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氣象災害防範”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對氣象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也為氣象服務指明瞭方向。

近期,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從準確預報異常氣候對茶葉、蘋果等經濟作物春季生長關鍵期影響,到高科技手段與精細化監測相結合支持工農業生產,再到為重大工程、企業、交通運輸提供“直通式”服務……氣象部門始終牢記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職責使命,緊盯生活生產需求變化,努力為災害防禦和復工復產提供高質量的氣象服務。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準確預報氣象災害 護航春季農業生產

“27日至28日,較強冷空氣將影響我國茶葉主產區浙江湖北等地早春名優茶,需加強防範霜凍害。”

“26日至28日我國設施農業中心區域將受大風影響,山東東部和浙江東部等地需防範中至重度風災影響。”

“未來一週江南華南多降雨,中東部有大風降溫對早稻播種育秧及開花期蘋果不利。”

……

3月26日起,一股強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威脅多地作物生長。3月24日,一份面向不同地區、針對不同作物的決策服務材料從中國氣象局發出,提醒有關部門做好寒潮降溫災害防禦工作。而在山東、浙江、陝西等地,各級氣象部門同樣及時向各級政府部門、各企業和農戶及時提供針對性服務。

此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中國氣象局辦公室聯合印發通知,共同就進一步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進行部署。

入春以來,很多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多種影響。蘋果生長、蟹苗繁育、楊梅開花……多地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天氣的影響。而氣象服務,如影相隨。

“早春氣溫大幅偏高,降水偏多,茶葉物候期提前,開採期將提前十天左右,請做好復工復產準備。”

3月11日,陝西省商洛市氣象局發佈的預報材料直抵各有關部門,並通過報紙、網站、手機等途徑向社會廣泛傳播。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商洛市氣象局技術人員在核桃園區安裝自動氣象站,指導果農根據氣象條件佈設燻煙點以防霜凍。 圖片來源:商洛市氣象局

當前,商洛仍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用工矛盾突出,茶葉開採期又大幅提前,給茶葉生產帶來巨大挑戰。市氣象局及時預報,提醒用工企業和管理部門提前安排人力、物力和資金,根據滾動天氣預報科學合理安排復工復產,及時採收新茶,保證品質和產量。

浙江省仙居縣楊梅雌花提前了半個多月開花,縣氣象局高工在疫情剛有所緩和時,就深入各鄉鎮調研,半個月時間,走訪了5個楊梅合作社。針對氣溫偏高導致越冬病菌凍死少及冬季清園工作不足利於病蟲發生發展等實際情況,提出“開春後病蟲基數大、病菌出土時間也將明顯提前”的科學預判,提醒梅農抓緊開展清園、施肥。

在蘇州吳中的茶園,碧螺春茶正處於露白期。2月26日,吳中區氣象局的工作人員,深入田間茶園,給茶樹製作標籤,連續30天測量茶芽大小,結合氣象因子為茶葉採摘期預測提供依據,服務助力農業生產。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蘇州市吳中區氣象局的工作人員為茶農提供氣象服務。圖片來源:蘇州市吳中區氣象局

洛川縣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蘋果產業是該縣的主導產業,每年花期極易發生“倒春寒”,且今年花期提前。洛川縣氣象局聯合延安市氣象局相關業務人員通過走訪調研,開展蘋果花期氣象因子預估,為果農防禦凍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近期,各地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及時開展人工增雨,助力農業生產和森林草原防火。圖為3月26日石家莊市鹿泉區氣象局開展增雨作業。圖片來源:石家莊市鹿泉區氣象局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為工程企業交通等提供“直通式”服務

“加油,鬥牛士們!加油,西班牙!”“一帶一路,愛心傳遞!”……醒目的標語貼在一摞摞包整齊碼放正在裝車的箱子上,裡面是將要搭乘“義新歐”中歐班列發往西班牙的10萬隻口罩。

3月21日,首班運載捐贈防疫物資的列車發出。為“看護”好這批珍貴的物資,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集裝箱內安裝了中歐班列商貿物流氣象監測“黑匣子”設備,全程監測集裝箱內氣象環境實況。

氣象部門根據鐵路沿線主要城市天氣實況和變化趨勢,結合所運輸物品的物流特色氣象適宜性,通過中歐班列商貿物流氣象服務多方共享平臺,實現國際物流氣象安全導航以及相關氣象信息的展示和查詢,為商貿物流全流程提供精細化、針對性的氣象服務。

