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的地方有人在買大米囤糧,大家認為有這必要嗎?

天賜自然1


我個人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因為:1、我國有個耕地紅線是18億畝,就是為了確保糧食供應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今年受疫情影響,有些國家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像越南禁止大米出口。但這對我們影響不是很大。2、我國有足夠一年的糧食儲備。即使一年受疫情的衝擊,糧食減產,我們也不怕。堅持一年,到了明年,糧食豐收,糧庫就又可以充實了。3、個人儲備糧食有一定的難度。糧食容易生蟲,發黴,變質,遇到這些情況,個人很難解決。4、即使是糧食大漲價,對生活影響也是有限。比如說,大米現在5元一斤,每個家庭每年需要吃300斤。假如漲到10元一斤,才多支出1500元。這對任何一個家庭都是能夠承受的。即使你儲備300斤,能省下1500元,又有多大的意義?如果漲到50元一斤甚至100元一斤,那就是出現了惡性通貨膨脹,那儲備點糧食,也不能解決問題。我想,在中國,是安全的,是不會出現大通脹的。


大愛無恨劉成軍


題主你好,我是來自四川南充的李茗,我來回答你提出關於有沒有必要買大米囤糧這個問題。

前幾天,新聞報道有許多國家已經禁止出口糧食了,就連我們的鄰國越南,也停止對外出口大米了,所以,就出現了有些人開始買大米囤糧的現象。

其實,我個人認為,在我們農村,家中都應該囤上幾個月乃至半年的糧食。但是,我不建議囤大米。

下面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說不能囤大米的原因。

在我們這裡,每家每戶都會囤糧,像我家裡,現在都還有2500斤左右的稻穀。

雖然我家稻穀多,但是,我爸每次用稻穀加工大米時,最多也只加工70斤左右的大米,夠我們吃上半個月就可以了。

因為大米保質期短,在天氣涼快的時候,可以保存2~3個月,倘若在夏天溫度高的時候,存放一個月就會長出那種像是蛆蟲似的小蟲子。

總結:不管在什麼時候,家裡都要囤些糧食的,但是,囤糧只能囤稻穀和小麥等還沒有經過加工的糧食,因為這些沒有經過加工的糧食,只要曬乾了,保存1~2年是不會變質的。而大米,因保質期大短,所建議大家不要囤太多。


李茗說鄉村


導讀:我是湖北人,我決定不出去了,在家種玉米,明年喂牛。我家二樓地板上還有7,8年前,留的近千斤稻穀。前幾天,打開看還沒有受潮,剝開稻穀殼子,大米像冰糖一樣,很亮。嚼在嘴裡,就是有一種"哈啦味",用水淘洗一下,水有點渾濁,蒸出的飯,吃起來還好。口感,還是比不過超市買的新米好。

對於現在有的地方有人在買大米囤積,大家認為有必要嗎?我與大家探討一下:


首先,我覺得沒有必要囤積。因為我國是糧食生產消費大國,有充足的大米儲備,保證了居民的大米供應。同時,稻穀生長期不算長,北方一般清明節開始播種,中秋節前後開始收穫,就有新大米供應。


其次,春季氣溫高,特別是夏季伏天氣溫高的時候,大米愛長蟲子,嚴重影響大米的口感。屋裡有大米,易招惹老鼠。老鼠進屋裡不僅偷吃大米,而且容易在犄角旮旯做窩,繁育小老鼠。我家的穀子一掀開,就會發現一層穀殼子。

同時,春季雨水多,特別是江南,長江流域,會有持續數月之久的"梅雨"天氣。自己家裡保管,會因為溼氣潮溼種,大米容易受潮發黴。發黴的大米,首先會變黃,會產生黃麴黴素,吃了會至肝癌,對身體不好。



