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3、4岁的孩子变得勇敢?

前几天送女儿上手工课遇见这样一幕。一个3岁多的女孩一直抱着她的水杯在教室门口哭,不肯进去。爸爸在身边,她一直哭着说我要爸爸,不要去上课。哭了好一会,爸爸略微有点不耐烦,一直让她别哭了,去上课。再哭一分钟,就去上课。好了,一分钟了,擦干眼泪,去上课吧。

女孩继续哭,爸爸没辙了,只好说,你再哭,你再哭我就走了。然后佯装要走。

结果不出意外,孩子哭得更凶了。

实在看不下去,我走过去蹲下来问小女孩,“小朋友你一直哭是不是害怕,害怕你去上课了,爸爸会走掉?”女孩哭着点点头。我和她说,“不怕的,你爸爸就坐教室门口等你。你看阿姨的女儿也在立面上咳咳,阿姨也坐门口等她。我和你爸爸都坐在门口,哪里都不会去的。”

女孩哭的声音小了些。爸爸也有点意识到女儿为何会哭了,态度柔软下来,和她说:“爸爸哪都不去,坐在门口等你。”

这时女孩虽然还是不肯进去上课,但情绪已经平复很多,不哭了。只是拿着水杯在门口不肯向前。

又来了一个老师哄她:“要不爸爸陪你进去上两分钟吧。就两分钟,两分钟后爸爸就要出来,可以吗?”

女孩答应了,还和老师拉了勾,牵着爸爸的手去上课了。后来爸爸出来了也一直没哭。

我问老师:“这女孩是刚来上课还不适应吗?”

老师说:“不是的,她已经上过几次课了。前几次课表现都很好,只是上次课的主题是非洲面具,那个面具看起来有点吓人,可能把她吓着了,这次才会觉得害怕。”

原来是这样啊,所以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哭啊。如果爸爸早一点问她在哭什么,理解幼小的她害怕和恐惧的感受。给她一点拥抱和安慰,而不是逼她独自向前,就不会在门口僵持那么久了。

其实很多家长都像这位爸爸,很着急的希望孩子能勇敢能独立,而忽略了小小的人儿内心真实的感受。

其实一点小沟壑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万丈深渊。

如何让3、4岁的孩子变得勇敢?

前段时间4岁的女儿经常生病,进出医院次数很多。练就了抽血也不会哭,打针也不会哭的好本领。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勇敢。有次晚上发烧上医院,去医院之前就哭着问我:“妈妈,要打针吗?我不想打针。”

我和她说:“我尽量和医生说不打针,但是如果验血的结果很严重的话,该打针还是得打针,没办法的知道吗?”

结果验血显示白细胞很高,扁桃体也有点化脓了。必须上吊针了。打针之前我陪着她坐在输液室的门口,她一直哭,说不想打针。

即使时间很晚了,我也不着急逼她进去,而是抱着她安慰她,“恩恩,我知道的,你怕疼,不想打针。你害怕你就哭一会吧,妈妈陪你。”

她一边哭,我一边抱着她和她说,其实打针就是扎进去那一下会疼,后面就不疼了,不用害怕的。

她抱着我哭了一会,把害怕的情绪释放完就好了,擦干眼泪和我说,妈妈,等会打针的时候给我放动画片吧。

我说好呀,给你放迪迪逗逗看。

情绪平复了的女儿,走到护士面前,自己伸出了小手,针扎进去,一声都没吭。

整个过程中,我不笑话她,也不拿别人和她比较。让她感觉到我能理解她的感受,并愿意帮助她消化这种感受。这样她才能真正的接受并勇敢起来。

在输液室的时候,对面来了一个小男孩,从头到尾嚎嚎大哭不肯打针,父母一个抱,一个压着腿,让医生硬把针插进了孩子的头上(手更本打不进去)。孩子一直一直大哭挣扎,旁边的人们都在看热闹,男孩爸爸仿佛失了面子,气的打他屁股。孩子并没有被驯服,反而哭得更凶了,最后头上打针的地方都肿了,没办法只能又拿掉。

整个过程没有安慰,只有强制、恐吓和反抗。

其实打针有多疼呢,可能还没有爸爸那一巴掌疼,但孩子宁愿被爸爸揍也不愿打针,更多的已经不是怕疼,而是与父母斗气,气他们不给他接受的时间。如果父母也愿意提前帮他做好心理建设,给他一点平复自己情绪的时间,也许又会是另一番场景。

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落落大方,坚强勇敢。

在他胆怯、害怕的时候,推他向前。

但大树不是一日长成,孩子也不是一下就能变成勇士。

首先他要学会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理解害怕和恐惧是怎么一回事。这过程中需要父母的指导、帮助和陪伴。

然后才是克服这些情绪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我想孩子内心的勇气,还是源于父母给予他的安全感,让他明白背后总有人支持。

这样他才真正的敢,一路向前,不必回头。

如何让3、4岁的孩子变得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