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領航者訪談錄」胡必傑:守住上海本土是我們的防疫使命

「抗疫•領航者訪談錄」胡必傑:守住上海本土是我們的防疫使命

上海作為一個擁有2400萬常住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其疫情防控一直備受關注。自3月3日起,上海市宣佈本地確診病例無新增;3月24日,在新增連續“清零”21天后,上海市政府決定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那麼,上海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哪些亮點?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近兩個月來一直堅守在上海本土抗疫第一線的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核心成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

「抗疫•领航者访谈录」胡必杰:守住上海本土是我们的防疫使命

上海專家救治組核心成員與部分公衛中心工作人員

趕在全國抗疫前早行動

“早”和“快”——這是胡必傑在整個採訪中反覆強調的兩個關鍵詞。在他看來,抗疫有如下棋,考驗的是下棋者的大智慧和各個棋子的執行力,容不得半點觀望和遲疑。

“其實,在全國疫情防控開始前,上海就早一步開始行動了。”胡必傑進一步介紹,上海之“早”主要體現在四條線上。

一是患者發現早。胡必傑舉例說,“1月17日,我看了上海首例患者。患者是在一家上海三級醫院的發熱門診被發現的,當時,院方已按‘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將患者嚴格隔離,這有效阻止了擴散。”胡必傑介紹,在疫情之初,上海全市有117家發熱門診,覆蓋16個區,包括三級、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確保發熱門診嚴格按照診療流程診治,嚴格採取消毒隔離措施,上海市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在1月18日組織了一次由市院內感染質控中心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全市發熱門診檢查,以查找相關缺漏。近期,上海又新增了18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這張強大的發熱門診網將為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提供更多可能。

二是物資儲備早。“以中山醫院為例,1月18日早晨,醫院臨時召集相關科室負責人會議,自查防護物資,並撥款購置了一批防護用品,藥劑科還儲備了相關藥品,為接下來的戰‘疫’囤下了第一批‘彈藥’。”胡必傑說。

三是疾病知識“科普”早。在上海乃至全國的感控界,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廣為人知,即“SIFIC感染官微”。從1月2日開始的兩週內,該公眾號就連續推送了哈里森感染病學中的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醫學病毒學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大爆發指南、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診治和預防控制臨時指南等內容,向業內外進行病毒性傳染病的知識科普。

四是“集中”工作開展得早。1月下旬,國家層面提出了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治療的“四集中”原則。而早在2019年12月底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消息傳出後,上海市就啟動了應急預案,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簡稱“上海公衛中心”)設定為定點收治醫院,中心將A1到A4大樓內的病人全部騰挪,每一間房重新消毒。1月20日,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主任帶隊進駐上海公衛中心。1月27日,胡必傑本人做為第二批醫學專家帶隊進駐(與張文宏團隊換崗)。所有輕症患者都被收住在A1和A4樓,重症患者集中在A3樓,切實做到了“四個集中”。

「抗疫•领航者访谈录」胡必杰:守住上海本土是我们的防疫使命

上海市新冠肺炎現場救治指揮中心

政府高效調配 “五大天團”聯手

上海公衛中心作為上海市唯一的成人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迄今為止已收治了320餘例境內發病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從1月27日開始,中心收治的病例數激增,由每日幾例驟升到一二十例,最高紀錄是一天收治了32例。而這一週正好是胡必傑剛剛進駐的那段時間。在這個被500畝樹林團團圍住的“城市堡壘”裡,胡必傑與他的團隊熬過了“極其艱難的兩週”。

“病人實在太多了,危重症也越來越多,我們支援團隊當時只有幾個人,經常是這個病人要呼吸機,那個病人要上ECMO,不管是人力還是設備物資都遠遠不夠,難以應對。”。胡必傑坦言,那段時間,他在多個上海官方的會議上呼籲增加醫療護理力量支援公衛中心。“那兩週,我每晚都睡不著覺。”胡必傑直言。

慶幸的是,胡必傑的呼籲很快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視。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迅速調集了一批精兵強將支援公衛中心,包括仁濟醫院、瑞金醫院、上海第一、第六、第十人民醫院共五家醫院的主任級專家團隊,人稱“五大天團”進駐。“五大天團”這個雅號也表達了上海老百姓對於上海公衛中心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安心與信任。

胡必傑告訴記者,“在這個過程中,上海市相關領導強大的組織調度和醫學專家管理能力讓人折服,這樣大規模的調度在上海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歷史中都極為少見。隨著精兵強將的到來,諸多重症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病例激增帶來的診療困局也得到了緩解。”

