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豆瓣8.7分的《東京女子圖鑑》講的是地方出身的綾,來到夢想中的東京打拼,從一名小職員成長到女強人,在長達十幾年的打拼過程中和各種各樣的男性打交道的故事。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故事第七集,年近30三十歲的她羨慕身旁人結婚生孩子的情景,於是她參加相親會所舉辦的活動後,和一名39歲,外貿公司上班,在東京買了一套高級公寓的男子結了婚。

婚後生活的綾還是處在一種羨慕別人的幸福家庭生活中。即使發現老公和自己三觀不合,也麻痺自己說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一天,綾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一進屋子,看見丈夫躺在沙發上無所事事,茶几堆滿了垃圾,臥室的衣服隨便放著,等著綾回來收拾,還對綾加班結果沒吃到綾做的晚飯而生氣。

綾看到滿屋狼藉後說:“這個房子裡就只有我們兩個人住,所以自己不做事的話就意味著推給對方做。”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後來,綾為了緩解和老公之間的尷尬,還特意請了一天假在家打掃衛生,做做家務,結果加深了老公和自己三觀不合的想法。

綾作為一名事業有成的女性,努力維護著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卻以老公婚內出軌為結局慘淡收場。

那麼,生活和工作真的能夠保持平衡嗎?

手機裡經常看見有的文章標題上寫著,《教你如何維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或者《只有懂得維持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女人才是成功的女人》等等。

那麼,怎麼樣生活和工作才算保持平衡呢?是花在上面的時間均等,還是精力投入一樣多?還是說工作上令老闆滿意,生活中令家人滿意,是不是隻有達到這種程度,才能算作生活和工作平衡?

聽上去我講的就極不靠譜。除非有兩個你,才能做到不僅工作厲害,連家庭也做到讓家人滿意。事實上這是很難的。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羅振宇曾經說過生活和工作要保持平衡的話題,他說根本不存在平衡。如果你讓脫不花在孩子生病和公司開重要會議,她想都不用想,肯定是送孩子去醫院再回來開會,所以,你問脫不花女人該如何做到生活和工作保持平衡是沒有答案的,只有你面對它時,才會知道解決辦法。

就像許多寫成功學的作者,他自己本身就不成功,那麼他寫成功學的理論又有幾分可信呢?

有這麼一句話來惡搞成功學:為什麼美國人這麼強,因為他們在你睡覺的時候在很努力工作。你說這是不是瞎扯淡,畢竟美國和我們有12小時的時差,反過來說,我們在努力工作的時候,美國人也在睡覺。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所以,有些勵志語錄的本質是偽命題,如果不懂得辨別,偽命題就深入你的思想,成為錯誤觀念。

要想識破偽命題,先來了解一下偽命題到底是什麼。

01

什麼是偽命題

偽命題是指不真實的命題。所謂不真實,有兩種情況:其一是不符合客觀事實;其二是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學道理。 另一種解釋是指沒有意義的命題,無法斷定其真假,既不是先天的分析命題,也不是可以通過經驗判斷的綜合命題。比如,“團結比原子彈還厲害”,”凡事都有例外”這類命題就屬於偽命題。

總結一下,偽命題就是不符合客觀事實,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學道理,或者沒有意義,無法判定真假的命題。

那麼什麼是命題呢?命題就是一個觀點,能夠用來判斷正確與否的答案。

曾經的我也把“努力就能成功”當作至理名言,後來才發現,這句話徹頭徹尾就是偽命題

努力的人有那麼多,憑什麼是你成功了?更何況,所謂成功,你又是如何定義的?是賺得百萬,還是坐擁五套房,又或者要登上福布斯排行榜?

沒人能夠告訴你成功是什麼,你誤以為外界定義的成功,就是你想象中的成功。如果人人都這麼想,那我們人類會變得又單一又無趣。

而且,天下不缺努力的人,努力是活下去的基礎。很多人很努力地活著,很多人很努力讓自己過得好點。努力必不可少,但不是起著決定作用的唯一因素。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偽命題危險就危險在你不知道它是偽命題。它最大的危害就是影響你的認知,使你走入認知誤區,如果一直沒有糾正過來,錯誤觀念就植根在你的思想裡。

