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深度說:妖幣BSV的創世紀升級之路

說起BSV,可以帶來很多的故事;一天暴漲140%!BSV才是真正的比特幣.......近期比特派邀請了BSV骷顱會BSV骷髏會群主、Bitcoin Maximalist 、比特幣重生計劃創始人、Metanet 骨灰級研究員邱少賢為大家解讀。我們深度區塊鏈徵得邱少幫主的授權,對他所分享的BSV進行報道分享。

區塊深度說:妖幣BSV的創世紀升級之路

區塊鏈緣起

我最早接觸比特幣的時間大約在 2013 年,本職是程序員,所以看到比特幣白皮書時是折服的。那時曾在巴比特發過一些文章。也是因為那時起一直關注比特幣,見證了 2015 年後持續幾年的比特幣擴容之爭。個人對當時比特幣持續擁堵非常失望,在 2017 年比特幣分叉後第一時間支持了 BCH,再到後來第一時間支持 BSV。

於我來說,選擇支持 BSV 是自然而然的,因為這就是我理想中的比特幣應有的模樣。但由於種種原因,BSV 也是最容易招黑的,它的理念也是和幣圈一向的觀點有些格格不入的。不過我相信,真理是越辯越明的,早期建立的 BSV 骷髏會微信群,後期整理的《比特幣重生:重返創世紀》一書,我都將其公開在網上,大家也可以通過 https://metanet.press/ 瞭解 BSV 支持者的觀點。

比特幣BTC、BCH、BSV

大家對於BTC很熟悉,19年進入幣圈的對於BCH、BSV或許不是很熟。接下來就分享一下它們的由來:

比特幣誕生至今,已經過了十個年頭。在此期間,隨著比特幣的交易數量穩步上升,中本聰之前臨時設置的 1M 區塊上限也變成了束縛。但因比特幣幾年的擴容爭議無果,比特幣於 2017 年分叉為 Bitcoin Core 和 Bitcoin Cash,隨後又分叉為 Bitcoin ABC 和 Bitcoin SV。

現在再回頭看當年的分叉紛爭,相對於技術上的實現方式的差異,更多的是理念上的不同。BTC 的支持者強調去中心化,刻意強調維持區塊在足夠小的情況下運作,通過閃電網絡分流,僅讓重要的交易上主鏈;而 BSV 的支持者則是儘可能實現當初中本聰的設計,鼓勵更多鏈上交易使用,讓市場自由競爭決出上限。兩種不同的發展路線,各自都有自己的支持者。當初沒法達成一致而分道揚鑣,甚至有不少人還從此反目成仇,其實是件挺可惜的事情。我想說的是,其實這個圈子還很小很小,還有著更廣闊的未來等著大家去開拓。

區塊深度說:妖幣BSV的創世紀升級之路

BSV的創世升級之路

前段時間BSV進行了“創世紀升級”,將很多設置改回了最初的中本聰版本。這些更改涉及到一下幾點:

  • 去除人為設計的上限,恢復中本聰在 v0.1.0 版裡面設計的操作符。
  • 保持協議穩定,堅若磐石。
  • 無限擴容,承載全人類的交易。

之所以稱這為“創世紀升級”,是因為這次的升級更多一次協議的迴歸,它將寫在代碼裡的區塊硬上限(2G)去掉、改為由礦工自由配置之外,還恢復了幾個先前被 Core 開發團隊禁用的操作符。在我看來,這次升級的成功實施,意義非同一般: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的一小步,讓擴容之爭塵埃落定;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通過 Metanet 開啟歷史的新篇章。

從 Bitcoin 到 Metanet,這和中本聰的設計是一脈相承的,也是比特幣系統的自然演化。儘管中本聰很早就確定了比特幣經濟激勵和自由競爭的核心設計的本質,在過去的十年裡面,太多的人認為比特幣協議不夠完美而嘗試在上面畫蛇添足。而事實上,中本聰的設計一直都未能得以完全實現,比特幣還有著無限的潛力等待著人們發掘。這一點也是 BSV 的開發者在努力實踐中的。

比特幣是一個經濟驅動的激勵系統,其獨特而有別於前人的創新之處是通過經濟激勵的手段解決了信任問題。其底層協議已經足夠完善,之前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可以通過開放擴容讓礦工自由競爭即可解決。而當人們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例如大量攻擊的成本,零確認的安全性等等,其實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區塊深度說:妖幣BSV的創世紀升級之路

