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3、4歲的孩子變得勇敢?

前幾天送女兒上手工課遇見這樣一幕。一個3歲多的女孩一直抱著她的水杯在教室門口哭,不肯進去。爸爸在身邊,她一直哭著說我要爸爸,不要去上課。哭了好一會,爸爸略微有點不耐煩,一直讓她別哭了,去上課。再哭一分鐘,就去上課。好了,一分鐘了,擦乾眼淚,去上課吧。

女孩繼續哭,爸爸沒轍了,只好說,你再哭,你再哭我就走了。然後佯裝要走。

結果不出意外,孩子哭得更兇了。

實在看不下去,我走過去蹲下來問小女孩,“小朋友你一直哭是不是害怕,害怕你去上課了,爸爸會走掉?”女孩哭著點點頭。我和她說,“不怕的,你爸爸就坐教室門口等你。你看阿姨的女兒也在立面上咳咳,阿姨也坐門口等她。我和你爸爸都坐在門口,哪裡都不會去的。”

女孩哭的聲音小了些。爸爸也有點意識到女兒為何會哭了,態度柔軟下來,和她說:“爸爸哪都不去,坐在門口等你。”

這時女孩雖然還是不肯進去上課,但情緒已經平復很多,不哭了。只是拿著水杯在門口不肯向前。

又來了一個老師哄她:“要不爸爸陪你進去上兩分鐘吧。就兩分鐘,兩分鐘後爸爸就要出來,可以嗎?”

女孩答應了,還和老師拉了勾,牽著爸爸的手去上課了。後來爸爸出來了也一直沒哭。

我問老師:“這女孩是剛來上課還不適應嗎?”

老師說:“不是的,她已經上過幾次課了。前幾次課表現都很好,只是上次課的主題是非洲面具,那個面具看起來有點嚇人,可能把她嚇著了,這次才會覺得害怕。”

原來是這樣啊,所以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啊。如果爸爸早一點問她在哭什麼,理解幼小的她害怕和恐懼的感受。給她一點擁抱和安慰,而不是逼她獨自向前,就不會在門口僵持那麼久了。

其實很多家長都像這位爸爸,很著急的希望孩子能勇敢能獨立,而忽略了小小的人兒內心真實的感受。

其實一點小溝壑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萬丈深淵。

如何讓3、4歲的孩子變得勇敢?

前段時間4歲的女兒經常生病,進出醫院次數很多。練就了抽血也不會哭,打針也不會哭的好本領。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也沒有這麼勇敢。有次晚上發燒上醫院,去醫院之前就哭著問我:“媽媽,要打針嗎?我不想打針。”

我和她說:“我儘量和醫生說不打針,但是如果驗血的結果很嚴重的話,該打針還是得打針,沒辦法的知道嗎?”

結果驗血顯示白細胞很高,扁桃體也有點化膿了。必須上吊針了。打針之前我陪著她坐在輸液室的門口,她一直哭,說不想打針。

即使時間很晚了,我也不著急逼她進去,而是抱著她安慰她,“恩恩,我知道的,你怕疼,不想打針。你害怕你就哭一會吧,媽媽陪你。”

她一邊哭,我一邊抱著她和她說,其實打針就是扎進去那一下會疼,後面就不疼了,不用害怕的。

她抱著我哭了一會,把害怕的情緒釋放完就好了,擦乾眼淚和我說,媽媽,等會打針的時候給我放動畫片吧。

我說好呀,給你放迪迪逗逗看。

情緒平復了的女兒,走到護士面前,自己伸出了小手,針扎進去,一聲都沒吭。

整個過程中,我不笑話她,也不拿別人和她比較。讓她感覺到我能理解她的感受,並願意幫助她消化這種感受。這樣她才能真正的接受並勇敢起來。

在輸液室的時候,對面來了一個小男孩,從頭到尾嚎嚎大哭不肯打針,父母一個抱,一個壓著腿,讓醫生硬把針插進了孩子的頭上(手更本打不進去)。孩子一直一直大哭掙扎,旁邊的人們都在看熱鬧,男孩爸爸彷彿失了面子,氣的打他屁股。孩子並沒有被馴服,反而哭得更兇了,最後頭上打針的地方都腫了,沒辦法只能又拿掉。

整個過程沒有安慰,只有強制、恐嚇和反抗。

其實打針有多疼呢,可能還沒有爸爸那一巴掌疼,但孩子寧願被爸爸揍也不願打針,更多的已經不是怕疼,而是與父母鬥氣,氣他們不給他接受的時間。如果父母也願意提前幫他做好心理建設,給他一點平復自己情緒的時間,也許又會是另一番場景。

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落落大方,堅強勇敢。

在他膽怯、害怕的時候,推他向前。

但大樹不是一日長成,孩子也不是一下就能變成勇士。

首先他要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理解害怕和恐懼是怎麼一回事。這過程中需要父母的指導、幫助和陪伴。

然後才是克服這些情緒去面對困難和挫折。

我想孩子內心的勇氣,還是源於父母給予他的安全感,讓他明白背後總有人支持。

這樣他才真正的敢,一路向前,不必回頭。

如何讓3、4歲的孩子變得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