02

偽命題影響認知

《歡樂頌》中有一幕是這樣的,楊紫飾演的邱瑩瑩在房間裡跟著成功學大師學習成功學被劉濤飾演的安迪看見了。安迪出於好意對邱瑩瑩說,這種書不值得看,邱瑩瑩反而覺得是安迪看不起她,覺得她不能成功,於是,邱瑩瑩和安迪關係急劇下降。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我有個朋友,他有段時間也很迷信成功學,還買了一堂成功學大師的線下課,聽完後,他特別激動,覺得鬥志滿滿,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了,相當於花了一大筆錢去買了一肚子的雞湯。

只要你怎樣怎樣,你就能成功。只要你好好奮鬥,未來十年必定能夠年入百萬。朋友深以為然。然後他就很努力工作,什麼活都搶著幹,結果被員工妒忌,使絆子掃地出門。然後他又問大師,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還要被辭職,大師說,你還不夠努力。

就像文章剛開頭提到過的生活能否與工作平衡,如果你覺得可以平衡,那麼你會發現自己很難做到家庭事業兩頭顧。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古典說,你所謂的平衡,其實是在生活和工作之間的來回妥協。馬雲曾經坦言說自己很後悔創立阿里巴巴,應該多花時間和家裡人在一起。馬雲肯定比我們厲害多了,他都做不到平衡,更別說我們。

一味相信偽命題,就如我的朋友一樣,深陷其中不知其錯,南轅北轍。

生活中的偽命題很多,有些根本經不起推敲,一推敲發現這裡面錯漏百出。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反偽命題思維呢?

03

培養反偽命題思維

1. 接受多元思維

為什麼我們需要多元思維模型呢?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瞭解我們自己所相信的東西,那麼就是把自己處於一個封閉狀態,只選擇自己相信的信息,不接受和自己不同的聲音,覺得只有自己是正確的,那麼你對真實世界的瞭解度肯定不夠。

查理芒格說:你的思維模型,必須來自不同的學科,因為你們不可能在一個小小的院系裡發現人世間的全部智慧。如果你們只是記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試圖把它們硬湊起來,那麼你們無法真正的理解任何東西,如果這些事物不在一個理論框架中相互聯繫,你們就無法把它們派上用場。

我們用多元思維去看待各種觀點,換個角度看問題,你就能發現破綻。如果順著偽命題的邏輯,那你就是在偽命題的框架中尋找真命題,這就掉入偽命題的陷阱裡。

不光是為了判斷偽命題,生活中用多元思維模型去解答疑惑,是我們都要學會的。嘗試去打開心扉,接受外界不同的聲音,這樣你反而心態就放寬了,更能堅定自己的立場。還能從別的思維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2. 用事實說話

有些偽命題是不符合客觀事實,不符合事理和科學道理。所以,當有人拋出觀點時,你要看看這個人能否舉出例子來說服你,如果能說服,那這個例子是否存在普適性,而不是極個別例子。

打個比方,有人說早起的人方能贏得人生,然後他舉了一大堆成功人士早起的例子。看上去好像很有說服力,那麼晚起的人就沒有成功人士了嗎?有些人適合早起,有些人晚上工作更有創造力,就像我們寫稿子的,很多寫作者喜歡在晚上寫稿子,因為那時候是靈感迸發的好時機。如果你要求他早起,早上起來寫稿子結果和晚上的效率差太多,那麼他也的確不適合早起。

相信大家上高中時都聽過一句話:等你們上大學就輕鬆了。然後我就開始暢想,等我上了大學我要如何瀟灑,要做什麼事情,要去哪裡玩。結果上了大學後才發現,有些人的確很輕鬆,有些人反而比大學更累了。想要有個好前途的大學生,大學裡不會輕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管在哪個階段,想要有個好的人生,所付出的努力也不會少。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3. 懷疑精神

波普爾說:我們不可能思考任何我們事先沒有通過外部或內部感覺到過的東西。

懷疑是識破偽命題的第一步,正如好奇心一般。作業本里的答案也不會寫正確答案,而是參考答案。如果哥白尼沒有懷疑太陽是中心,那也不會有日心說的產生,而日心說的發現就有可能往後推遲幾百年。

曾經在歐洲流行一個說法,他們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天鵝,因為在當時還沒有人知道黑天鵝的存在。直到看見了第一隻黑天鵝後發現,原來並不是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