2018 年後才開始接觸比特幣新人,恐怕難以理解當年的爭論的激烈。現在很多區塊鏈都打著擴容的旗號,但事實上它們並沒有經歷實際的考驗。比特幣本身就是為擴容而設計的系統,否則它沒有必要使用 UTXO 和 Merkle Tree 的結構,因為這兩種數據結構在交易數不大的情況下是非常低效的。只有在海量數據下,它們才能充分顯現出其中的優勢。而在解決了擴容問題、鎖定協議之後,各類應用將可以自由地在上面構建,這也是 Metanet 概念的根基,BSV 上的各種各樣的交易將構成支撐所有互聯網活動的全球公共賬本,讓信息的流動得以價值衡量,這是現有互聯網缺失的一環,也意味著它具有著無限的可能性而令人興奮。即使每一筆低成本的小額交易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它們會積少成多,當海量的交易凝聚在一起時,將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這也是中本聰所說的,二十年後,我們要麼有著無以計數的交易量,要麼什麼也沒有。

對於 BSV 的用戶來說,現在的交易量其實還遠遠不夠,也意味著還需要我們更加努力。

BSV堅持大區塊理念,並且經常會有超大塊的壓力測試,這種做法背後的邏輯是保證比特幣這個系統可以生存下去。比特幣內置了一個減半機制,每四年礦工獲得的收益將減半,那麼將會迎來兩種方案得以解決礦工的問題。

方案一,減半後的比特幣暴漲,通過相對法幣的價格暴漲來抵消減半帶來的成本壓力;

方案二,提高礦工打包區塊的手續費收入,彌補減半帶來的損失。

BTC 希望的是第一種,BSV 採取的是第二種。而在保持每筆交易手續費交易不變甚至更低的情況下(畢竟手續費漲到用戶無法忽略後用戶會離開),只有通過交易數的大幅度增加才能彌補減半帶來的損失。交易數足夠多手續費足夠大的情況下,逐利的礦工自然會去提高自身處理能力以獲取更高收益,但礦工某種程度上是“懶惰的”,他們很少會主動大幅提升自己的處理能力。超大區塊的壓力測試,其實是一個激勵信號,可以看到哪些礦工(礦池)具有更高的處理能力,那麼在日常交易增加的過程中,他們也可以打出略高於平均水平的區塊大小,從而獲得最佳收益比。在這個競爭博弈的過程中,網絡整體的承載能力也會水漲船高。

因此,當有人發送了大量的交易,事實上對一些礦工造成了一些壓力,其實也是提醒他們快跟不上平均水平了,畢竟沒準有一天,這樣的大塊也許只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

BSV詬病—不夠去中心化?

當前BSV的算力分佈並不夠去中心化,這也一直是一大詬病之處。事實上,礦工在比特幣的激勵機制下,會自發形成一個小世界網絡。小世界網絡是否讓比特幣變得中心化?對於這樣的結果 BTC 和 BSV 的支持者的態度是不同的:要儘可能地與更多節點保持連接意味著需要提升節點的硬件性能。如果最後變成了都是服務器級別的節點,這不會讓很多愛好者無法自己在家運行,最後只有少數幾個大礦場參與的遊戲?

區塊深度說:妖幣BSV的創世紀升級之路

我認為去中心化實際上有程度之分,3 個節點是去中心化,3 萬個節點也是去中心化,這裡面有著程度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是給了其他人參與的自由。中本聰獨自一個人挖了一年的初期,是不是一直中心化著呢?事實上在協議不變的情況下,這裡的鑄幣權已經通過開放准入市場化競爭淘汰實現了去中心化。而權力的去中心化,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

中本聰設計比特幣,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貨幣系統,而是一個殺不死的貨幣系統。去中心化的目的是防止單一中央節點被摧毀,其代價是降低了效率。過於去中心化,會使得全網統籌協調、數據同步變得困難。因此存在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應該是市場去自動尋找,而不是像 Core 開發組那樣人為強行限制。

我說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並不是著重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貨幣系統。這一點與幣圈很多人的理解是不同的。事實上,你在比特幣白皮書上找不到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 這個詞,而你可以找到誠實 Honest 這個詞很多次。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比特幣更強調的是如實記錄,而且持之以久地記錄下去。因此,BSV 是非常歡迎所有礦工來挖的。算力佔比大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礦工作惡去雙花,而雙花的礦工是會有信任危機的。一個投入了大量資源來挖比特幣的礦工,是不會為一杯咖啡而去作惡雙花呢?我想這筆經濟帳他們不會迷糊。

長期來說,比特幣的礦工數量應該是趨向於恆定的,太低則網絡不夠安全,太高則網絡太昂貴而讓大眾難以承受,最終市場會給出這個比例應該是多少。在這一方面,BSV 更相信自由市場競爭的力量。

BSV減半—會不會大漲?

