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感的教訓。

大流感的教訓。

當歷史一再重演時,人們便會忍不住從過往中尋找教訓,所謂以史為鑑,說的就是這層意思。

1918年橫掃世界的大流感,可謂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流行病,據估計全球5千萬人因此喪命。費城人挖路埋屍的照片就是悲慘的寫照。時隔百年,新冠疫情再次席捲全球,過往的災難提供了哪些教訓?美國曆史學者John M.Barry 3月17日在《紐約時報》發表題為《1918年大流感最重要的教訓》(The SingⅠe Most Important Lesson From 1918 InfⅠuenza)的文章,

指出當年人們對它的干預作用非常有限,最重要的教訓是應該講真話,道實情,防控措施應當一以貫之,不能時緊時鬆。

他寫道,為了維持當時戰時士氣,美國國家和地方官員都刻意隱瞞真相,或許故意輕描淡寫。認為這一“西班牙流感"不過就是“普通流感"的別稱。大多數地方官員也隨聲附和,報紙也呼應他們的說法。甚至在費城已經開始挖掘公共墓地、關閉學校、沙龍和劇院,禁止公共聚會之後,還有報紙這樣宣傳:這不是一項公共衛生措施,沒有理由拉響警報。

他還說,防控措施要收到效果,有賴於人們嚴格和自覺的遵守,政府部門更要保持警惕。當時許多城市都實施了限制措施,然後又過早地加以解除,以至後來不得不重啟。當時120個軍營中,有99個採取了隔離措施,但後來研究發現,採取這些措施的軍營和未採取措施的,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幾乎沒有差異,原因就在於時間一長,大多數人逐漸鬆懈下來,防控措施流於形式。

巴利所總結的教訓,其實並不複雜,道理並不深奧,時間也並不久遠,為何人類總是如此健忘?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獲得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眼下疫情蔓延的情勢,已經到了放下我們的傲慢,謙卑地以史為鑑的時候。如果“後人哀之而不鑑“,最終恐怕也難逃“後人復哀後人"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