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玩家:不會寫文章、拍視頻,這三個方法也能瘋狂地搞流量

​(一)


天譯跟我說,最近公司的效益很不好,自己的外貿業務線基本上全部被砍斷了,國內的訂單量雖然有所好轉,但相對於年前,已經是可見的跌涯式下滑。

經營著一家十幾個人的公司可不容易,天譯是個90後,依靠自己的能力,曾經也實現過財務自由,但也吃過不少虧。和天譯認識,源於幾年前的一次業務對接,這年輕人對互聯網流量的玩法有自己的理解,不隨波逐流。

2017年,圖文自媒體都差不多被業內人士唱衰的時候,每個人都說自媒體不行了,搞短視頻和直播才能賺錢。天譯不這麼認為,他想開發網站,因為他覺得搜索的流量依然是最值錢的。

那一年,微信小程序剛出來沒多久,老布從本地自媒體轉向小程序,可能是發了一些關於軟件開發的推廣信息,剛好天譯在網上看到我的電話,以為我是開發網站的,這才有了接觸。後來,我也給他介紹了一個不錯的開發團隊。

天譯的網站主要是做跨境電商的,國內的東西成本便宜,雖說在運輸方面沒有那麼方便,但砍掉物流和運營成本,比國內電商的利潤高太多了。東買西賣,把自己的網站推廣到國外,天譯利用國內搞流量的方法,在Facebook、Twitter、ins上種草,全部導流到自己的網站。花了一年的時間完善網站內容,再找兩個人在谷歌上做SEO,第二年開始盈利。據他透露,那時候,年底利潤能有兩百個。

小公司的外貿業務火熱兩年之後,天譯開始擴招,養育新的項目。啥項目呢?就是自媒體。天譯說,大家都去做短視頻了,但我覺得那玩意兒不靠譜,幾百萬的粉絲也沒啥用,能成交的流量才是好流量。

國外的業務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了,好在有點底子,還能熬一段時間。天譯這次來找我,其實就是想聊聊自媒體。

去年,天譯招了三個人,各自負責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知乎三個平臺的內容更新,要求他們每天至少更新一篇不少於兩千字的長文。對了,必須是原創的。

比較遺憾的是,雖然天譯給三人開的工資不低,任務的完成度也湊合,但運營了一年,也沒做起來。三個號的粉絲加起來還不足五千,更別談變現了。如果不是外貿業務告急,天譯也沒那麼在意。

我看了一下他幾個自媒體號的內容,其實也沒多大問題,文采不錯,排版也精美……不過,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競爭力。


這幾個號都是做心理學相關的內容,主要是為了吸引對心理學感興趣或者有心理問題需要解決的人群。出發點不錯,如果有足夠的粉絲基礎,後端的變現是有很大空間的。根據經驗,我給天譯列了幾個內容方面的建議,希望能有點用吧。


(二)


現在開公司的,基本上都會開通公眾號和其他自媒體號,畢竟這是能搭上互聯網快車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渠道了,沒有之一。當然,有些公司就是野蠻,一出來就砸真金白銀做廣告,但那個方式不適合大部分創業者,不僅傷身,而且不踏實。

但是,很多公司往往會花一個月幾千塊錢的工資,招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運營自家的自媒體號,沒啥要求,就是寫文章、搞視頻,看到閱讀量上來就行。關鍵的問題是,一個月幾千塊錢能招到的運營,多數不是真正做內容的,而只是一個搬運工或者美工。

內容是什麼東西?並不是說你要求做運營的天天去看10W+的爆文,然後模仿他們的套路,再套上自己的產品,東拼西湊,就能整出來的。內容的受眾是人,是無數的大眾,他們會因為一篇文章或一段視頻去關注一個賬號,正是因為其中的某個點剛好觸動到了他們,這才是好內容。


幾千塊錢找來的運營小生,其實是在完成任務,他不會很深度地想這些東西,但作為老闆,如果真正地想做自媒體,必須親力親為,不要光盯著華麗的閱讀量去看。因為,真正能給你買單的,是人,不是數字。

