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最近看了今年的熱劇《安家》,發現豆瓣評分居然只有6.2。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主題明確、故事有趣、情節有亮點、節奏張馳有序、人物豐富立體、剪接流暢,品相最少是中上的劇。

出門看見《陳情令》被130萬人打出7.9的高分。

如果《陳情令》能到7.9,那《安家》最少是8.5。

當然,前提是打分的得是同一批人。

不過,很明顯,《陳情令》的觀眾要年輕的多,90甚至00後為主。

而《安家》至少是90後,甚至可能80後居多。


最熱劇集,可以保證故事是足夠有趣的

關於故事的趣味,因為判斷的標準相對主觀,我們不妨用一個可以衡量的數字來分析。

例如,收視率、觀眾線上觀看的次數以及相對同時期其它劇集的排名等。

《安家》收視破3.5,創下了近三年來國產劇最高收視紀錄。

另外,騰訊視頻電視劇榜單一位的寶座,亦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安家》的故事是更有吸引力的。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安家》這類以一個核心場所來聚攏人和故事的方式,典型的情景劇模式。

一些固定演員和一些機動演員。

像美劇當中的《破產女孩》、《金裝律師》等都是這類型的故事。

核心場所分別是餐廳和律所。

固定演員是場所裡的員工和親友,機動演員是臨時來的顧客。

通常固定演員的故事是劇情主線,涉及很深,所以節奏慢,會隨著故事發展慢慢往前推進。

機動演員的故事是副線,節奏相對較快,每一兩集就要解決一個故事,結束一個人物。

故事節奏緊湊有序,剪輯也十分利落。

《安家》的故事情節中幾乎沒有什麼無用的情節,所有細節都是為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發展服務的。

對於有特色的人物,編劇還是安排了他們長期出場。

例如海清飾演的不斷換房的龔蓓蓓、富豪小三知否小姐和闞先生夫婦等。

這些人物,或是涉及到買房難的關鍵問題,或是涉及到社會熱門事件,有足夠的空間去敘述他們的故事。


情節有亮點,引發觀眾熱烈討論

張乘乘的“激情犯錯”論,引發觀眾大量討論。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我不過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只不過我是個女人。

而且我這是激情犯錯。

當年那個為了逃避責任拉著全世界男人做墊背的錯誤理論,如今被反應用到男人頭上,女性會開心一點嗎?

男人們呢,會覺得委屈嗎?會理解到這個理論的荒謬性嗎?

不過,正直的人們應該都懂得了編劇的諷刺意味,尤其是女性!

出軌,不是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不是所有男人都是不自愛無法自控的。

優秀的男人,優秀的女人,不是從一而終,而是不以出軌為樂,不以傷害別人為目標。

一切感情的結束和開始都是希望乾淨和簡單的。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不過《安家》在故事情節上雖然有不少亮點,但也有一些小缺陷。

劇中那個安全腳踢的梗埋得有點深,整個事件時間跨度有點大,容易被觀眾忽略。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安全腳踢第一次出現是在孫儷和羅晉在劇中同居當天,大概是3-4集時,當時孫儷打開門時,拿起腳踢若有所思。

解開這個包袱,卻是在12-13集,孫儷拜羅晉為師學習老洋房的知識,並說出兩人的前緣故事時。

一個小小的腳踢梗埋10集才解開,實在是有點慢了。


人物豐富且立體

《安家》講的是買賣房子的故事。

編劇借買賣房子這件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串起社會各階層的人們,給觀眾描繪了一幅充滿煙火氣的上海民情風景畫。

全中國的家庭,一輩子都逃不過一個房字(子)。

在上海,就更難。

房子背後,是人,是家,是錢,是情,是奮鬥,是目標。


《安家》的人物主要有兩批:

1、門店的所有人以及她們的親友;

2、往來門店買賣房屋的客人;

門店的所有成員,性格都十分鮮明。

善良寬厚有抱負內心有堅持的老店長“徐姑姑”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外表冷漠幹練內心溫柔善良的新店長“房似錦”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看似老油條但對家人孩子溫柔愛護的“謝停豐”。

闞先生給徐姑姑帶的網紅零食,被朱閃閃拿給大家分了時,“老油條”為了生病的孩子,直接獨吞了其中一大袋。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細心周到敬業的金牌經紀“王子健”

金牌經紀的名號不是白來的,慣於察言觀色,更練就了一身把富豪客戶服務得極其妥帖的本領。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樂觀開朗但好吃懶做的“朱閃閃”

