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先锋】大连医科大学:李艳霞

忠诚履职 干字当头

李艳霞,女,43岁,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大医一院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医疗)、呼吸二科副主任,是大连医科大学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雷神山医院A13病区主任、雷神山医院辽宁医疗队专家组组长、大医一院驰援武汉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

李艳霞2016年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中国哮喘联盟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和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 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1部、编写著作两部。从事呼吸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6年,对呼吸危重症、肺纤维化、慢阻肺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禽流感、甲流等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艳霞一直负责所在单位的发热门诊、病房、专家组会诊等一线工作。职业的敏锐性使她很快意识到此次疫情的特殊性和严重性,做出了武汉疫情控制是全国防控工作关键的判断。为了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月下旬即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支援,2月8日,受命赴武汉承担救治任务。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作为雷神山医院最早收治患者病区的负责人,她第一个进入污染区对患者进行近距离诊查。把救治病人作为第一要务,每日进入隔离区查房,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及时指导医师规范开展诊疗工作、及时调整诊疗方案。面对工作风险较高咽拭子采集工作,亲自承担所有患者的第一次采集咽拭子任务,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咽拭子采集的规范化培训,在病房内手把手现场指导医务人员开展咽拭子采集,有效提高了核酸检测准确性。在她的带动下,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她所负责的病区治愈了雷神山医院首名出院患者,病区患者治愈率在全院名列前茅。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

为了尽早收治患者,到达武汉当天,病区建设尚未完工,李艳霞主动带领队员进行防控和诊疗指南的强化学习和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培训,第一时间熟悉病区环境、病志书写及医嘱操作系统,为病区开诊做好充分准备。雷神山医院具有边建设、边验收、边准备,准备好一个病区启用一个病区的特点。李艳霞深知时间紧、任务重,她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带领医护人员对病区进行验收,加班收拾好病区卫生,为病区尽早启用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李艳霞担任主任的A13病区,成为辽宁医疗队首个启用的病区。病区开诊当晚收治患者34人,所有工作井然有序、未出现任何差错,为之后开诊的16个病区做出了表率和参考。

尽心尽责、忠诚履责

作为辽宁医疗队专家组组长,李艳霞以制定、落实诊疗规范为抓手,把诊疗行为科学化、规范化、同质化作为工作重点。她带领专家组在国家标准方案基础上,根据雷神山医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雷神山医院辽宁医疗队诊疗方案并实时进行修订。该方案不仅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还突出了身心治疗、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引入共情医学的理念,强调以多种方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在治疗过程中体现病人的整体性。诊疗方案的编制,在提高治愈率方面起到了突出、显著的作用,得到了医疗队的广泛好评。

牢记初心、踏实干事

雷神山医院辽宁队医务人员由全省不同机构抽调组成,客观上存在彼此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同时,雷神山医院老年患者居多,大多数有不同的基础性疾病。针对这些特点,李艳霞带领专家组成员,设置了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从医疗队中选择各个学科领域的高年资专家负责病区内会诊,使病人基础疾病得到全面治疗。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医疗队的诊疗、防控等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改善了治疗效果,降低了病死率。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

辽宁医疗队作为雷神山最大的医疗队,医务人员众多,擅长专业不同。李艳霞在医务人员调配上,不是简单按职称分级,而是充分考虑医务人员专业特点,对不同专业医生进行搭配和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强调医疗队员间的配合,使各病区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全面、专业水平突出,为提高全院的医疗质量做出了贡献。

李艳霞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直面困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展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新时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代表和榜样。(通讯员:何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