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看成分表,判斷一款護膚品的好壞?

樂聖傑



判斷成分的優劣,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


1、護膚品成分構成

2、護膚品成分“潛規則“你瞭解嗎?

3、舉例分析

護膚品的主要組成成分:保溼劑+有效成分+防腐劑+表面活性劑+(香精、色素)

保溼劑: 甘油(丙三醇)、透明質酸、氨基酸、膠原蛋白、PCA-鈉等。

功效成分: 含保溼、美白、淡斑、祛痘等。


防腐劑和抗氧化成分: 為了防止細菌、黴菌繁殖,避免產品在保存期腐敗或者防止油脂類產品的氧化。

表面活性劑: 叫乳化劑,作用是讓水油混合。因為通常水和油放在一起,油會浮在水面,油水會分離。如果加了乳化劑,就可以讓油滴均勻地分佈在水中,或者讓水分佈在油中。

其他比如香精、色素類是修飾成分,並非所有產品都有。

成分表的“潛規則”你瞭解嗎?

No.1

成分標註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在成分表中,排列順序按含量/濃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越靠前的,含量越高。

No.2

防腐系統是臨界點


而濃度低於1%的成分,就跟在防腐劑等後面,可以打亂隨機排列。所以只要你認識常見的防腐劑,然後它們後面的成分基本上都是濃度低於1%的啦(並不絕對,只是提供一種思路)

常見的防腐劑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苯氧乙醇、羥基苯甲酸XX 、XX 咪唑烷基脲,DMDM乙內酰脲等、甲基異噻唑酮(MIT),氯苯甘醚等。

常見的增稠劑:黃原膠、卡波姆、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酰胺、XX膠、XX 聚合物、 XX 纖維素等。

No.3

含酒精並非十惡不赦

大多數人都是談酒精色變,其實酒精是很好的溶劑和促滲劑。只要濃度適中,酒精並不會對肌膚造成刺激,還可以收斂炎症,提升保養品的滲透效果。

比如很多大牌護膚品中都有添加變性乙醇(俗稱工業酒精),這樣可以改變皮膚的油脂狀態,讓活性成分更容易穿透而被吸收,想想如果你買一堆貴婦產品但是卻不吸收,那就呵呵了,總之是利大於弊的。

但是幹皮和敏感肌最好還是避開啦~

No.4

濃稠是膠質成分的功勞


護膚品濃稠並不能和高營養劃等號,很多時候是靠添加膠質才實現的視覺假象,比如黃原膠、卡波姆或是澱粉衍生物。


No.5

小心美白障眼法



使用某些美白產品,肌膚瞬間煥亮,那並不是產品本身的功效,而是產品中添加的二氧化鈦、雲母等顆粒起作用。

二氧化肽主要是用作物理防曬劑,所以用在美白產品裡就是作弊啊,是讓你看起來白了,而不是你的皮膚真的白了。

雲母屬於天然礦物質,一般用在化妝品裡可以提高化妝品的明亮度,並不會被皮膚吸收,也不會對皮膚造成什麼傷害,差不多也是障眼法的“美白”。


如何查看一個產品的有效成分?

1

查看產品是否有實際的功效成分,如果完全沒有就是概念性產品。

可以在“美麗修行”app上查詢到,如果看到有些產品名稱裡有美白二字,成分表裡卻壓根沒有美白成分,那就是純粹的“概念性”產品了!

2

敏感肌用排除法,查詢是否含酒精、防腐劑、香精。

發現除了防腐劑,並無酒精、香精等易刺激的成分,相對溫和,安全性高,對敏感肌很友好。

最後還是要提一點,護膚品的最終質量與效果並不僅僅取決於成分表哦,原料、配方的合理性、製造工藝、生產質量控制甚至包裝材料等都有關係,但無論如何成分表是最直接、最基礎的影響因素。


這個問題的回答就醬紫啦,小仙女們下次買買買之前一定要記得先查詢成分表哦~


VIMLAB為來


光成份是看不出好壞的!

首先上食藥監局網查該產品是否有備案,備案號是否過期,如果有異常那就屬於三無產品!

然後瞭解自己皮膚,選擇合適自己的護膚品

並不是說大牌就是好的,只有最合適自己的

少買突然火的網紅產品!9.9的化妝品就直接無視了

所以成份黨,在我們研發眼裡只是知道一點皮毛,然後無限擴大!什麼成份含量是依序排列。信誓旦旦,就像氨基酸類潔面乳與皂基類無限誇大!希望能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