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交出“入A”後首份成績單:淨利潤實現雙位數增長 各項存貸款邁上“萬億”臺階

本報記者 呂東

3月29日,浙商銀行對外發布2019年度報告,而這也是其實現“A+H”上市四個月後交出的首份“成績單”。

在浙商銀行首份A股年報中,該行2019年以9.36%的資產規模增幅實現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位數同比增長,且營收和淨利潤增幅大於資產總額增幅,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同時,自身也實現了有質量的增長。

歸屬於銀行股東淨利潤增12.48%

2019年,浙商銀行創新轉型發展取得新突破,經營績效穩步提升。

該行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浙商銀行(集團,下同)總資產1.80萬億元,比2018年年末增加1540.91億元,增長9.36%。

該行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63.64億元,同比增長19.06%。利息淨收入338.74億元,同增長28.38%;非息淨收入124.90億元,與2018年基本持平。

浙商銀行去年實現歸屬於銀行股東的淨利潤129.25億元,同比增長12.48%,創下近三年年報業績的最高增速。

截至去年年末,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率1.37%,較2018年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據瞭解,該行及時、審慎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通過加大轉讓、清收等風險化解和處理力度,充分運用大數據風險管理平臺等金融科技手段,變化情況處於合理區間。

根據浙商銀行2019年度利潤分配預案,該行擬每10股分配現金股息人民幣2.40元(含稅),合計現金分紅金額達51.04億元,現金分紅比例達39.49%

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

浙商銀行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聚焦創新轉型發展。

該行存貸款規模近三年以兩位數的速度穩定增長,並在2019年邁上新臺階,資產負債結構不斷優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年報顯示,該行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首破“萬億元”,達1.03萬億元,增長19.06%,發放貸款及墊款淨額佔總資產比重上升至55.47%。其吸收存款餘額1.14萬億元,增長17.33%,吸收存款佔總負債比重上升至68.37%。

年報顯示,浙商銀行踐行金融支持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金融投資餘額佔比明顯下降,不斷優化內部投資結構;同業負債壓縮,負債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截至去年年末,該行金融投資佔總資產的比重28.77%,比2018年年末下降5.54個百分點。同業存拆放款項餘額1668.03億元,下降20.14%。

沈仁康董事長表示,浙商銀行2019年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平臺化服務戰略,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以創新模式和差異化服務推動融資暢通,在加快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過程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從數據來看,通過主動優化業務結構、持續壓降低效無效資產、盤活存量資源等多個措施,帶動了浙商銀行資源使用效率及經營效率的持續走高。該行息差持續改善。全年成本收入比較2018年下降3.45個百分點,成本管控進一步強化。

平臺化服務全面覆蓋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浙商銀行確立了平臺化服務戰略,並將平臺化服務全面覆蓋到內部公司、小微、零售、同業和國際等各個業務板塊。

在公司業務板塊,該行打造“科技+金融+行業+客戶”綜合服務平臺,持續推出平臺化場景應用模式,創新行業解決方案,打造企業自金融平臺,構建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生態圈。年末,平臺化服務公司客戶3.85萬戶,比2018年增長47%,相較傳統融資模式為企業減少了約20%的融資總量,累計為企業節省了約11億元的利息支出,幫助企業降槓桿、降成本、增效益。

浙商銀行去年持續提升小企業業務平臺化服務能力,截至2019年年末,該行普惠型小微貸款佔比達16.8%,佔比居全國性商業銀行首位,超額完成“兩增兩控”年度增量目標。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繼續下降0.02個百分點。

除了以平臺化服務企業客戶,浙商銀行也將平臺化轉型延伸到個人客戶,提升零售業務短板。2019年,零售業務的收入佔比達18.41%,比2018年年末提升5.37個百分點。零售存款佔比近14%,與2016年相比接近翻番。全年個人貸款增長36.88%,個人存款增長63.48%。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