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昆明

昆明有“春城”之稱。這有著充足的理由。昆明海拔高,緯度低,陽光照射強,雨量充沛,是一座花卉常開、氣候宜人的城市。所以無論身在昆明何處,都給人周身舒暢的感覺。明代楊慎說昆明“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是不虛言的。

昆明的景緻,首推【滇池】打上一輛“雲a”牌出租車,向著早有耳聞卻未謀其面的滇池奔去。

離得還很遠,早已看到水天相接的光亮亮的水域,這使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情形。據資料顯示,滇池長約40公里,寬約8公里,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六大淡水湖泊。就這,還是經過近幾十年圍湖造田縮小了的,過去一直有“五百里滇池”的說法,面積就更加廣闊了。

彩雲之南——昆明

滇池被稱作昆明的母親湖。昆明的四季如春當然與海拔、緯度等等有關,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於滇池這個天然的“空調”。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國,有幾個內陸城市能擁有這樣的條件和殊遇呢?

彩雲之南——昆明


彩雲之南——昆明


走在滇池邊的【海埂公園】可看到有快艇在穿梭,

彩雲之南——昆明


彩雲之南——昆明

有大船在遊弋,更多的則是或匍匐水面或上下翻飛的【紅嘴鷗】

彩雲之南——昆明


彩雲之南——昆明


彩雲之南——昆明

作為內陸城市的昆明竟然有海鷗,這實在是一個奇蹟。那是1985年的事情了,冬季即將來臨,西伯利亞紅嘴鷗本來每年這個時候會飛越昆明,到更遠的南方海域去過冬。不知為什麼,這次卻有紅嘴鷗選擇留在昆明,此後逐年增多並固定下來,很快成為了昆明一景。

不少人正在給紅嘴鷗餵食,有的拿在手裡等待著紅嘴鷗來食,有的將食物拋向空中,引得一群紅嘴鷗飛過來準確地銜在嘴裡。與昆明擁有滇池一樣,今天能看到紅嘴鷗也是我的一種幸運。紅嘴鷗的歸期一般是三月底四月初,而我正處於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再晚幾天就肯定看不到了。

滇池的風很大。已經到了離開的季節,眾多紅嘴鷗還在成群結隊地起飛著、旋轉著、俯衝著、鳴叫著,蔚為壯觀。

也許,這正是它們對“冬都”滇池的肯定和依戀吧!

來到滇池,【大觀樓】是必去之地。中國有好幾座歷史名樓,大觀樓也是其中之一。

大觀樓是一座四角飛簷的三層建築,周圍植滿了名木花草,有亭閣、假山、小橋、流水相連綴,景色是非常秀美的。

彩雲之南——昆明


昆明民間流傳著一句話:不耍【西山】,等於沒到昆明。對這樣的話,我總抱有半信半疑的態度,因為它往往只是帶有誇大成分的廣告語言。

可來到西山,發現它絕非什麼溢美之辭,而是一種實至名歸。

彩雲之南——昆明


其實,在大觀樓上,在滇池邊,就已經望見了西山。從遠處看,西山好像一位風姿綽約的美女仰臥在滇池西岸,頭部、胸部、腹部、腿部歷歷在目,所以西山又叫“睡美人山”。

西山北起碧雞關。碧雞關,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它是歷史上西出昆明的必經之路,是茶馬古道的咽喉要地。從地圖上看,即使今天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設的廣大鐵路、昆楚高速,也是從它的身邊通過的。這實在是個漂亮的開頭。

西山勝景最有名的是龍門石窟。與洛陽龍門石窟是佛教雕刻不同,昆明西山是典型的道教石窟。在步步升高的懸崖峭壁間,三清閣、玉皇閣、龍門、天台,以及鳳凰巖、慈雲洞、雲華洞等眾多建築和洞窟林林總總、枉曲盤旋。尤其站在龍門之上,上倚千仞石壁,下臨萬丈深淵,廣闊的滇池與鋪排的昆明城區盡收眼底,就更是一種視覺的衝擊和享受了。

西山還有兩座有名的佛教寺院。

【華亭寺】是昆明地區最大的一座寺廟,自元末創建以來曾幾次毀建,現存建築是1923年由虛雲大師主持重建的。虛雲大師是禪宗泰斗,曾歷坐十五個道場,重興六大祖庭,兼承禪門五宗,信徒達到數百萬之眾。對於華亭寺,這不能不說是它的一種幸運。

彩雲之南——昆明


彩雲之南——昆明


另一座寺廟叫作【太華寺】,位於西山最高峰太華山的山腰。從建制上看,太華寺與一般寺院沒有太大區別,關鍵在於山門外的一株老銀杏,據說是由明惠帝朱允炆所植。朱允炆流亡雲南當然只是一種說法,但這種疑似的證據實在不少,太華寺的民間傳說也算是為這種說法又添加了一個重要的籌碼。

彩雲之南——昆明


彩雲之南——昆明


西山,這是茶馬古道的西山,這是徐霞客的西山,這是佛教的西山,這是道教的西山。一片並不太大的山域,竟然擠進了一箇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商貿路線,擠進了一個最偉大的旅行家,擠進了影響至深的兩大宗教!

這與密密匝匝的西湖歷史人文極為相似,面對著面,背靠著背,肩並著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