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幼兒園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龍¥


您好,本人學前教育專業碩士,10年國內外一線幼師經驗,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孩子上幼兒園有利有弊,整體而言,還是上幼兒園的好處多,但也和幼兒園的質量和家長的教育水平等因素有關。


上幼兒園的好處

  1. 發展社會交往能力

和孩子在家相比,上幼兒園最大的區別就是孩子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同伴。幼兒園是孩子邁入的人生第一個集體環境,在這裡,他們會學會如何和同伴們相處,如何解決衝突,如何建立互助關係。雖然少數家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但是這根部不能滿足孩子社交發展的需要。

3-6歲是孩子發展社會性能力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中,孩子會逐步形成完善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在同伴交往中發展與人交往的策略。如果因為沒有上幼兒園而錯過了這段黃金時期,孩子日後可能在上學後出現怯生、不善交際等行為問題。

2. 培養良好生活作息和建立規則感

孩子的作息時間是否規律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流程是很規矩的,有固定的上課、活動、吃飯、午睡等時間,長久以往,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該吃就吃,該玩就玩。相反,因為沒有上學的限制,很多孩子在家會想睡到幾點就是幾點,晚上又不睡,對孩子的健康很不好。

良好的生活作息也是給孩子建立規則感的一部分。在幼兒園裡,孩子要學會遵守集體的紀律,上課的紀律,遊戲的紀律等,會給孩子很強的邊界意識,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而孩子在家,不免會出現父母或者隔輩長輩溺愛的情況,孩子就會太隨心所欲,以至於在上小學後不能適應。


3. 提高心智水平,拓展認知能力

孩子在3-6歲是心理、智力發展的巔峰,需要接觸大量的外界材料來豐富視野,提高認知水平,激發潛能。相比於家裡封閉的環境和家長有限的精力和知識,幼兒園會給孩子們準備更多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從語言、數學、藝術、體能各個方面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上幼兒園的壞處

  1. 生病可能會變得比較頻繁

和家相比,雖然幼兒園也是乾淨的環境,但由於是集體生活,免不了會有更多的細菌,也更容易發生疾病的傳播。比如到了流感季節,幼兒園的孩子可能經常半個班都會感冒流鼻涕。尤其是在孩子3歲剛上幼兒園小班的階段,入園不適應會讓孩子頻繁生病。不過,當孩子逐漸適應,體能越來越強後,生病的情況也會有所好轉。



2. 個人需求和興趣可能被忽視

每個孩子的需求和興趣都是獨特的。但由於有限的師生比,雖然很多幼兒園都打出個性化的教育特色,但多半隻是空口號,無法實現。目前,大部分幼兒園採取集體活動,或者幾個孩子分組活動的方式,所以如果孩子有獨特的興趣可能會被忽視,缺乏有針對性的能提升孩子個人能力的個性化活動。

其它影響因素

綜合而言,上幼兒園是利大於弊的,不過還有其它的影響因素。

  1. 幼兒園品質和老師專業度

幼兒園的品質、老師的水平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如果老師專業,幼兒園質量高,會從生活、學習兩大方面極大地促進孩子的發展。相反,如果幼兒園品質差,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傷害,比如紅黃藍的虐童事件,或者幼兒園兒童中毒事件等。 所以,如何選擇好的、適合孩子的幼兒園是家長必須慎重思考的。

2. 家長的教育水平

俗話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如果家長有時間、有能力在家培養孩子,給孩子準備很多符合他興趣、能力發展的活動,並經常帶孩子外出體驗,接觸同伴的話,那麼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晚一點上幼兒園,大概4歲左右,或者選擇半日制幼兒園。



我是學前育兒壹姐,學前教育碩士,多年國內外幼師經驗,專注家庭教育領域。關注我,分享育兒故事,探討教育真諦。

學前育兒壹姐


我覺得上幼兒園的優點是:

①同齡的小朋友可以在老師的組織下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孩子們在玩兒的過程中學一些相關的本領。

②緩解父母老人帶孩子的煩躁心情,特別是全職媽媽或者年紀大的老人,一天時間除了睡覺都帶著孩子,有個喘氣的時段。

缺點:很多幼兒園特別是到大班的時候會提前學些小學的知識。像我老大讀的幼兒園,去年聽其他大班家長就說要學習拼音等一些小學的知識。


涵明媽媽


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社會性,讓其儘快能與小朋友們適應集體學習生活。在家裡,父母,老人對孩子教育都是寵愛有加,入園後能夠在其中更好培養良好的習慣養成。