最後,居民,村名,市民沒有必要囤積大米。最好一邊吃大米,一邊在超市購買大米準備下鍋。畢竟,超市有專人保管大米。


荊山朵朵


座標黑龍江,我家又種玉米又種水稻,對於您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去年我們水稻豐產,基本上每畝稻田可以產出1100斤左右,基本上算是高產了,而我們家去年種了2晌水稻地,基本上30畝左右,也就是收入33000多斤,但我們秋季賣糧的時候基本上在價格高的時候才賣了20000斤左右,最後還剩下10000多斤,而後期糧站基本就不收了,主要還是因為糧價不好,收了沒利潤,最後通過各種手段就剩下3000多斤水稻沒賣出去。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水稻的市場非常充足,如果真缺水稻的話,我們這麼好這麼便宜的水稻早就讓糧商收走了,所以大家基本上不用擔心大米是否會短缺的問題。全國的水稻種植基本有60%以上都在東北,我們這的產量可以高達1.5億噸左右,作為北大倉我們的種植任務非常艱鉅,而且最近幾年政府也是鼓勵我們旱田改水田,所以近兩年的大米產量還是會上升的。

至於疫情對於我們的影響,幾乎是沒有影響,現在我們春耕都正常進行,只要沒有出過遠門基本都可以出門下地務農,而且我們今年的溫度適宜,對於水稻育苗來說非常重要,聽老爹說,今年水稻如果沒有大風大雨,基本又是豐收年,所以我們真的不用囤大米,一點用都沒有,囤好了是糧食,囤不好就是垃圾,沒必要。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希望能夠對您有幫助,因為我們是農民,手裡基本都有餘糧,但我們基本都不存糧食,畢竟糧食變錢對我們很重要,更何況糧食充足存糧食也不能升值,所以在這裡也勸你們沒必要存糧。


一起種植


國外的疫情目前比較嚴重,有很多工廠停工,商場關門,這引起了人們的恐慌,都多人都開始搶購生活物質。國外有些國家已經明文規定不能出口糧食了,可見在大災大難面前,能填飽肚子是最重要的。我國有些地方的人看到國外在搶購糧食,害怕會影響到我國,也開始賣大米屯糧,大家認為有這個必要嗎?

春節假期我國的疫情嚴重,很多工廠停工,商場關門,交通也停止了運營,那時候人們都擔心超市裡的大米、白麵買完了,於是就排隊購買,我家買了三袋子大米到現在還沒吃完呢!現如今,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工廠復工,商場開始營業,交通也正常運行了,大米、白麵等生活物質非常充足,根本沒有必要囤積糧食,隨吃隨買就行了。

現在家庭里人口也少,如果囤積糧食太多,一時半會吃不完,到了夏天容易生蟲造成浪費。疫情沒有對我國的農業生產造成影響,所以大家不要擔心。



感謝閱讀,我是豫南小平,喜歡我的分享別忘了關注我哦!

豫南小平


當然沒有必要了!現在我們國家一年能夠生產出來66384萬噸糧食,摺合每個人一年擁有490斤大米和小麥,再加上肉蛋奶,水產品等,根本就吃不完的,因此,根本就不用囤糧的。

我國國家糧食產量

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了66384萬噸,這個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下面來算一下,

66384萬噸糧食,其中包括小麥13359萬噸,稻穀產量20961萬噸,玉米產量26077萬噸。可以看出來,2019年我國稻米和小麥總產量達到了34320萬噸。這樣的糧食產量足夠我們國家所有人吃了。

我國不僅擁有足夠的糧食,而且我國還擁有足夠的肉類和水產品,2019年我國肉類產量達到了7649萬噸,水產品產量為6450萬噸。

因此,我國糧食產量和肉類產量都是非常大的,是足夠吃的。

根本就沒有必要囤糧

現在來說,根本就沒有必要囤糧,我國糧食足夠吃了。如果按照我國人口14億人來算,如果只算大米和小麥的話,平均每個人每年大概擁有490斤大米和小麥。平均每個人每天的糧食達到了1.342斤,也就是一個三口之家,平均一天擁有糧食是4斤糧食。

