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浦东这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变身“幕后英雄”

随着境外疫情持续扩散,目前针对境外返沪人员的“闭环”管理成为本市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在南码头路街道,一群幕后英雄化身“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默默地坚守在社区管控一线,筑牢城市安全的“闭环”。


“摆渡人”圆了英雄梦

“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浦东这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变身“幕后英雄”

“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浦东这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变身“幕后英雄”


前段时间,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境外返沪人员,都是由街道派专人专车接回社区。南码头路街道办事处有6名年轻公务员,承担了这样的“摆渡”工作,2人一组24小时随时待命。


王成龙、张明霞便是其中的1组,王成龙负责留验点、隔离点、居民区现场沟通联系,张明霞则负责与被接送者交流沟通、心理建设。核实入境人员身份、办理手续、联系隔离点或居民区……每次任务他们都至少要花上4个小时。


面对这个“高风险”岗位,他们非但没有退缩,甚至还颇感自豪。“我非常羡慕那些驰援武汉的英雄们,如今能以‘摆渡人’的身份冲锋在抗疫一线,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觉得自己有种战士般的豪迈。”王成龙说。


被接送者因核酸检测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难免会有一些怨气,张明霞非常理解他们的一些负面情绪,她在接送车辆内配备了一些点心、零食,用自己真诚的言语与对方沟通。“虽说才短短几小时接触,但和他们聊聊国内形势、安抚情绪,也挺有成就感的。”张明霞觉得,“当下自己所做的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也许会是铭记一辈子的事。”


“翻译员”温暖异乡客

“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浦东这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变身“幕后英雄”

“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浦东这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变身“幕后英雄”


境外返沪人员中不乏不擅长中文的外籍人士,为了能与他们顺畅地沟通交流,南码头路街道广泛动员、挖掘了一批语言类志愿者。这些“翻译官”能够24小时提供服务。


一天半夜12点,日语志愿者王莹接到了一通电话。原来她服务过的一名日本居民因故滞留在留验点,水土不服导致腹泻,由于语言不通无法向留验点工作人员求助,实在着急只能拨通了王莹的电话。


“半夜12点接到他的电话,我想他一定非常需要帮助。”凭借熟练的日语口语,王莹了解了现场情况后,迅速联系了留验点为这名日本居民提供帮助。接下来的几天,每当遇到困难,他总会联系王莹,而王莹即使再忙也会帮他协调解决。“孤身一人来到异国他乡,语言又不通,这种无助完全可以理解。”


“服务员”:“从严从紧”下的温情服务

“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浦东这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变身“幕后英雄”

“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浦东这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变身“幕后英雄”


在“闭环”管理中,管理与服务环环相扣,而“从严从紧”的居家隔离措施,并没有削减社区服务的温度。南码头27个居民区的社工倾情守候,随时迎接居民回家。


东方二期居民区先后有近20户居民居家隔离,居民区同样做好了他们的生活保障服务。居民李先生需要长期服用处方药,隔离期间他的药物正巧吃完,无奈只得向居委求助。社区卫生中心询问并明确该药物只有中山医院可以配发后,社工帮助居民联系医院及时配药,贴心的服务让居民大为感动。


“摆渡人”“翻译官”“服务员”,浦东这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变身“幕后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