幼兒園也是入園前學前教育的啟蒙階段,老師能夠更加專業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學習能力,良好的習慣,文明禮貌待人等階段的啟蒙和教育。

在園期間,也能夠更加獨立,和小朋友們,建立好的友誼,多接觸一下集體生活,孩子會激發出更多的興趣愛好。

相對不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會有一定社交性活動,不管是與老師接觸,還是班裡的小朋友接觸,孩子都是在培養一定的生活習慣,比如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好習慣。

同時,也能夠與父母分開一段距離,讓其有獨立的生活習慣,不要養成依賴性,早日獨立,心態也會有好的發展變化。

在園期間,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都能孩子在其中學到一定的生活,學習常識,讓孩子的認知更加豐富。

所以說,入園與不入園,作為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要,不管與否,目的是讓孩子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能在上學前,培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文明禮貌得待人,懂得分享不自我受限。

最後,孩子只要健康,快樂的成長,多交朋友,良好習慣養成,以後入學,便能很快適應學校的生活。

也衷心祝願小家們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


小三皮


“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

阿木覺得有條件的還是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絕對利大於弊。

寶寶上幼兒園,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可以輕鬆些,不用24小時看娃,身體精神都會得到緩解。

寶寶上幼兒園,在學校可以學習很多爸媽不會的技能。比如唱兒歌,學舞蹈。

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這些必備技能如果在家沒學會,在幼兒園也會很快學會,更獨立自主。

寶寶上幼兒園,會結交很多好朋友,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假如不上幼兒園,上面的好處就享受不到咯。

阿木能想到的上幼兒園唯一壞處就是:費錢

你覺得呢?我是阿木,歡迎一起討論。謝謝關注



玏崽爸爸談育兒


好處可能就是對孩子的獨立和自理能力起到一定的鍛鍊作用;孩子開始接觸群體,開始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性格塑造上幼兒園啟蒙教育可以給予一定的催化作用。

壞處大概也不少,所謂術業有專攻,大家可能都強調幼兒園教育可能相比家庭教育更加專業。但事實未必如此,首先監管機制上,公立幼兒園或許佔一定的優勢,但並不是所有適齡兒童都有機會進去。而私立幼兒園魚龍混雜,普遍缺少監管是社會共性,幼師這個職業門檻不高,多少從業人員本身素質堪憂。為了迎合家長重學科的口味,拼命灌輸小學知識,各種需要寫背的家庭作業,試問學前的這種教育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的發展特點?更有幼兒園為了在家長、社會面前尋找存在感,各種節都過,各種熱門都要蹭,隨之而來的各種五花八門的奇葩手工作業等等到頭來成了家長的負擔。此外在幼兒園特別容易交叉感染,入園後隔三差五生病可能是常事,再有就是可能存在一種過分炒作學前教育的現象,以至於各種天價幼兒園應運而生,家長潛意識中的攀比心理無形中增加了很多家庭的經濟負擔。

個人認為學前幼兒園階段,孩子主要適當培養一些基礎的自理能力,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吃的好,玩的開心便是,不必要過分攀比在幼兒園階段獲取的學識深淺。我家大寶只在小學前過渡性的上了倆月幼兒園,更沒有做幼小銜接,別人聽到這種情況可能會有諸多擔心,小學課程跟不上等等,但事實證明,孩子還是比較優秀的。低年級階段,家校合一的參與到孩子的學習成長,比幼兒階段上了什麼天價幼兒園重要多了。


也是條拋物線


好處:1提高與其他人相處的能力。2交朋友,有小夥伴一起玩。3學規矩。4培養時間觀念。5有利於養成好習慣。6學習知識。7挖掘興趣。。。總的說來好處挺多的!不過也不要過早放幼兒園,三歲以下父母有時間還是自己帶的好,小孩太小缺乏安全感,自己照顧也更細心周到!