2月18日,常泰長江大橋主橋兩個鋼沉井開展夾壁混凝土首次澆築。為保證大橋建設進度,確保此次沉井夾壁混凝土澆築安全、有序實施,常州市氣象局加強與大橋指揮部現場調度指揮人員的溝通,做好大風、大霧、寒潮、雨雪冰凍等高影響天氣監測預報服務工作,分別對指揮部、施工、監理單位施工提供橋址處長江段總體天氣趨勢預測及未來一天逐3小時精細化、專業化預報。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為確保沉井在今年長江汛期前能下沉到相對穩定深度,沉井結構安全度汛,中交二航局常泰大橋項目部200多名工人春節期間留守現場不間斷施工,常州市氣象局服務中心也為其提供了不間斷氣象服務。圖片來源:常州市氣象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黃河東岸的蘇銀產業園中有健康、信息、先進製造等多個產業。由於氣候變化,開發區、工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對天氣氣候特別是災害性天氣的敏感度和脆弱性加大。為讓企業少“跑腿兒”,儘快復工復產,寧夏氣候中心與蘇銀產業園合作完成區域氣候可行性論證評估工作,論證分析了園區所在區域的氣候條件,並從氣象防災減災、氣候資源保護利用的角度對開發區規劃、建設給予科學的指導意見。

新能源是湖北隨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月14日至15日,強寒潮天氣影響隨州,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前往現場,開展“直通式”服務。據華潤風鳴風電場場長田欣圖介紹,由於雨雪天氣過程和風的情況預報準確,風電場提前準備,減少了損失電量。“損失電量環比下降35.7%。”淅河三陽光伏電場場長郭世博說,他們根據預報提前進行檢查加固,50餘人的除雪隊伍也提前通知到位,除部分電量外,沒造成其他損失。而當看到“3月份有兩到三次冷空氣”的預測,大家笑談:“送的不是服務,是錢啊!”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氣象工作人員為隨州新能源企業開展“直通式”服務,減輕雨雪天氣帶來的損失。圖片來源:隨州市氣象局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高科技+精細化監測支持工農業生產

3月19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昌平試驗基地,無人機正在10米、20米、30米等不同高度對麥田整體情況進行遙感測量,這是國家氣象中心聯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開展的2020年返青期冬小麥苗情地面遙感試驗調查。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國家氣象中心聯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開展2020年返青期冬小麥苗情地面遙感試驗調查。圖片來源:國家氣象中心

3月以來,北方氣溫迅速回升,華北地區冬小麥已進入返青後期。為及時獲取冬小麥返青階段的地面光譜數據、無人機飛行觀測數據及苗情數據,兩單位展開聯合觀測試驗與調查。

除無人機觀測外,他們還利用四通道光譜儀測量冬小麥的植被指數、葉面積指數等植被長勢參數,測量冬小麥的高度、行距、密度等,掌握冬小麥苗情的第一手資料。

觀測精密是提高氣象服務質量的基礎。如今,氣象觀測的科技感越來越強。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氣象局利用衛星影像對通遼市科爾沁區3個主要工業園區復工復產情況進行分析,並將結論報至有關部門。市氣象局還編制了《科爾沁區城區城市熱島遙感監測報告》,通過對近5年間衛星遙感數據監測,分析城市熱島強度變化與城區發展計劃及規劃一致性,為城市規劃編制及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黑木耳產業是貴州省劍河縣的扶貧特色產業。3月19日,縣氣象局服務人員深入種植基地開展氣候調研,並制定氣候適應性觀測方案。觀測站設立後,可針對溫度、日照、降雨、溼度等氣象要素,開展黑木耳生長週期定株實地觀測記錄,配合氣象站點觀測數據,通過分析形成本地氣候適應性指標,從而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氣象服務。

復工復產是大事,為保春耕備耕,氣象部門出“大招”!


劍河縣氣象局建設的微型黑木耳種植基地。圖片來源:劍河縣氣象局

在河北省蔚縣,3月18日縣氣象局與保險公司聯合開展杏扁(杏)凍害氣象指數保險約定氣象站建設和鑑定賠付工作,為種植戶提供兜底保障。2020年,該保險由花期保險擴大到花蕾、花期、幼果三個階段。今年,蔚縣氣象局將再建設19套保險約定自動氣象站,總數量達到44套,覆蓋20個鄉鎮302個村,為保險賠付提供鑑定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