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先鋒】大連醫科大學:李豔霞

忠誠履職 幹字當頭

李豔霞,女,43歲,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擔任大醫一院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醫療)、呼吸二科副主任,是大連醫科大學第三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雷神山醫院A13病區主任、雷神山醫院遼寧醫療隊專家組組長、大醫一院馳援武漢臨時黨支部紀檢委員。

李豔霞2016年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做訪問學者,擔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委員、中國哮喘聯盟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和遼寧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第九屆委員。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 SCI及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參編教材1部、編寫著作兩部。從事呼吸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16年,對呼吸危重症、肺纖維化、慢阻肺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多次參加禽流感、甲流等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李豔霞一直負責所在單位的發熱門診、病房、專家組會診等一線工作。職業的敏銳性使她很快意識到此次疫情的特殊性和嚴重性,做出了武漢疫情控制是全國防控工作關鍵的判斷。為了在抗擊疫情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1月下旬即主動請纓奔赴武漢支援,2月8日,受命赴武漢承擔救治任務。

勇於擔當、善於作為

作為雷神山醫院最早收治患者病區的負責人,她第一個進入汙染區對患者進行近距離診查。把救治病人作為第一要務,每日進入隔離區查房,密切關注患者病情發展,及時指導醫師規範開展診療工作、及時調整診療方案。面對工作風險較高咽拭子採集工作,親自承擔所有患者的第一次採集咽拭子任務,並對醫務人員進行咽拭子採集的規範化培訓,在病房內手把手現場指導醫務人員開展咽拭子採集,有效提高了核酸檢測準確性。在她的帶動下,全體醫務人員積極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她所負責的病區治癒了雷神山醫院首名出院患者,病區患者治癒率在全院名列前茅。

敢字為先、幹字當頭

為了儘早收治患者,到達武漢當天,病區建設尚未完工,李豔霞主動帶領隊員進行防控和診療指南的強化學習和醫院信息化系統的培訓,第一時間熟悉病區環境、病志書寫及醫囑操作系統,為病區開診做好充分準備。雷神山醫院具有邊建設、邊驗收、邊準備,準備好一個病區啟用一個病區的特點。李豔霞深知時間緊、任務重,她主動對接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帶領醫護人員對病區進行驗收,加班收拾好病區衛生,為病區儘早啟用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由於前期準備工作充分,李豔霞擔任主任的A13病區,成為遼寧醫療隊首個啟用的病區。病區開診當晚收治患者34人,所有工作井然有序、未出現任何差錯,為之後開診的16個病區做出了表率和參考。

盡心盡責、忠誠履責

作為遼寧醫療隊專家組組長,李豔霞以制定、落實診療規範為抓手,把診療行為科學化、規範化、同質化作為工作重點。她帶領專家組在國家標準方案基礎上,根據雷神山醫院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了雷神山醫院遼寧醫療隊診療方案並實時進行修訂。該方案不僅注重科學性、針對性、及時性,還突出了身心治療、心理干預的重要性,引入共情醫學的理念,強調以多種方式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在治療過程中體現病人的整體性。診療方案的編制,在提高治癒率方面起到了突出、顯著的作用,得到了醫療隊的廣泛好評。

牢記初心、踏實幹事

雷神山醫院遼寧隊醫務人員由全省不同機構抽調組成,客觀上存在彼此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同時,雷神山醫院老年患者居多,大多數有不同的基礎性疾病。針對這些特點,李豔霞帶領專家組成員,設置了符合工作實際情況的查房制度、會診制度及疑難病例討論制度。從醫療隊中選擇各個學科領域的高年資專家負責病區內會診,使病人基礎疾病得到全面治療。在專家組的指導下,醫療隊的診療、防控等各項工作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有效提高了醫療質量,改善了治療效果,降低了病死率。

以人為本、實事求是

遼寧醫療隊作為雷神山最大的醫療隊,醫務人員眾多,擅長專業不同。李豔霞在醫務人員調配上,不是簡單按職稱分級,而是充分考慮醫務人員專業特點,對不同專業醫生進行搭配和組合,充分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強調醫療隊員間的配合,使各病區醫務人員服務能力全面、專業水平突出,為提高全院的醫療質量做出了貢獻。

李豔霞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直面困難和問題,主動接受挑戰,展現了共產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體現了醫務人員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為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貢獻,是新時期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代表和榜樣。(通訊員:何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