對於減半就意味著價格上漲的觀點,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簡單地從過去為數不多的幾次減半經驗就認為價格上漲是理所當然,這其實是一種從果推因的現代版刻舟求劍的做法。

按照中本聰的減半設計,礦工打包所獲得比特幣的區塊獎勵將逐漸由手續費代替,“區塊獎勵” 實際上是對挖礦節點維持比特幣網絡運行、驗證和打包交易的一種補貼。當區塊獎勵逐步減小時,交易手續費就會成為礦工的主要收益來源。如果系統中未產生足夠的交易手續費,礦工的收入就會持續下降。這意味著礦工們將更加依賴交易手續費和交易量,否則礦工在減半後無法有足夠的獎勵持續而離開,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將不復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比較可行的方案是通過增加交易費用的比重來減少減半帶來的影響,這也是 BSV 所選擇的道路,也是 BSV 要在減半前的創世紀升級中將區塊大小上限去掉讓礦工自由配置,從而有能力去承載足夠多的交易以維持平衡的原因。

但這次減半和之前有所不同,一來接近比特幣總量的 90% 已經被挖採出來並在市場上流通,這次減半相對之前兩次而言,對市場上流通量的影響更加微不足道;二來 SHA256 的算力事實上兵分三道。現在距離 BCH 減半大概還有兩週時間,距離 BTC 也只有一月之餘。當其中一條鏈收入驟減時,部分礦工將會去挖潛在收益更大的鏈或被迫關機甚至拋售,從而進一步加劇算力的波動。如果算力大幅度下降,出塊時間將變長,交易更容易不斷累積而雪上加霜。這個時候對所有的比特幣礦工都是一個考驗,會有多少礦工願意像中本聰當年那樣幣本位默默挖上一年呢?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背後支持者的大比拼。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明白挖出一個區塊的成本是高昂的,如果背後的賬本無法提供足夠的價值的話,可以預見的是對應的價格下跌算力縮減直到達到新的平衡。

從長期的角度來說,現在三鏈並不是一個穩定的狀態,畢竟它們都需要爭取算力資源,誰能逃過死亡漩渦,這個就仁者見仁了。BCH 早兩天,然後到 BSV,再過一個月左右到 BTC。三鏈也因歷史原因有減半先後之分,雖然是同根同源,面對減半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把這當成自然界的冬天來臨即可。

BSV鏈上Dapp生態

當前BSV上已經有很多遊戲與應用推出了,這都得益於 BSV 維持不變的底層協議的預期,BSV 上的開發現在日新月異,有意思有創新的應用也數不勝數,在這我簡單分享幾個我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應用,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生態應用:Planaria 變形蟲 https://planaria.network/

Unwriter 是個很低調而很有想法的開發者,他開發的應用通常經常讓人腦洞大開,讓人重新審視比特幣原有的潛力。Planaria 就是在比特幣協議之上構建起來的底層服務,讓人們可以更方便地從 BSV 網絡讀取解析交易的信息,降低了開發者構建應用的門檻。BSV 的大區塊讓鏈上存儲成為可能,Planaria 架起了一座橋樑,讓大家可以把 BSV 網絡當成數據總線,這樣的理念是非常讓人耳目一新。

生態應用:EHR Data 用 BSV 來存儲和管理醫療保健數據的企業應用

現有的醫療保健系統的數據如同一個個信息枯島,個人的醫療信息記錄所有權也脫離患者個人,這給醫療保健提供者造成了盲點,也讓用戶難以進行遷移。通過將信息記錄在同一條鏈上,可以方便地進行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縮寫EDI), 這可以讓現有公業可以幾乎無縫地遷移到區塊鏈上,他們甚至都不需要知道自己在使用區塊鏈。

