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在瑞士遍地開花,中國可有借鑑之處?

受瑞士經濟影響,瑞郎升值對宏觀經濟的消極影響持續發酵,在全球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瑞士出口產業競爭領先優勢逐漸縮小。受此影響,人工成本高企,使企業不得不考慮利用技術創新,尤其是自動化和機器人,降低成本壓力。以自動化和機器人普及為特徵的新時代正在瑞士掀起,工業4.0正在蔓延,人工勞動力正被自動化所取代,迎來機器換人。

機器人在瑞士遍地開花,中國可有借鑑之處?

瑞士採用人工智能、數字化、物聯網等新技術,就生產線潛在問題,可通過傳感器甄別,利用智能軟件,協調生產、裝配、物流、訂購新原料等環節,針對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用機器人取代人工,同時,創造安全且有價值的新就業機會,如編程、機器人維修等,進而推動機器人可與人協同工作。據瑞士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15年來,在服務業數字化和管理工作的自動化,已縮減了行政崗位達18多萬個。同時,知識與科技型職業工作崗位數量增多,目前已佔工作崗位總數超過25%。

對於工業4.0,瑞士政府大力支持把機器人定位為戰略發展方向,建立了國家機器人能力研究中心,積極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普及。對機器人的認知不僅停留在純科學領域,向需求領域拓展,因此,促進產業與科研之間的雙向交流。

針對創新,在創新鏈前端,瑞士政府給予很大投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打通產業和科研自由溝通平臺。與單純資金補貼相比,這種方式效果更好。可容易將全國所有相關資源集中起來,建立起開放的垂直創新網絡。而企業受限於商業競爭,很難實現知識分享,瑞士政府發揮更多優勢。可見,不管是瑞士工業格局優化,還是促進就業,目前,自動化浪潮都可謂是恰逢其時。

中國是機器人應用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鑑於中國工業門類齊全,因此創建了更豐富的測試場景,為中國機器人技術提升發揮巨大作用,同時,也解決經濟結構轉型、用工成本高、用工難等,推動機器人勞動力進展。

哪些領域會變化?目前,在眾多領域開始推廣機器換人,包括工業製造業、服務業、智能汽車、無人機等。隨著機器人技術日漸成熟,及行業應用細分加劇,機器人種類越來越趨於繁多,如焊接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

如何面對機器換人?在機器人替代人工作業初期,勢必會造成大量勞動者失業,但同時也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所以沒必要過度緊張。因為普通工人通過學習和培訓,經過轉崗培訓合格後,轉變為技術學員,重新上崗。

目前,在結構化工作環境中,工業機器人在線傳感能力比較差。服務機器人只能從事簡單的任務。特種機器人則是通過人工遙控操作完成特定工作。但是,在工業4.0推進下,未來,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