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中國近代史?

哈嘍16231


  1. 如果是高中,很簡單,刷題。刷題是解決高中所有學習問題的最好辦法。
  2. 如果是大學分為專業課和非專業課。專業課課本選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國近代史》;網課則選mooc上的,這個需要自己按自己興趣挑選。非專業課則直接看大綱。
  3. 如果是愛好,我則推薦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還有《劍橋中國史》。尤其是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字字珠璣,是中國歷史學的巔峰作品之一

塔茲Taz肖


學好中國近代史,多看一些近代歷史重要人物傳記,例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袁世凱、宋教仁、陳獨秀、瞿秋白、蔡元培、周佛海、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陳公博、朱德、周恩來、項英、任弼時、陳雲、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粟裕、葉劍英等。











有才君子


中國近代史是指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的中國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

學習中國近代史,只需要先理清脈絡,再慢慢學習詳細內容就可以啦。

這裡我把中國近代史的脈絡大概整理了一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侵佔中國領土——清朝政局變動——洋務運動——清軍收復新疆——甲午中日戰爭——辛丑條約——民主革命的興起——北洋軍閥的統治——國民革命的發展——國共十年對峙——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把脈絡理清了,在學習詳細內容,就可以了。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謝謝!


大江侃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的研究生,對於題主的問題,我來探討一二。

要學習好中國近代史,我認為一方面可以從時間與空間兩處著手,來加強自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則是對自身更高層次的要求,即通過“同情之理解”來客觀分析與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再者多閱讀歷史學者的有關書籍,在借鑑他人觀點的基礎上,深化自己對歷史的理解。

梳理時間脈絡

首先,我們要明白何為歷史。歷史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發生的事,中國近代史則指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間的這段歷史。中國近代史是一段侵略與反侵略的歷史,發生過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等諸多大事件。將所發生事件的具體時間串連成記憶的線索,能更好了解各事件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它們之間的聯繫。

培養空間思維

中國近代史發生的諸多事情,都有明確的地點。而這些地理位置,與歷史事件的發生有深刻的聯繫。因此,學會利用歷史地圖,能夠更為直觀地看到事件發生地的特別之處。並嘗試在頭腦中勾勒地圖與地點,訓練自己的空間思維。

同情理解歷史人物與事件

我們常說要用歷史唯物主義來看待歷史,通俗點講,則是對歷史要同情理解。同情理解指的是對古人要抱有同情的理解,而非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去苛求古人。具體來講,就是我們要把遇到的歷史問題放到當時的背景下去思考。

例如,對歷史人物李鴻章的評價問題。如果我們單純站在當代人的角度,一定會指責他為“賣國賊”,但實際上,李鴻章與列強簽約中日《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是受到清政府的指派,如果不是他去簽約,就可能是張三或李四去,因此,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主要負責人是清政府。

如果我們能儘量做到歷史學者陳寅恪所講的“同情之理解”,便能更為客觀去看待當時的人或事。

閱讀相關歷史書籍

通過我自己的歷史學習,推薦幾本我認為值得一讀的書籍。蔣廷輔的《中國近代史》,這是一本非常專業的學術著作,這本書有助於讀者整體思考中國近代史。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此書語言通俗有趣,有助於讀者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瞭解近代史。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本書是運用“同情之理解”原則分析鴉片戰爭的典範,值得一讀。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果作者有興趣,可再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