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兩場關鍵的大決戰,有意思的是兩場戰役都是以弱勝強。官渡之戰2年後袁紹病死,7年後袁家勢力徹底被曹操清除,曹操統一了北方。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成了易中天口中漂亮的草包,然而赤壁戰敗對曹操的影響卻並不大,這是為什麼呢?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官渡之戰曹操是弱勢的一方,據史書記載曹操“兵不滿萬,傷者二三”,而袁紹則是“精卒十萬,騎萬餘”,但最終曹操以弱勝強戰勝了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到赤壁之戰時,曹操則成了強勢的一方,兵力比官渡之戰時袁紹的兵力還要多,有30多萬,然而面對周瑜的3萬軍隊和劉備的區區萬人,曹操卻大敗而回。從這個角度來說,更應該被嘲笑的是曹操,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主要原因有兩個。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成王敗寇

官渡之戰袁紹失敗之後,其實整體實力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兩年時間內袁紹又重新鞏固了統治,曹操也無力進攻袁紹,雙方還是處於對峙狀態。但是問題在於,袁紹死後,兩子內鬥,給了曹操逐個擊破的機會,最終用5年的時間徹底掃平了河北。袁家的勢力被徹底清除了,曹操取得了最終勝利,笑到了最後。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赤壁之戰曹操敗回北方,實力也沒有受多少影響,曹操首先安定內部,然後平定關中。之後曹操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加官進爵上了,稱魏公、魏王,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等等。孫權、劉備雖然打了一場自衛反擊戰,但是戰後主要精力也在發展實力,辛辛苦苦才成就了三分的局面。而且首先稱帝的是曹操的兒子曹丕,《三國志》是以曹魏為正統的,所以曹操好的地方大肆宣揚,不好的地方春秋筆法……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袁紹死的太早

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紹死的太早了。官渡之戰發生在公元200年,公元202年袁紹就死了。《三國志》記載是“憂死”,《後漢書》記載是“自軍敗後發病,七年夏,薨”。其實意思差不多,就是戰敗之後袁紹鬱鬱而終,有位網友評價得很精闢——官渡之戰徹底摧毀了袁紹的自尊心和野心。袁紹能力其實並不是很差,只是承受力太差了,如果他能多活幾年,曹操也沒那麼快能統一河北。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反觀曹操,則是心裡無比強大的腹黑鬼。所以《三國演義》裡才有曹操敗退時不斷地哈哈大笑的場景,哪怕這是誇大的描寫,也足以顯示曹操的心胸。赤壁之戰是在公元208年,而之後曹操一直到公元220年才去世。所以赤壁之敗對於曹操來說只是階段性的失利,因此他才能夠泰然處之,對他影響也沒那麼大。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近代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對袁紹的評價非常中肯。他說“

袁紹是曹操的大敵。他不但地廣兵強,在社會上聲望很高,勢力極大,即論其才具,在當時群雄中,亦當首屈一指”袁紹能力可能比曹操差,但不會差太多。袁紹和曹操分別遭遇了官渡之敗和赤壁之敗,然而袁紹死的太早,大好局面全部喪失,曹操腹黑頑強的繼續戰鬥著,自己的兒子成功篡位稱帝。

一個人如果成功了,那麼他的優點會被無限放大,缺點會被選擇性忽視;一個人如果失敗了,他的缺點則會被放在聚光燈下,沒人會在意他身上有沒有優點。所以,後世人們談論起來,也就只記得袁紹的種種缺點了……

參考:《三國志》、《後漢書》、呂思勉《三國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