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為什麼感覺有不少90後喜歡宅在宿舍?

懂信貸的會計師


90後是最真實的一群人,宅在家裡也是常態。

90後拒絕無用社交

90後現在基本是職場的主力軍,但是立場鮮明,不趨炎附勢,不參加沒有意義的團建以及聽命於各種職場潛規則,90後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不會浪費時間。況且,現在的職場已經很累很疲憊了,宅在家裡也是一種解脫,清淨。

90後經濟壓力大

90後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大城市賺錢存不住,小城市不夠花,買房子車子每月要還貸,包裝自己要花錢,市場瞬息萬變,隨時可能失業,談戀愛要花錢,結婚了家庭要花錢,生了孩子要花錢,孩子要上培訓班好學校,獨生子女贍養父母壓力大……

於是90後開始沒了生活,不想要戀愛,不想結婚,不想回家,宅在自己的小空間裡也許是一種安全,不想被打擾。

90後精神世界多元化

90後的成長環境是飛速發展變化的,為了適應社會,要學習更多的知識,競爭好的學校,好的工作崗位,多級分化,我們從小就很忙,但我們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年紀不大但很疲憊,我們一開始就是為了迎合世界的發展,沒有人關心我們想要什麼,甚至同齡人之間我們並沒有什麼話題好聊,自閉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結果。

宅,有時候挺好的。


我是小啊哈


第一:因為累

這是我來深圳的第9個年頭,作為職場人,每天要輸出腦力/體力來解決工作問題,公司要考核績效,產品項目要把控進度,遇到加急事項加班熬夜都得趕製。工作是能否在這個城市生存的第一要素,我們不敢鬆懈,因為怕被其TA優秀的人取代。

第二:交際圈

除了工作中的同事和朋友,很難有其它時間去交際,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大體分為兩類:一是現在就可以合作;二是未來可以合作。如果當下我們沒有交集,沒有資本條件正好為對方所需,我們合作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即便是日常的問候和探討興趣愛好都很難長久維持。

若考慮未來合作,積極主動去建立人際關係,除了日常溝通和飯局等其它約會,也無法保證在步入未來的途中發生其它意外,只剩其中一個人持續主動去做這件事是註定沒有意義。

第三:個人空間

我們需要一些個人興趣愛好調劑生活,比如遊戲、追劇、擼狗rua貓等,釋放壓力的同時讓我們找回生活平衡,有助於調整心態。


波妮姐姐


我覺得是年代不同產生的一種必然的結果吧!

  • 70年代的人下班後娛樂項目很少,那時候更多的網吧,KTV也剛剛流行,更多的是舞廳,宅在家裡或者宿舍沒有什麼事幹,電視節目很少,電腦就更不用說了,只有出去和朋友們在一起才能算是活動項目。

  • 80年代的人下班後娛樂項目開始變多,網吧,KTV,檯球廳,酒吧等等,已經變得很豐富多彩了,家裡電視節目逐漸增多,電腦也開始普及,但是網速哪個時候不是很好,尤其家中的寬帶,所以待在家裡玩遊戲玩不出那種感覺,所以也喜歡跑出去玩。

  • 90年代的人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電視節目增多,可以點播收看,家裡和宿舍都裝了光纖,上網速度變快,智能手機的出現也使上網方便了許多,各個網絡平臺的直播也掀起了熱潮,可以說待在家裡或者宿舍世界盡收眼底,足不出戶也可以瞭解天下事,外賣,網購,甚至網絡兼職應有盡有,可以說一個電腦一個手機解決了你的任何問題,網吧,KTV,酒吧只是90後長時間沒有出來的娛樂項目,而不是主要活動,所以更多的90後喜歡宅在家裡,宅在宿舍。


雖然現在的網絡解決了很多人生活中的問題,方便了很多,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卻淡薄了很多,沒有以前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熱乎勁了,並不是光90後存在這樣的問題,我覺得很多人存在這樣的問題,網絡使人們更加疏遠,感情更加淡薄,網絡縮短了空間距離卻沒有拉近關係。


曲折人生重新開始


90後下班以後不愛出去,早8晚5的話多半原因因為

1.工作累,回去自己做飯,或者叫外賣,吃完飯就8 9點了,待一會就睡覺了,明天還得繼續工作

2.週六周天好不容易休息了,如果沒有朋友叫的話一般是不會出去的,現在出去玩就是花錢,大部分90後基本生活平局工資4000左右,都不夠自己花的,在還點花唄啥的,還有休息不睡一天都感覺不舒服。

3.就是對自己的規劃少,導致一天無所事事,還自我感覺良好[流淚]


推薦遊戲心得玩法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歷吧!

