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香舌尖!這些春天專屬食材不容錯過

大地回暖,時令春菜紛紛上市,勾起了人們嚐鮮的願望。

香 椿

門前一棵椿,春菜常不斷

北京人春天最愛的,莫過於香椿了。早春時節,香椿樹吐出嫩紅的芽葉,俗稱香椿頭。香椿吃法多樣,有香椿裹麵糊炸的“香椿魚兒”,或是香椿拌豆腐,最經典的就是香椿炒蛋。香椿氣味獨特,馨香馥郁;雞蛋甘醇,中和了香椿過於強烈的滋味。二者同食,別有滋味,彷彿將春日一口吞入肚中。值得注意的是,香椿中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焯燙後食用更健康。

“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如木質。”吃香椿,一定要趕早。過了穀雨,香椿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薺 菜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一場春雨過後,薺菜就蓬蓬勃勃地生長在田野山頭了。諸多野菜中,薺菜的口感和味道歷來為人稱道。先秦《穀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足以證明人們食用薺菜的歷史久遠。

薺菜,通體翠綠,葉子鮮嫩,可做薺菜豆腐湯、薺菜雞蛋湯,色香味俱全。最家喻戶曉的吃法莫過於薺菜餛飩,薺菜特殊的鮮味融入肉餡,去了青草氣,又能解肉餡的膩,唇齒留香,讓人百吃不厭。

馬蘭頭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春日裡,當你在餐桌上品嚐馬蘭頭的時候,是否還記得和小夥伴們唱著兒歌跳橡皮筋時的情形?

馬蘭頭,又叫紅梗菜、雞兒腸,極為常見。天氣一回暖,馬蘭頭便在鄉間田野上冒出嫩綠的芽兒,迫不及待地開始生長。挑馬蘭,要手拿一把小剪子,一手捋葉,一手將嫩梢剪下,剪下的菜梗要剛剛微紅,太紅的菜梗會柴硬。

馬蘭頭常見的吃法是熱水焯後和香乾一起切成末,加些香油、生抽涼拌,就是一道很好的家常小菜(圖⑤,影像中國)。

春 筍

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

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以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立春後挖的筍,肥大甘美,潔白如玉,肉質細嫩。

中國人吃竹筍歷史悠久。蘇東坡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居有竹”除了欣賞竹的雅緻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品嚐到鮮美的竹筍。

春筍貴在鮮,食用方法很多,炒、燒、煮、煨、燉等均可,皆成佳餚。可葷可素,可湯可菜,做法不同,風味各異。嫩頭可用來炒食或做餡料;中部可切成筍片,作為菜餚的炒燒配料;根部質地較老,可與肉類、禽類一起煨湯。要想品味春筍獨特的味道,油燜春筍是最好的選擇。春筍在下鍋前,要過一下熱水,既能分解草酸,也能去除澀味。(記者 施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