內容其實是一個人思想和認知的體現,不管是過去寫小說、唱歌還是現在寫文章、拍視頻,這些事情往往只能由一個特定的人或者團隊在完成,別人永遠代替不了。比如開直播的李佳琦,你把他換成其他人,用一樣的裝扮和臺詞,也做不成這件事。


所以,天譯說招人去運營自媒體號,本身就是一個不成熟的出發點,很多公司的自媒體號做不起來也是這個原因。很多作家,為什麼即使已經功成名就,還要自己動筆寫文章,就是因為那些創造性的內容永遠只能自己來,別人無法代替。

這些年混跡互聯網,每個階段,我對流量的獲取方法也有不同的感受。最初是搜索引擎的流量,成就了早期的互聯網創業者,只需要搞個網站,裡面寫點東西,每天就能帶來無盡的曝光和轉化。


現在的淘寶、京東甚至今日頭條,基本上都是靠著搜索引擎起來的,還有很多不為大眾所知的品牌,多多少少靠著搜索引擎的流量奮身起家,越做越強。

搜索引擎的流量很好理解,人們每天的問題可太多了,有問題就會在網上找答案,在天朝,假如每個人每天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可以算一下這個流量有多大。


比如小A今天想買一臺手機,他就會去谷歌、百度搜索“什麼手機好”,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的。好了,假如有個人剛好寫了一篇關於手機性能的文章,被小A看見了。

這時,小A或許會直接去電商平臺找到那個品牌的手機,就買了。或許,小A看到文章裡有作者的聯繫方式,微信也好,購買鏈接也好,會去添加諮詢。於是,這就完成了一筆訂單的交易。

有搜索框的地方就是一個搜索流量的入口,我們看到的百度、淘寶、京東、微信、抖音、快手等等,都有這樣的搜索框。為了讓無數的小A搜到你,你得開網站、寫文章、拍視頻,立好牌坊,才有機會被他們找到。


網站是一個很老的東西了,如果你問我,現在還能不能做,這可沒有答案,我只能告訴你,搜索的流量依然很有價值,怎麼把握靠自己。假如我告訴你擺地攤能賺錢,你去擺了,浪費時間還沒賺到錢,你會痛罵我的,沒這個必要。

網民的互聯網認知越來越高,技術也越來越發達,科技的操縱者們太瞭解大眾了,讓大眾主動搜索問題對他們來說顯然不夠,應該主動把答案餵給他們。


怎麼喂?那就收集這些網民的搜索習慣和個人信息,用算法模型去推測他們的喜好,把煮好的肉呈現到他們面前,任他們挑選。像現在很火的頭條系產品以及各大平臺的信息流內容推薦,都是這個邏輯。

互聯網的流量競爭就是搶眼球的戰爭,大玩家有大玩家的玩法,小玩家有小玩家的做法。大玩家咱就不說了,沒啥意義,我們鬥不過。我就是一個做小生意的,犯不著去研究BAT還是什麼TMD的,但或許知道這些流量的底層邏輯,才能用更好的姿勢去吃到互聯網的流量。


(三)


我們知道,會寫文章、拍視頻的人,搞到流量很容易。但有一個現狀,很多玩家根本不會寫文章,也不會拍視頻,我說的什麼內容邏輯,看起來就是一堆廢話。上面的這些流量邏輯,你看不懂也沒關係,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坐上飛機,然後去布達拉宮的。更多的人,只能坐上火車去拉薩。

你在創業,你在打工,你在搞副業,起碼手上有個產品吧,那就瘋狂搞流量,讓這些流量來買你的產品,就這麼簡單。你不能每天寫出兩千字的爆文,也不能每天拍出10萬讚的視頻,那就另闢蹊徑。


第一個:寫回答

流量只是一個概念,我們想在互聯網上賺到錢,本質上還是賣產品、賣服務。客戶為什麼要買你的產品?當然是為了解決某個需求。比如你是賣洗面奶的,當客戶對這個產品一無所知時,他肯定有一堆疑惑,比如哪個品牌的洗面奶最好用?針對敏感性皮膚,應該要注意些什麼?洗面奶的用法......