白天朝八晚五的生活,一下班回到宿舍就不想動了,不光是我,包括的室友,不是坐在桌子前打遊戲,就是躺床上看劇,或者打電話。

一到週六週日更是躺床上不起,有時候能躺一天也不帶動的,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叫外賣,有時候連下樓拿個外賣都懶得去。

現在人變得越來越懶,很多一部分原因因為生活方式變了,科技發達了,人就變懶了,美團,餓了嗎,動動手指吃的就給送到嘴前...

很多人平時都很少鍛鍊,身體也就變得越來越懶散,幹個活就會累的要死,沒有健身的習慣。

更多的還是沒有計劃,對生活沒有一個明確的打算,生活沒有了動力,黯淡無光。





LXM木槿昔年


不邀自來。

先來說說我自己吧,咱也是90後小夥一枚。回想小的時候,在家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之外,最多也就幫家人乾點小活,可娛樂的也就看看家裡面手動調節的黑白電視機,而且只有7個頻道,要麼就集合小夥伴大鬧咱村,想想以前,玩的確是真心的快樂……

15年後的今天,已經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社會,娛樂消遣的方式從原來上樹掏鳥,下水摸魚,變成拿著電子產品做任何事。所以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也是把雙刃劍,當然無可厚非利肯定大於弊,就看自己如何運作,如何利用這些創造生活。

一部手機儘可知國事天下事,亦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何須出門?



來來有趣呀


宅,各個年齡段其實都有,只不過90後的佔比較高而已,出現這種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工作一天過後精力在一天中都消耗大半,精神上,身體上都比較乏力,下班後沒有精力了便只想休息一下。

2.得益於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功能齊全大量佔用了時間。

3.大部分人喜歡自己獨處,來逃避一些複雜的人際關係。

4.逃避現實,因為現在90後社會壓力過大,車子房子,婚姻,家庭無論結婚還是沒結婚的都要考慮這些問題,徒增煩惱有時候就乾脆不想了。

其實我國的社會情況可以完全借鑑日本,從社會發展的道路上來看我國與日本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日本年輕人就很宅。



愛吃螞蚱子的刀螂


因為下班後的那段時間是屬於自己的,一般經歷難熬的上班時間後,下班後很少會想再出去逛逛什麼的,因為真的會覺得累,很多時候真的是隻想回到宿舍躺床上放鬆。

宿舍裡可以享受相對自由,玩手機,刷劇,玩遊戲,自己做吃,吃想吃的東西,沒有人來管,感覺自己不被約束,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人相對的會更舒服,更能讓來靜心,不會有其他人的打擾,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好好想事情。

每個人都需要有私人空間,而這個時候正是最好的時刻,如果需要人傾訴或者玩耍,那也是會選擇週末休息時間,而一般都不願意選擇工作期間。

或者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以及一直待在一個地方會充滿乏味,但是一旦待在屬於自己的那個小空間裡就會感到安心,不過前提是你不會容易壓抑,產生焦慮,否則這時候就需要多出去走動走動了。


apupuamor


在家裡能做的事情很多,並且都很有趣!吃飯可以自己做、可以叫外賣,買菜也不需要去菜市場,外賣小哥幫你送上樓。在家手機逛淘寶代替上街買衣服。好看的電影、電視劇、好玩的遊戲充實著我們的生活,根本沒有出去玩的時間。”內向害羞 在街上遇到不大熟悉的人:“不打招呼會不會顯得很高冷,打招呼的話是微笑還是說:嗨?”為了避免自己陷入糾結,還是在家不出門的好。都步入了工作,高消費、高壓力、平時根本沒有時間出門,一到週六週日都會窩在家裡,躺在沙發上看抖音看快手追劇放鬆心情,不需要化妝、挑衣服、就這樣在家裡能夠躺上兩天不出門。能在一起玩的小夥伴都不在身邊,自己出門太孤獨,也是沒辦法,直接選擇宅在家裡!


鄉村小佔


謝謝你的提問。90後宅在家裡的原因可能有這麼幾點:一是尋找被呵護的感覺。90後們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都被家長捧在手裡、含在嘴裡,吃飯怕噎著、喝水怕燙著。90後們從小就習慣了被呵護、被寵溺的感覺,上班後,覺得只有宅在家裡,才能重新體會到這種感覺。二是缺乏與外交往的經驗。90後們從小就揹負承重的學習壓力,平常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沒有太多與外交往的時間,家長們也沒有給90後太多的社會經歷,讓90後們從小就習慣了獨處。三是將宅作為一種休閒方式。工作的壓力大,加上人際關係複雜,讓90後一下班就逃離工作單位,回到家裡好好放鬆休息,不受外界約束打擾,放飛自我,想幹嘛就幹嘛。

雖然現在的通訊手段發達,宅在家裡也可以和朋友正常交流,但也不能宅久了,宅久了就容易與外界脫節,會慢慢地從現有的圈子裡淡出的。所以,在適當的時候,還是要走出屋子,即可以約三五知己一起運動、喝茶、聚餐、休閒,也可以一個人走走,尋找機會認識新的朋友。

宅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宅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讓自己始終處於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