但是實際上一天下來,一家三口能夠吃掉兩斤糧食也就算是不錯了,因為你要是蒸饅頭或者是蒸大米,還要加入水的量,因此,一家三口可能一天也就是2斤糧食可能就算多的了。因為,因為還要加上吃肉蛋奶等的量。

因此,可以看出來,即使是一家三口一天吃2斤糧食,那麼我們生產的糧食根本就是吃不完的,因此,根本就麼有必要囤積糧食。

結論

我國糧食產量足夠吃了,平均每天一家三口人能夠擁有4斤大米或者小麥,這樣的數量根本就是吃不完的,再加上肉類和水產品,蛋奶等,糧食根本就吃不完。因此,根本就沒有必要囤積大米和白麵的。


睿思天下


最近有不少親朋好友開始打聽大米的價格,都怕疫情會影響到國內的糧食產量,作為一個多年從事大米生產和銷售的從業者,我認為目前各地有人在買大米囤糧食,或是大範圍囤積各類物資,這種行為完全沒有必要。

首先從我國的主糧安全來說,為什麼1994年以前我國大豆不進口,之後這些年進口數量急速攀升,一方面是因為這幾年我國的居民消費豆製品的需求上升,而另一方面是我國為了保證主糧的安全,將大部分種植大豆的土地,引導種植糧食類作物,大豆漲價可以少吃點,可以找其它替代品,但是如果我國的主糧要是靠外國進口的話,那麼風險太大了,主糧價格要是完全依靠進口,是會出大事的,所以目前我國的主糧是安全的,市場上每年的糧食產量基本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

再有就是我國有大量的糧食儲備,雖然現在糧食儲備的具體數量是個未知數,但是早在十幾年前我國的糧食儲備企業就有將近2萬戶,倉庫容量將近3億噸,10萬噸(2億斤)以上的大型庫容點423個,這麼大的庫存儲備一方面是防止市場上的糧食價格過度上漲,另一方面是防止自然災害導致的缺糧問題。

還有就是目前很多人買大米囤糧,是因為在疫情的影響下,大家的恐慌心理導致的,人在面臨災難的時候總是希望囤積一些能有安全感的東西,所以大米成了大家搶購的目標,但是在市場不缺糧食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進行大量囤積了。特別是馬山就要進入夏季了,隨著氣溫的逐漸上升,家庭中無法進行大米的安全儲存,特別是南方的梅雨季節,會造成大米的發黴變質,最後導致損失更大。

現在有人在買大米囤糧,大家認為有這必要嗎?歡迎大家討論,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現在有的地方有人在買大米囤糧,大家認為有這必要嗎?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說明糧食問題對於人類是多麼重要。


搶購食物大家是見識到了吧。就是我們在疫情初期的時候,說到要封城封村的時候,我們也會囤積一些生活必要的食品,其中大米、食用油、麵條、蔬菜等等都是我們囤積的品種。

就是我們沒有囤積的體驗,現在看到國外那些搶購食物瘋狂創舉也能體會到食物多麼重要。大疫面前囤積食物是有必要的,但是疫情之後,生活正常了就沒有必要再囤糧食了。

像大米這些生活易耗品,易變質,易黴變,如果出現回潮天的話,大米更容易壞掉,囤大米太多,大米易壞。

前幾天相關部門已經出來澄清了,我國目前穀物的儲備糧充足,供求足夠,所以,我認為大米還是沒有必要囤積的。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大實話:這種做法顯然就是有些緊張過度了,真沒有這個必要。

我相信最近很多人都在網上看到一些消息說什麼有些國家疫情期間不再對外出口糧食了,很多人在看到這些信息的時候,就開始緊張了。

畢竟,我們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一些糧食,要是有的國家這段時間不出口了,那是不是會影響國內的糧價呢,所以,有些人就開始準備囤積了。

但是,就客觀情況來說,普通人真的是沒有這個必要的,家裡的糧食夠吃就行,多了也是個負擔。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就是我們一定要明白,像大米,小麥這些東西和豬肉雞蛋還不一樣,這應該可以說是最最基礎的物資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像前段時間的豬肉價格那般直接翻一番的,畢竟,一段時間不吃肉還說得過去,要是米麵都吃不上的話,那估計就得打仗了,所以肯定是不會出現米麵這些東西大幅度漲價的。

然後,我們再來說真的出現漲價了,我們囤積這些東西又能夠起到多大作用。

我們現在假設大米一塊錢一斤,然後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漲到了兩塊錢一斤,這個已經是非常高了。那麼,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悠悠多大影響呢?

