是兒童還是成人在觀看時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當中,心情跟著主角的命運走向上下起伏。對於兒童來說,線性敘事結構毫無壓力,更像觀看了身邊同齡人的一段經歷。

②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影片中的小魔女琪琪只有13歲,這個年齡正好是兒童向少年期過渡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萌生了自主意識,自尊心提高,總是希望自己可以被別人關注、有存在感和價值感。

影片中琪琪想穿漂亮裙子、想買漂亮的鞋子,但是媽媽說重要的是內心而不是外表;琪琪想要被關注,但是城市裡的居民有些冷漠,這種情況在成人看來並沒有什麼,但是孩子們會把這種情緒壓抑到心裡。

孩子通過觀看電影可以找到認同感,站在琪琪的角度感同身受,可以從電影中學習到琪琪為了解決這種煩惱做了怎麼樣的心理轉變,比如說:接納自己本身的美、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02、符合兒童心理的色彩設計不僅精緻也更科學

宮崎駿導演的作品中色彩是很重要的一個元素,大多數的作品都以青、藍、綠為主。比如森林意象、海洋意象、天空意象,其他的顏色例如粉、紅、黃也使用的較多。色彩可以為畫面注入情感,人物的服裝造型和場景的色彩設計都能從心理層面影響觀眾的情緒,對於兒童來說,色彩就更為重要了。

①電影畫面精緻,色彩鮮明豐富,吸引兒童注意力的同時提高審美力。

影片開頭,琪琪躺在青色的草地上,遠處是純白色雲朵在空中緩緩移動,近處是粉色、黃色的花朵隨風搖曳,互相交織。深藍色的池塘微微盪漾,蟲鳴聲此起彼伏。空鏡頭與長鏡頭的使用,奠定了電影的基調,描繪了大自然的秀美與生機。

整部影片無論切換到哪裡,畫面都出奇的精緻。鏡頭切換到琪琪的家中,各種綠植擺滿了房間,植物的藤蔓鋪滿了屋頂,象徵綠色、生機勃勃的環境也暗示了琪琪的生命力是那麼頑強、富有活力。歐洲風格的小鎮上

,標誌性的大鐘樓和拱狀的建築頗具異域風情,街道居民的服裝也是顏色各異,鮮豔明亮。酒店大廳也偏向宮廷式設計,夕陽落下時,玫瑰色的晚霞映在天邊,遠處海天一線,鳥類肆意的飛翔,畫面極具治癒力。

影片利用全景、遠景和空鏡頭,向觀眾描繪了大自然的壯闊和城市的魅力,同時鮮豔的色彩也可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色彩對視覺的衝擊是很大的,下雨時天空陰沉,天晴時百花齊放,通過色彩的運用讓孩子們感知到琪琪的傷心難過和快樂,渲染了心理氣氛。

同時,畫面的色彩設計還能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現代社會孩子們待在家裡的時間較多,感受大自然的機會較少,通過影片可以激發孩子們的聯想能力,可以對世界的顏色變化更為直觀,提高對事物的審美能力,知道什麼是美的,什麼是和諧的。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②色彩的運用激發想象力和認知能力。

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告訴我們,13歲左右的孩子正處在培養個體創造力的時期,視覺上的美學刺激可以引發孩子的想象力和認知能力。

影片中,琪琪有一個好朋友叫做蜻蜓,蜻蜓的外婆是魔女,所以他從小就對飛行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蜻蜓跟朋友一起發明了一個可以飛的自行車,雖然後來失敗了,但是這個情節也表達出孩子們的創造力是很強的。宮崎駿導演通過鮮明、純度高的色彩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通過影片的故事引發聯想,對大自然保持一個好奇的狀態,引導他們勇於感知外界的事物。

