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官去慰勞士兵,見形勢危急,以2萬對40萬,把敵國皇帝弄死了

相信很多喜歡歷史的人對於那些朝代的更迭都會有很多的感悟,而宋朝作為很少被人提及的朝代,其實也湧現出十分多的人才,不僅有讓人佩服的皇帝還有許多著名的大臣。

虞允文就是一個備受讚譽的人物,他有過許多故事流傳至今,作為在宋朝時做出突出貢獻的他,屢次用自己的力量挽救國家於危難中,這樣的魄力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一文官去慰勞士兵,見形勢危急,以2萬對40萬,把敵國皇帝弄死了

在宋徽宗年間出生的虞允文,從小就對文學書籍有濃厚的興趣,當別的孩子到處瘋跑的時候,七歲的他已經能夠坐在椅子上寫出優秀的作文了。父親是當朝的一個官員,在父親的優秀教導下,這個天資極高的孩子逐漸長成了一個滿肚子學問的青年,也是憑藉父親的庇護,所以也同樣走上了仕途。

當時母親的離世讓十分孝順的他很難走出悲痛,又因為不忍心讓父親一個人在這生活,所以孝順的他沒有繼續往上奮鬥,而是選擇在這個地方做一個小官陪伴父親,在他的眼中沒有什麼能夠比家人更重要,財富地位都比不上和父親的朝夕相處。

一文官去慰勞士兵,見形勢危急,以2萬對40萬,把敵國皇帝弄死了

父親去世之後虞允文才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路,他繼續考取了功名,順利地成為了一名進士,但是當時正是大奸臣秦檜當道,所以很多本該受重視的文人都遭到了冷遇,其實就有一個虞允文。後來秦檜去世了,皇帝想要重新收回這片土地,於是發現了這個有才華的人,在他人舉薦下他有機會和皇帝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他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建議,認為當時的朝野中有很多不好的現象,所以他把一些弊端全都描述出,皇帝聽到之後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也是一個能夠做大事的人,所以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且提拔了他。

一文官去慰勞士兵,見形勢危急,以2萬對40萬,把敵國皇帝弄死了

當時金國皇帝增修汴梁地區,心中已經開始有了造反念頭的他,其實也是在為自己以後做打算。但是當時與之對接的宋朝廷卻都沒有看到他的野心,丞相也覺得他們都是在對朝廷示好,認為恭敬的他們不會有什麼反動的心,但是這時候的虞允文卻敏銳的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作為文官,虞允文被派去慰問軍隊,隨後來到金國進行考察和試探。

他看到了金人正在大批量的運送糧草,暗中進行很多小動作,而且金國皇帝言語中都是想要做統治者,這個野心逐漸暴露在虞允文面前,他回到朝中趕緊把自己所看到的進行了細緻的彙報,並建議皇帝加強對周邊地區的兵力。

一文官去慰勞士兵,見形勢危急,以2萬對40萬,把敵國皇帝弄死了

撕破臉之後,金國開始大舉進入了宋朝廷的地盤,由於對方很有力量所以一路打過來都很順暢,甚至越過了淮河,下一步就是跨過長江,若照著這個趨勢金兵一定會有勝利的把握,這時候虞允文出現在戰爭前線。

被委任為最高將領的他看到了前線士兵們狀態很不好,大家對於要打仗這件事很抗拒,並且沒有一點信心,大家看上去都很萎靡疲憊,如果軍心這樣渙散的話,還沒等打仗就被自己嚇死了,這樣的隊伍是不可能有好成績的。於是虞允文開始用自己聰明的頭腦和流利的口才,為將士們上了一堂十分深刻的動員大會。

一文官去慰勞士兵,見形勢危急,以2萬對40萬,把敵國皇帝弄死了

他說的話讓所有將士們意識到一旦對方跨過了長江,自己和家人都不會有好的日子,而國家養了自己那麼多年,也是時候報效了,就是在這樣的鼓勵下,所有將士都團結在一起,空前高漲的情緒讓順利的進行了大反攻,不到2萬人的隊伍卻把對方40萬的大軍殺的痛快,這也是歷史上很出名的一場採石大捷。而對方的皇帝完顏亮因為這場戰役的挫敗,直接和部下鬧翻最後被殺,所以說虞允文是讓他斃命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