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健康2019年虧損49.47億 因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恆大健康2019年虧損49.47億 因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雷帝網 樂天 3月30日報道

恆大健康今日發佈財報,財報顯示,恆大健康2019年營收為56.3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1.33億元增長79.88%,主要為健康管理分部收入。

恆大健康2019年虧損49.47億 因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恆大健康2019年經營虧損為21億元,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3.97億元。恆大健康2019年年內虧損為49.48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4.28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恆大健康2019年虧損49.47億 因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這意味著,在與樂視控股創始人賈躍亭的FF分手後,恆大健康不減虧損本色,反而虧得更多了。

此前,恆大健康曾發佈公告稱,淨虧損主要由於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處於投入階段,購買固定資產及設備,研發等相關費用及利息支出增加。

集團控股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在2019年度分別錄得約20億及32億元淨虧損,集團的健康管理業務於同期預計錄得約3億元淨盈利。

新能源汽車板塊收入6.6億

恆大健康2019年健康管理分部的營業額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恆大‧養生谷的收入從2018年同期31.24億元上升到49.48億元,增幅達58.38%。

恆大健康2019年新能源汽車共取得收入6.6億元,主要來自鋰電池銷售取得的收入。

恆大健康2019年毛利潤為18.87億元,比2018年同期的1,145.27百萬元上升了64.78%。毛利率從2018年同期的36.55%下降到今年的33.49%。主要原因是養生空間業務量增加,收入總額增加,利潤總額隨之增加。新增的養生空間收入對應的毛利率因項目所處位置不同而略有下降。

恆大健康2019年銷售及營銷費用從2018年的2.66億元上升到2019年度的8.68億元,增幅為226.46%。主要因為「恆大‧養生谷」落地項目數量由2018年的12個,上升到本年度的23個,養生谷的市場推廣費用隨著項目數量的大幅增加而上升。

恆大健康2019年財務費用淨額從2018年同期的4.71億元增加到本年度的財務淨支出22.24億元。主要因為股東借款增加,導致利息費用增加。

所得稅開支從2018年同期的2.96億元上升到2019年度的4.21億元,增幅為42.09%。主要因為「養生谷」業務的利潤增加。

已在江蘇、遼寧擁有多個生產基地

恆大健康稱,2019年,集團落實了多項投資及戰略合作,整合全球頂尖研發和製造資源,完成全產業鏈佈局,實現換道超車。

與汽車動力工程領域國際龍頭企業德國hofer成立合資公司,恆大持股67%;與世界頂級超跑Koenigsegg成立合資公司,恆大佔股65%,擁有世界先進的整車研發製造核心技術。

2020年3月3日,恆大與Koenigsegg聯手打造的頂級新能源超跑Gemera全球首發,限量生產300輛。收購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擁有代表動力總成未來發展方向的世界頂級輪轂電機技術。

工程技術領域,集團與德國FEV、德國EDAG、奧地利AVL、加拿大MAGNA等全球汽車工程技術龍頭戰略合作;同時成立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實施全球一體化研發模式,在中國、瑞典、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協同研發。

通過進一步增持,恆大健康持有卡耐新能源79.86%股份。卡耐新能源為專注於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直屬機構)與日本ENAX公司共同創立,技術來源於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小澤和典及其研發團隊。

目前恆大健康已在江蘇、遼寧擁有多個生產基地,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恆大健康稱,第一款車恆馳1計劃於2020年亮相,恆馳全系列產品將從2021年陸續實現全面量產;廣東、上海生產基地將於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

———————————————

雷帝觸網由資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為頭條簽約作者,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