一八玩家:不會寫文章、拍視頻,這三個方法也能瘋狂地搞流量


以前,如果你想找到這部分精準的流量,你得開發一個網站,門檻和成本非常高,現在不一樣了。你只需要到知乎、悟空問答、百度知道等地方,輸入你的領域關鍵詞,就能出來一堆問題,留下你的答案就行。而且,問答式平臺有一個好處,你的答案不會因為什麼競價或者付費推廣而被淹沒,只要答案夠優質,一個回答就是一個不斷引流的小機器。


做內容的玩家經常面臨選題的煩惱,就是不知道該寫什麼內容。問答式平臺不僅流量巨大,而且有無數的問題,那些就是選題的方向。你是賣洗面奶的,就把這個關鍵詞下的高關注的問題都回答一遍,就算立好自己的牌坊了,等待客戶上門即可。


一八玩家:不會寫文章、拍視頻,這三個方法也能瘋狂地搞流量


第二個:短內容

這個非常好理解,是相對於長文來說的。老布這篇文章大概有四千字,我每個星期會抽空寫兩篇差不多這樣的,習慣了。短內容就是短一些,大概就是幾十到上百個字,既然你寫不了長文,但你也得說話,不然大家每天這麼忙,憑什麼去注意到你?憑什麼去買你的產品?

去哪裡說呢?其實短內容平臺不少,開放式平臺比如微博、微頭條、貼吧、豆瓣等;封閉式、半封閉式平臺如知乎想法、QQ空間、微信朋友圈等。這幾個平臺的流量加起來能輻射大部分的網民,千萬不要小瞧了它們。

短內容相對於自媒體賬號,不僅註冊賬號簡單,發內容也簡單。短小但必須精悍,就拿微博來舉例,你是賣蜂蜜的,你就註冊幾個微博賬號,每天發佈蜂蜜產品的科普知識和客戶案例,每次的內容不要太長,剛好能10秒內看完一條就行。


一八玩家:不會寫文章、拍視頻,這三個方法也能瘋狂地搞流量


內容從哪裡來?你可以不用自己寫,從同行的長文中提取精華,每次截取一段,一直更新,每天發上幾十上百條…而且短內容沒有原創的說法。等時機成熟,總有人關注你,就能引導別人加你微信,買你的額產品或服務。


其他產品同理,你發佈的每一個短內容都可以成為一個引流機器的零件,最終或許能組成一艘銀河戰艦。


第三個:寫評論

這個大家並不陌生,無論哪個平臺,現在基本上都有評論功能。據說,當年盧鬆鬆博客也是靠人工在各個博客下面評論進行引流,才有了現在日均10萬IP的博客網站,也不容易。

一八玩家:不會寫文章、拍視頻,這三個方法也能瘋狂地搞流量


早些年,很多搞網賺的喜歡在論壇和貼吧發廣告,或者直接在別人的文章、視頻下面打廣告,就像牛皮癬一樣。即使已經到了2020年,評論引流依然是一個非常值得嘗試的方式。


現在想在別人的文章或者視頻下方進行引流,當然不能赤果果地放廣告,那樣太缺腦子,而且很容易被和諧。老布在不少公眾號的留言區看到一些人,他們會寫一些很有意思的評論,公眾號就會置頂他們的留言,而他們的微信名字是可以展示的,上面往往有他們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微信號。


想象一下,如果某個公眾號的某篇文章剛好有幾萬的閱讀量甚至更多,那你的微信名字不就免費獲得了幾萬的曝光量…

除了公眾號,比如知乎、貼吧、頭條、抖音、快手等平臺,都可以在名字或者簡介裡隱晦地留下自己的聯繫信息,然後去找到你的同行或者相近領域的賬號,經常去評論他們的作品,他們的流量就能變成你的流量。


評論內容一定要出彩,給號主一個不能拒絕的理由,並且看客喜歡,就能換來無數的點贊,然後置頂。當你的一條評論曝光在數萬網民的眼皮下,總會有人通過你的信息去找到你。


互聯網的流量分佈在各個平臺,你擅長什麼方式,就用什麼方式去獲取。平臺或許會過時,但其中的邏輯和方法可以一直沿用。

當然,如果你有做深度原創內容的精力和能力,千萬要沉得住氣,慢慢打磨,總能在未來大放光彩。好內容才能帶來精準的流量,精準流量幾乎等同於金錢,這才是互聯網的長期賺錢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