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隨著境外疫情持續擴散,目前針對境外返滬人員的“閉環”管理成為本市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在南碼頭路街道,一群幕後英雄化身“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默默地堅守在社區管控一線,築牢城市安全的“閉環”。


“擺渡人”圓了英雄夢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前段時間,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境外返滬人員,都是由街道派專人專車接回社區。南碼頭路街道辦事處有6名年輕公務員,承擔了這樣的“擺渡”工作,2人一組24小時隨時待命。


王成龍、張明霞便是其中的1組,王成龍負責留驗點、隔離點、居民區現場溝通聯繫,張明霞則負責與被接送者交流溝通、心理建設。核實入境人員身份、辦理手續、聯繫隔離點或居民區……每次任務他們都至少要花上4個小時。


面對這個“高風險”崗位,他們非但沒有退縮,甚至還頗感自豪。“我非常羨慕那些馳援武漢的英雄們,如今能以‘擺渡人’的身份衝鋒在抗疫一線,穿上防護服的那一刻,覺得自己有種戰士般的豪邁。”王成龍說。


被接送者因核酸檢測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待,難免會有一些怨氣,張明霞非常理解他們的一些負面情緒,她在接送車輛內配備了一些點心、零食,用自己真誠的言語與對方溝通。“雖說才短短几小時接觸,但和他們聊聊國內形勢、安撫情緒,也挺有成就感的。”張明霞覺得,“當下自己所做的是一件非常溫暖的事,也許會是銘記一輩子的事。”


“翻譯員”溫暖異鄉客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境外返滬人員中不乏不擅長中文的外籍人士,為了能與他們順暢地溝通交流,南碼頭路街道廣泛動員、挖掘了一批語言類志願者。這些“翻譯官”能夠24小時提供服務。


一天半夜12點,日語志願者王瑩接到了一通電話。原來她服務過的一名日本居民因故滯留在留驗點,水土不服導致腹瀉,由於語言不通無法向留驗點工作人員求助,實在著急只能撥通了王瑩的電話。


“半夜12點接到他的電話,我想他一定非常需要幫助。”憑藉熟練的日語口語,王瑩瞭解了現場情況後,迅速聯繫了留驗點為這名日本居民提供幫助。接下來的幾天,每當遇到困難,他總會聯繫王瑩,而王瑩即使再忙也會幫他協調解決。“孤身一人來到異國他鄉,語言又不通,這種無助完全可以理解。”


“服務員”:“從嚴從緊”下的溫情服務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在“閉環”管理中,管理與服務環環相扣,而“從嚴從緊”的居家隔離措施,並沒有削減社區服務的溫度。南碼頭27個居民區的社工傾情守候,隨時迎接居民回家。


東方二期居民區先後有近20戶居民居家隔離,居民區同樣做好了他們的生活保障服務。居民李先生需要長期服用處方藥,隔離期間他的藥物正巧吃完,無奈只得向居委求助。社區衛生中心詢問並明確該藥物只有中山醫院可以配發後,社工幫助居民聯繫醫院及時配藥,貼心的服務讓居民大為感動。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