我們看很多名人演講,有些人認為是這樣,有些人認為是那樣,權威就一定代表正確嗎?我們都會說不是,但心裡還是相信權威的力量。畢竟權威肯定要比我們專業。但是所有的權威是真權威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結果相互矛盾。

懷疑不是抬槓,是為了確保信息的真實性,保持在複雜世界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識別生活中的偽命題嗎?方法看上去很簡單,足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04

如何識別生活中的偽命題

一、批判性思考三步走

在《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中提到了批判性思考的三種基本方法。

①明確目的是什麼

一個人說話,不要只看他說了什麼,而要看他說這句話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一個人對你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那她說出這句話是出於什麼目的,是調侃還是遇上了渣男,又或是她的對象又惹他生氣了。情況分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是因為她對象,結果你順著人家,一起罵她對象,結果後來他倆和好後,那你說過的話豈不是很尷尬。

有些人說出來是這個意思,其實她還沒有表達出來的是另外一方面。

有時候我們看一篇文章,開頭寫得好好的,針對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結果寫到後面越寫越歪。最後回過頭看開頭,發現作者也沒解決什麼問題,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沒達到。

這就是目標感不清晰。有些寫作者會偷換概念,以偏概全進行詭辯。你用目的去檢驗他說過的話,發現是不符合邏輯的。通過推理發現原來是個偽命題。

所以,帶著目的去看問題,別人說這句話是為了什麼目的,然後再反過來審視他的一言一行。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②警惕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就是慣性思維,依託於我們的經驗和常識。所以這裡就有個BUG,經驗和常識是過去的,那麼就一定正確嗎?就像上文提到的天鵝,人們過往經驗中見到的都是白天鵝,所以自然認定天鵝都是白色的,直到黑天鵝的出現才打破了慣性思維。

思維定式能夠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方便、快速的找到解決辦法,但是也有小部分是思維定式解決不了的。

美國小說家菲茲傑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曾說過:“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想法時仍能保持行動能力。

思維定式雖好,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當你頭腦中覺得某事是錯誤的,先思考一番,問自己真的是錯的嗎?或許是我的經驗出錯了,導致判斷錯誤。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③不斷髮問

普列漢諾夫說: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有朋友問你關於某事的看法,一開始你能夠侃侃而談,當他越問越深時,發現自己也不明白了。這就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什麼樣子但是不知道它為什麼能夠這樣。

不斷問問題有深入瞭解的功用。記者的採訪也大都如此,先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深挖,最終了解到事件背後產生的原因。

如果有人提出了觀點,你對此表示懷疑,就可以通過不斷問問題來找到他說的觀點能否站住腳,是不是具有足夠的說服力。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二、反證法

顧名思義,就是舉出反面例子來證明其真偽。偽命題的特性中就包含著不符合客觀事實,不符合科學依據,無法判定其真假。

舉個例子,凡事總有例外這句話是偽命題。生死在目前看來,還真沒有例外,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生死。所以,這句話也就屬於不符合客觀事實。

如果你對觀點有所懷疑,看一看能夠舉出反面例子。如果能,說明它不是真命題。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三、順勢辯駁法

順勢辯駁法,是根據對方提出的論點所形成的態勢,借題發揮,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並給予對方反駁。

這個方法是順著對方的觀點來辯駁。對方提出一個觀點,你先不急著反駁他,先認為觀點站得住腳,然後順著觀點思考。

比如說,有人對你說細節決定成敗。那你就順著這個思路想,為什麼細節能夠決定成敗,如果細節能夠決定成敗,那麼在工作中一份方案字體讓人看著不舒服,那麼是不是就決定了它不是一份好的方案呢?

顯然不是。這樣,他的觀點就不攻自破了。不是所有的細節都能夠決定成敗,你不會因為馬巴菲特不會做家務而覺得他是一個不稱職的男人。

《東京女子圖鑑》:最可憐的人莫過於用偽命題來麻痺自己

總結一下,偽命題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稍不留神,偽命題就潛入了你的大腦中,植根下來。為什麼智商稅有人交,因為他們寧願相信商家編織出來的案例,也不願看到科學家們告誡大家的真理,然後用“凡事總有例外”來緩解遵從偽命題後也依然沒有效果的內心。

要想學會辨別,要學會對各種思維保持開放狀態,警惕思維定式,不要輕易做判斷,因為我們過往經驗也不是完全正確,要懂得懷疑,不要聽風就是雨,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