宮崎駿導演的作品為什麼受到很多粉絲的喜愛?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足夠用心。比如在色彩這個方面,並不是隨自己的喜好隨意設計,而是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利用純度高、明度強的色彩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顏色鮮豔明亮會讓孩子們享受到視覺上的美感,冷暖色調的對比也恰好掌握著分寸,不會太壓抑也不會太眼花繚亂,所以畫面精緻絕美,色彩運用爐火純青已經成為宮崎駿導演的典型標籤,雖然他封筆多年,但他留下的作品不失為經典之作,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03、結合劇情談談影片反映出的自我成長意識和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宮崎駿導演的作品大多都以“成長”為主題,比如說《天空之城》裡的希達和巴魯,剛開始兩人單純善良,但是缺乏獨立和勇敢,後來在尋找天空之城的路上逐漸蛻變,成長為有勇敢、獨立,有責任感的孩子;《龍貓》裡的小月和小梅有著孩子的純真和膽怯,在媽媽生病後,兩人乘著龍貓巴士前往醫院看望媽媽;《千與千尋》裡的小千本來生活在城市裡,為了拯救父母一個人獨自在湯屋工作。這些作品高度一致的表達出導演對孩子們的期望:善良、勇敢、獨立、純真。

反觀現實,很多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很少感知外面的世界。一方面說明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增加了,但同時也反映了一個社會現實,就是孩子們的主動性降低,不敢大膽地去探索世界。這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兒童來說並不是有利的現象。

大量動畫片的出現,良莠不齊的作品很容易誤導孩子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所以宮崎駿導演的作品受到觀眾喜愛的原因也可想而知,除了製作精良,故事感人之外,就是這些優質作品表現出來的成長主題。不僅補充了孩子們對於大自然的感知和嚮往,也引導孩子大膽地探索世界,要充滿想象力。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①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學會獨立、堅強地面對生活。

小魔女琪琪一開始抱著激動又擔心的心情獨自在克里克小鎮上給客人送貨,她也曾擔心過自己的能力,也曾失去過對自我的認同感,但是她沒有放棄,而是堅強地面對挫折和困難。她從一個需要父母幫她準備行囊的孩子蛻變成可以獨當一面的少女,這個成長經歷是難能可貴的。

我們從故事中也應該看到,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應該鼓勵孩子走向獨立、堅強地面對生活,這樣在他們成年後,面對廣闊的世界才不會覺得膽怯和恐慌。

②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努力的向外探索,向內成長。

《千與千尋》裡的小千跟隨父母生活在城市裡,從未獨自在外生活過。因為途徑隧道的時候,父母受到了詛咒,千尋不得不獨自到湯屋打工,尋找拯救父母的辦法。在湯屋的日子裡,千尋從一開始的笨手笨腳到後來受到大家的稱讚,獨自坐電車去找錢婆婆,這就是向外探索的表現,勇於邁出舒適區,探索更多的可能和未知性。

小魔女琪琪有一段時間失去了魔法,原因是她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沒有價值魔法也就變弱了。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被看到、被關注,但是事與願違的時候,就容易否定自己的價值。琪琪在朋友的鼓勵下,追尋內心的聲音,努力的向內成長,她飛到空中救了好朋友蜻蜓,因此肯定了自己的價值,完成了向內成長的過程。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向外探索,向內成長,解鎖更多的可能性。

③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戰勝生活中的挫折和恐懼。

生活中並不是一帆風順,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挫折和恐懼,學會戰勝它們也就學會了勇敢。勇敢並不是你敢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明明害怕也要鼓起勇氣站出來。影片通過小魔女琪琪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人,戰勝內心的恐懼,直面恐懼,這樣才不會被它打倒。

宮崎駿導演想要表達的意圖很多,我從中感受到的意圖是,每一個孩子只有勤勞、勇敢的做出努力,肯定自己的價值,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才會獲得更多的幸福。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寫在最後:

《魔女宅急便》這部動畫電影利用線性敘事結構,讓觀眾毫無壓力的理解劇情,運用豐富的色彩設計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對世界的感知能力,也通過主題呈現告訴我們讓孩子勇敢地成長,無懼挫折和恐懼。

小魔女琪琪的經歷起到了正面的榜樣作用,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藝術價值極高的作品,更能從中感悟到要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培養他們堅強、勇敢、獨立和善良的品質。宮崎駿導演在這些動畫角色上賦予他的價值觀和對孩子們的期望,也呼籲現實生活關注大自然的魅力。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善良、勇敢、獨立、純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