我們假設一天吃一斤大米,一個月就是三十斤,那差不多就是一個月在吃大米這事上多支出三十塊錢,對吧。如果是兩斤,三斤,就以此類推,反正對於三口之家來說,這個節省最多也就是百十來塊錢的事。

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時間會持續多久?又有多少人家裡能夠儲存很長久的大米。我們假設這個國外禁止出口的時間很長,那麼大部分人家裡是沒有足夠的地方啊儲存夠很多糧食的,到時候還是要買貴的,而一旦糧食這種基礎物資漲價,所有的實物商品都會漲價,那你還能不消費其他的商品?

而如果說這個時間持續很短,比如說泰國也就是禁止出口一星期,那就談不上影響嘛。如果說你家裡因為一個月多花百十塊錢就受到影響了,那有問題的就是你自己了。抗風險能力也忒低了了。說現實一點,豬肉漲價的這段時間難道真的就對我們生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嗎?無非就是少吃了幾頓肉而已嘛。

所以,大家也真的沒有必要緊張什麼,你要是想適當地儲存十天半月的還能理解,那種成車往家拉的,真的就過於緊張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現在有的地方有人在買大米囤糧,大家認為有這個必要嗎?

目前有的地方有人在買大米囤糧,是受四種原因影響:①是看到全球疫情的大爆發,耽心世界糧食非常緊張,導致國內糧食緊張。目前,全球已經確診病例人數超過64萬人,美國疫情最為嚴重,確診病例超過14萬例,世界各國確診病例人數已經過萬人的有10個國家,可見全球疫情的嚴重性。這些疫情嚴重的國家,各行各業不用說都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癱瘓狀態,大眾對糧食的需求該是一個怎樣的需求狀態。②是看到許多國家停止糧食出口,害怕影響國內糧食緊張。近期確實一些糧食輸出大國,已經叫停了所有糧食的出口外輸,關閉國門。閉國自守。這就意味著世界上糧食即將出現危機。③是耽心國內疫情反彈,導致重新恢復防疫抗疫時期,害怕缺糧。我國目前輸入性疫情非常厲害,新冠病毒在國內仍然存在,大眾耽心疫情反彈,必然導致糧食一度緊張。④是歷史經驗的反應。積穀防饑,囤糧防災,人之常情。這是大家的歷史經驗之談,是防止特大自然災害的自我保護措施,也是大眾必要的自救方法,是無可厚非的。從這一點上看,家庭囤糧也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多儲少儲意義一樣,但不反對私家儲糧。~



因為,我國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同時也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我國的糧食儲備量巨大,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充足有餘。我國連續5年糧食都是豐收年,年總產量保持在6.5億噸以上,糧食儲備非常充足豐富。以2019年我國糧食為例,水稻種植面積已經超過4億畝,小麥種植面積也過3億畝,水稻、小麥、玉米總產量達到6.1億噸,年總糧食產量達到6.6億噸。若是14億人口平均可以分得900斤,一年之內每人每天可以得到2.5斤原糧,若按每人每天食用主糧1.2斤,一年的糧食產量可以供14億人口食用兩年有餘。作為我國連續5年都是豐收年,儲備糧食的數量該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據。不言而喻,我國的儲備糧食的豐富程度是一個什麼狀態,可食用的時間,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國家庭囤糧意義並不是非常大,根本不用耽心會發生缺糧現象。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