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蝦”田裡說豐年,浦城老鄉笑開顏

驚蟄已過

田間地頭逐漸有了熱度

3月20日

在浦城縣登俊村

記者看到——

連片的高標準農田裡已經蓄滿了水

但卻又比一般的水田水位要深

這是怎麼回事?

“稻蝦”田裡說豐年,浦城老鄉笑開顏

正在田邊忙碌的是來自浙江浦江的張年江、張志堅兩兄弟。“我們在浦城這邊建立了‘蝦稻共生’養殖基地,探索種養結合的新模式。依託管厝鄉良好的生態環境,運用生態銀行理念,讓一片田地可以產生一份甚至是多份收益。”張年江在浙江從事青蝦、黃角魚等水產養殖十多年,一次偶然機會來到管厝遊玩,被這裡的綠水青山吸引,決定把自己的水產生意“搬”到管厝來。“管厝的水質特別好,加上土地平整,水源充足,氣候適宜,十分適合從事青蝦的養殖。”張年江說,“和鄉村兩級交流以後,也覺得他們‘生態銀行’的理念很好,所以我們也根據鄉村兩級的實際情況,對我們的養殖模式進行了調整,才有了現在‘蝦稻共生’的景象。”


“稻蝦”田裡說豐年,浦城老鄉笑開顏

鄉黨委副書記鄭川告訴記者

“鄉村振興,強村富民,關鍵在於點綠成‘金’,盤活村內自然資源,才能增財創收。”在瞭解到張年江有意來管厝投資後,鄉村兩級馬上“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根據政府搭臺、農戶參與、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的“生態銀行”的發展思路,推出“稻蝦共生”項目,並從村民手中共計流轉耕地400餘畝,流轉期限15年;同時同步引進張年江、張志堅兩兄弟至管厝鄉登俊村成立“浦城縣福羅溪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稻蝦共生”產業。企業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收購”機制,運用“生態銀行”理念,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把出產的水稻和淡水蝦直接對接福建、浙江等地的農貿超市,拓寬銷售渠道。

“稻蝦”田裡說豐年,浦城老鄉笑開顏

“稻+蝦”模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試行,今年開始全面鋪開,目前登俊村的400畝水田裡已經放進2000萬尾蝦苗。“田裡一年可以養兩茬蝦,6月底第一茬抓完,第二茬年底抓完,再加上中間種植一季生態水稻,一片地可以產出約1萬3千元,是單純種地的10倍左右。”張年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流轉土地每年要給村民每畝地700元錢,公司每年還會給村裡租金總額的10%作為管理服務費幫助村財增收,加上每年要支出的約40萬元村民僱工收入,“稻蝦共生”除了收入的多元化,帶來的收益也是多元化的,村民、村財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增收,土地效益被不斷擴大。

“稻蝦”田裡說豐年,浦城老鄉笑開顏

“稻蝦”田裡說豐年,浦城老鄉笑開顏


種植過程中,張年江也有意外收穫。“稻蝦是相互促進的。稻田可以幫助蝦苗遮陽避暑,養蝦則可以肥田,加上我們種植過程全程生態綠色,不打農藥,施用有機肥,使得水田變成了一個生態的循環系統。”張年江說,除了蝦和水稻,每畝田現在還可以“額外”抓到100多斤的泥鰍,每斤可以賣到28元左右。“我們還在稻田周邊間歇種植了約200棵黃桃樹,這樣有魚蝦、有水稻、有水果。”


“稻蝦”田裡說豐年,浦城老鄉笑開顏

“稻蝦”田裡說豐年,浦城老鄉笑開顏

現在,已經有不少看到“稻+蝦”模式好處的村民想要加入到種養行列中來。“公司會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產出的產品也會統一收購。相信我們的‘蝦稻共生’模式可以讓登俊村實現企業發展、村民增收、村財壯大的三贏局面。”


(袁野 邱春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