而 EDI 在現代工業其實已經有著廣泛的應用,現代的物流、供應、電商、銀行對賬,都有著具體的使用場景。這是現在不少聯盟鏈試圖改進的地方,也是 BSV 成鏈歸一的來源。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多的功能鏈。

面向企業開發,實現大規模擴容,這是 BSV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努力實踐著的,也是在向大家實證著的。

生態應用:Volt 錢包(原名 Laxo) https://twitter.com/Voltfinance

無論是多重簽名還是助記詞,對於新用戶來說,使用門檻還是相當高的,即使是我這樣的老用戶,也深知錢包普及的不易。

Volt 錢包是一款採用了門限簽名技術的錢包。門限簽名利用多方計算進行分佈式的私鑰分發以及分佈式的私鑰簽名。使得在整個過程中不需要組成完整的私鑰,可以保證了即使錢包一直在線也不存在安全隱患,使得錢包不用為了安全考慮一直處於離線狀態。對於需要頻繁處理提幣的業務來說是完美的應用場景。

這個技術方案使得 Volt 錢包不用擔心備份丟失,不用操心備份。另外它配置了人臉識別保證錢包恢復和大額轉賬的安全,桌面端的關鍵操作需要 app 端掃描人臉授權。在避免單點故障的基礎的同時還能將資產安全控制在自我手中。他們的 iOS 版最近剛開始公測,有興趣的群友今天活動後可以聯繫我去嚐鮮一下。

生態應用: sCrypt https://scrypt.studio/

sCrypt是一種高級智能合約語言,它允許開發者在BSV更容易地編寫智能合約,而不必使用更繁瑣的比特幣腳本。語法上,sCrypt類似於Ethereum平臺上使用的Solidity語言,使它更容易被現有的智能合約開發人員所採用。 但這種相似性只是表面上的,因為sCrypt將由底層編譯器編譯成比特幣腳本,而不是EVM字節碼。其創始人最近也發了一系列文章,介紹通過使用 sCrypt,可以實現帶狀態的合約以及主鏈上的代幣,而且可以比 ETH 做得更強更好更實惠。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翻過去閱讀一下 https://medium.com/@xiaohuiliu

之所以推薦這個項目,更多地是我認為它代表了一個趨勢,即在底層協議足夠強狀穩定不變的情況下,上面的編譯器和高級語言才能得以發展,未來可能出現面向鏈上編程的場景,甚至出現腳本的硬件加速處理器。這也是和 BSV 一直鼓勵的競爭是一致的,讓專業的能得以發揮至極致。

一口氣說了好多,但這還只是 BSV 世界裡的很小一部分哈哈。希望大家能從這冰山一角,能夠感受到 BSV 生態的蓬勃生機。

BSV背後的Dr CSW是中本聰?

圈內討論最多的問題CSW(Satoshi Nakamoto)是不是真的中本聰。Gavin Andresen(中本聰繼任者)曾表示過他認為Dr CSW是中本聰,業界這個爭論也從未停止過。

簡單地一句話來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CSW 現在是薛定諤的中本聰。但無論你是否相信 CSW 是中本聰,但有幾點是需要明確的:

1.【中本聰】這個名字是一個代號,背後是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體;

2.【中本聰背後是誰】是即成的事實,這件事不會因為現在任何人的所做所為而改變;

3.【比特幣白皮書和初期代碼的版權】屬於中本聰,相關的構思創作在公佈之前,比特幣創世塊私鑰出現於初期代碼之後

就我個人而言,我和 CSW 有過幾次接觸,我也從他的文章和交談中獲得許多啟發。他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但他對於比特幣的理解和執著遠在其他人之上。我非常理解 Gavin 當時的感受,因為我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但過多關注於這個問題其實意義不大,在比特幣協議固定下來之後,重要的是豐富的應用所產生的大量交易來維持這個系統的正常運作,中本聰的輝煌需要後人來發揚。

享就到這,大家對於BSV有任何問題和八卦都可以留言評論,到時會找邱少主來給大家解讀的~

相關推薦:

https://metanet.press/

https://metanet.press/appendix/time-line-of-satoshi

https://metanet.press/chapter-block/importance-of-zero-conf.html

https://svskull.club/

https://medium.com/@xiaohuiliu

https://scrypt.studio/

https://twitter.com/Voltfinance

https://planaria.network/

https://Bsvso.com

https://mp.weixin.qq.com/s/LSUQy-DpESp_yVpp88gR5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