典型的不求上進只求郎君的上海小戶姑娘,年紀輕輕,卻是所有人中最懂得房子的難處的人。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工作認真細緻的新人經紀“魚化龍”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窮孩子出身節儉孝順吃苦耐勞的“樓山關”

從不點餐,卻努力孝敬父母。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安家之外的角色:

1、小紅帽中介店長

這個人物大概是具有相當代表性的房產中介形象了。

油頭滑腦、見風使舵,為了簽單什麼都能做。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2、白手起家的闞先生夫婦

闞先生色厲內荏,闞太太跋扈卻通曉人情世故治家有方。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知否小姐,才色雙全,卻自視甚高,終吞苦果。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徐姑姑”前妻張乘乘,嫵媚妖嬈,會撒嬌又有手段。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不過幾集的功夫,這些人物的性格已刻畫得十分清晰。

顯見編劇的情節設置能力和臺詞功力。

臺詞寫得妙,不僅能準確傳遞人物個性,推動故事發展,也能引發觀眾討論。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PS,有人說,你為什麼不討論丁嘉麗的“潘貴雨”。

這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演員也演得十分出彩。

漁人不否認丁嘉麗的演技,但談及這個角色卻有保留。

具體下一章詳談。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毛病是丁嘉麗

要漁人看,《安家》最大的缺點是標配了一個女主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故事背景。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從《歡樂頌》到《都挺好》,再到《安家》,彷彿如今現實題材的電視劇,都必須得自帶“重男輕女”批判屬性。

固然社會大背景下,大多數家庭仍然重男輕女,但新時代下,沒有重男輕女就不成戲,似乎也有點俗套了。

畢竟絕大部分80後都是獨生子女了,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氛圍不說絕對滅絕,但下降了很多,已經不是當前社會的主要家庭問題。

也許因為編劇是70後,仍舊沉浸在90年代的氛圍裡,所以把重男輕女作為了一個決定主人公命運的核心設定。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比起吸血的父母,年輕人普遍需要贍養四老,才是80、90等社會中堅層最大的問題所在。

尤其是80後,開始進入夾心餅時期。

父母年紀大了,患病幾率增大,需要在身邊照顧。

兒女們又到了必須盯學業的階段,同樣離不開人。

事業雖然表面上到了平穩期,但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會遭遇中年失業。

壓力真的是山大。




延伸到房子問題,90後買不起房子,或者說那種能把父母接過來幫忙照顧孩子的正常房子。

80後房子不夠大,或沒有錢負擔七八口人的大房子費用。

海清的“龔蓓蓓”才是典型的80後房難族。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所以“丁嘉麗”這樣吸女兒血的重男輕女父母問題,已經不是家庭主要矛盾。

畢竟雖然大部分父母還是偏向於兒子,但還是心疼自己的女兒的。

那種視女兒為草芥的父母畢竟是極少數。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誠然,為了劇情的曲折,女主的確需要給安排一些成功路上的障礙。

不過,很顯然,不能把原生家庭作為她人生最大的障礙。

因為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

房似錦一旦結婚,或被吸血到不能忍受的程度,那麼必然會選擇放棄。

在那種情況下,即便斷絕親子關係,也能獲得世人和愛人的理解。

所以把她人生最大的障礙設定成家庭問題,那麼這個劇情註定會有缺陷。

到了後半段,如果規劃不好,故事會缺乏推進力。

果然編劇到了後期,把房似錦的故事推進方向轉向了愛情。

也讓房似錦和原生家庭脫離了關係。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這一條原生家庭線設置不妥的地方,還在於把看上去該是主線的目標錯誤的設置成副線。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那麼狗血的把潘貴雨設置成吸血母親,而是走更溫柔的路線,讓房似錦不得不綁定在親情上,那麼房似錦長期屈服於母親的淫威之下,才有說服力。

相比較而言,《歡樂頌》裡樊勝美的母親可能更接近於真實父母。

父母不是不愛女兒,而是愛兒子比女兒多太多。

潘貴雨在劇中的設定,她彷彿覺得女兒只是個工具,生養她18年,她就必須奉獻一切來報恩。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當然,現實中也不是沒有潘貴雨那樣的冷血母親,只是終究是特例罷了。

絕大部分父母都愛自己的兒女的。


雖然《安家》有一些稍顯突出的設定,但瑕不掩瑜。

作為一個群戲多幕劇,每個角色都充分的參與了故事,也一起在推動故事發展;

每個人物都在成長,從懵懂無知從互不理解,在不斷犯錯和互相碰撞中,逐漸成熟逐漸寬容。

安家也安心!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對不起,《安家》最大的問題是孫儷“媽媽”丁嘉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