「抗疫•领航者访谈录」胡必杰:守住上海本土是我们的防疫使命

“五大天團”主任和上海ECMO頂級專家李欣

臨床救治邊思考爭論邊總結優化

在臨床救治過程中,一線醫生往往能觀察到更多的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胡必傑對此深有感觸。“雖然上海的300多例並不算是大樣本,但我們依然深入探索,向業界和政府提建議。在此過程中,上海的醫學專家得到了諸多認可和尊重。我想,這也是上海防疫成效卓越的原因之一。”

在救治患者的第一週,胡必傑就發現當時被廣為推崇的洛匹那韋利托那韋(一種抗艾滋病藥物)效果並不顯著,同時,部分患者還出現了較明顯的腹瀉副作用。在2月中旬的一次媒體採訪中,胡必傑代表上海醫學專家組宣佈上海將停用此藥。除了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效果不明顯外,胡必傑還發現丙種球蛋白效果也不顯著,而胸腺肽有一定輔助效果。

在嘗試多個抗病毒藥物後,胡必傑團隊基於對出院患者的階段性回顧性分析,推薦使用羥氯喹這種抗病毒藥物。“羥氯喹使得患者重症化或重症轉向危重症的比例明顯減少。同時,羥氯喹的毒副反應比較低。”胡必傑進一步介紹,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藥物羥氯喹和瑞德西韋已經被美國FDA特批可以同情用藥。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近日依據醫療科研團隊短暫的臨床成果和建議,決定批准醫生使用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除了臨床救治藥物方面的探索,胡必傑團隊還發現了T細胞亞群CD4+T淋巴細胞對於預測患者重症化風險的意義。胡必傑說,“雖然上海的病例不多,但醫學專家們仍憑藉著對於醫學科研的敏感度,開展了多項深入的研究,為新冠肺炎的診療貢獻了智慧。”

“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上,不同學科的專家各有所長,也有自己的關注點,比如瑞金醫院毛恩強教授提出要加強抗凝預防微血栓形成;也有專家提出用大劑量維C製劑衝擊治療;在激素使用上,多位專家也進行了大量討論……但在大方向上,我們是統一的,講究科學性的,並互相尊重。整個上海的新冠救治工作正是在這樣的統一下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胡必傑說。

「抗疫•领航者访谈录」胡必杰:守住上海本土是我们的防疫使命

胡必傑在公衛中心第一週時的工作場景

為全球抗疫貢獻“上海經驗”

目前,我國本土疫情防控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各地復工、復產、復學正穩步進行。然而,不斷新增的國外輸入病例使得國內疫情形勢依然不容鬆懈,這也讓本打算返回中山醫院工作崗位的胡必傑不得不繼續堅守在上海公衛中心。在那裡,仍有幾十例境外輸入病例需要救治。不過,胡必傑表示,經過兩個月與病毒的正面抗衡,大家已有了充足的信心。

近段時間,胡必傑依然繁忙,除了緊張的臨床診療工作,他還要奔波於各類網絡直播和國際視頻會議中。3月16日,胡必傑作為中方專家與巴拿馬衛生部長、WHO駐巴代表及巴防疫專家組全體成員展開疫情視頻在線討論。3月18日,胡必傑再次作為中方專家和哥斯達黎加國家社保局局長、國家兒童醫院院長、哥外交部代表等20餘人召開了視頻會議。在各類國際連線中,胡必傑不僅詳細介紹上海市的疫情防控和救治經驗,還針對當地實際疫情情況和國情給出了建議。3月21日,胡必傑等上海專家團隊發佈《新型冠狀病毒上海方案》(中英文雙語版),將上海抗疫經驗向全球推廣。胡必傑還為海外留學生進行了多場疫情防控的宣教,為他們提供專業意見。此外,胡必傑正在組織一批感染、感控、呼吸、重症、微生物、消毒等領域的專家,藉助SIFIC媒體平臺,進行以“全球抗疫,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系列學術講座。

“新冠疫情防控是場持久戰,做為醫生,守護好人民的生命健康是我們的天職。為此,我們將繼續努力堅守著。同時,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我們也看到了國內感控領域的短板和不足,例如感染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問題、臨床醫生感控知識短缺問題等,待疫情結束,總結和改進將成為我們新的工作重點”胡必傑說。

「抗疫•领航者访谈录」胡必杰:守住上海本土是我们的防疫使命

與巴拿馬政府官員和專家的視頻交流會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