壞處:沒什麼壞處,除非幼兒園條件特差,老師極不負責。至於所謂的磕磕碰碰在家也可能。唯一的壞處就是要收費,要錢💰。


安安愛學習


好處:幼兒園提供了一個孩子相互影響、摸仿和互動的情商與社交培育環境,包括培養飲食習慣與能力;老師按照一天生活規律及規範的教育方式訓練孩子生活秩序、習慣、智商與能力。這是在家裡及家長很難達到的目的。

壞處:孩子多,教師不可能象家長一樣一對一照顧和教育孩子。不過,我認為這也是壞處變好處。其實,90%以上家長不如幼兒園老師有原則和講方法,同時,如果對孩子關注太多,容易形成自私、嬌氣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


沁雨幼教


孩子去幼兒園的好處與壞處:

一、孩子去幼兒園的好處:

1.上幼兒園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提高寶寶的社交能力,學會與他人相處,這是寶寶在家不能學到的;

2.提高寶寶的獨立自主能力,在學校老師不能照顧的面面俱到,小孩會模仿他人自己照顧自己,在家家長都會事無鉅細的操心,抑制了小孩的獨立性;

3.能系統的學到更多知識,有些小孩是爺爺奶奶帶,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沒有時間精力去教育小孩,在學校有專業老師,寶寶學習性也要強一些;

4.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作息時間,學校時間都是固定的,上學之後家長會重視小孩的作息時間,使小孩能更加自律;

二、小孩去幼兒園壞處:

1.經常磕磕碰碰或者打架,家長擔心;

2.照顧不好造成小孩生病;

3.學校發生欺凌事件導致小孩身心健康以及沒有安全感;

寶寶總要學會長大,幼兒園是必須要上的,作為家長首先要教會小孩怎麼與人相處以及安全注意事項,積極參與到小孩教育中,讓寶寶體驗到幼兒園的快樂以及上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jamie18199116440


孩子上幼兒園的好處

1、自理能力的培養

在全託幼兒園,孩子會更早地習慣獨立入睡,晚上也會自己穿脫衣服、洗襪子、洗漱、疊被子等,這對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2、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在幼兒園的生活是相對有規律的集體生活,孩子們必須遵守一些社會規則。 定時進餐,定時戶外活動,定時睡眠,以及一些必要的社會遊戲規則,取放玩具的規則,排隊等候的規則,與人交往的規則等,這些生活習慣的建立對於孩子的社會化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3、良好個性品質的建立

在全託的幼兒園,孩子會比較獨立,會慢慢習慣自己解決問題,如遇到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也會努力用孩子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解決。當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面對陌生人時,表現大方、主動,不膽怯,這對於發展孩子的社會性品質,培養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是有好處的。

孩子上幼兒園的害處

1、導致親子感情冷漠

全託以後,孩子大多數時間住在幼兒園,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減少了,親子之間的交流自然也少了,而3 歲前是孩子情感發育的敏感期,沒有父母在身邊陪伴引導,即便老師非常愛孩子,他與父母分離的痛苦也會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內心,讓他產生被父母“拋棄”的感覺。這就很容易導致他和父母的情感出現隔閡,讓孩子變得比較冷漠。

2、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在孩子出生的前幾年,他內心最依賴的是自己的父母,當他無法跟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他就會以別的方式來彌補這種缺憾,滿足自己獲得愛的需求。全託的孩子因為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關注,她就會拼命地迎合身邊的老師、小朋友的喜好,讓自己的行為儘可能“完美”,來獲得他人更多的關注,以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內心不至於受到傷害。

3、使孩子滋長各種消極情緒

因為只有週末可以見到孩子,家長就很容易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補償心理,比如拼命給孩子買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孩子想做什麼就讓他做什麼,甚至他偶爾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也喪失原則去滿足他的需求,結果就很容易導致孩子變得任性、對立,產生很多消極的情緒問題。

4、單一的環境導致孩子接受信息少

全託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幼兒園待著,他們接觸外界的機會相對要少很多,毫無疑問,他們接受到的來自外界的信息也會比較少,這也會妨礙他們的發展。


至尚學邦


孩子不去幼兒園,家裡都是寵著,讓著的,不是正常的社會環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長此以往,小孩到社會,就習慣性的必須別人讓著他,不讓就搶,搶不過就無比的失落,兩種都很不正常。

家庭裡,除了他,都是大人,不利於溝通交流,不利於心理成長。

家庭裡,只有日常生活,沒有教育,沒有長期計劃的教育。

到了幼兒園,很多小朋友,在人群中交流,活動,這已經是社會的雛形了,小孩已經開始融入兒童社會。

幼兒園是學校化管理,有教學計劃,這比家庭裡毫無計劃,計劃了也沒有執行力,恰好相反。

幼兒園會組織很多的集體活動,親子活動,增加小孩的興趣。

幼兒園對小孩的喝水,撒尿,吃飯,衣服,午覺,都有特別的關注,集體行動,相互促進,有利於獨立完成。

幼兒園初期不適應,一旦適應,雙休還想去幼兒園,放假也想去幼兒園,過集體生活,計劃性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